商业银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以及意义1.1.1选题背景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由此看出,流动性管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办理贷款。流动性是指银行能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支付能力,就是银行的清偿能力和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保持流动性,可以使银行一直有大量资金来源,可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而延续银行的正常经营业务。可以说,流动性是银行的命脉。简而言之,流动性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既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虽然和流动性概念上相互对应,但是其实两者意义截然而反。银行客户提取存款的两种情况中:一种是客户根据日常需要提取现款,或是为弥补同清算差额而提存,这两种支取是有规可循的,可以根据预计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安排;而另一种则是客户突然提取大量现款,对此作出预测是很困难的。第二种情形恰恰是对公存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若银行由于企业存款利率及期限结构不合理而无法对这种难以预测的情形作出相应反应时,由此会产生银行挤兑业务,此严重后果将导致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倒闭。即,流动性风险就是,当银行不能在任何时候合理的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候,给银行的信用或者经济上造成了损失,严重者会导致银行面临破产风险。它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银行不能及时满足存款客户的提款要求,其次,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借款人的要求的,最后,投资业务萎缩时,不能通过负债来解决资金的来源。商业银行的负债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风险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似乎在商业银行产生的那一刻起也诞生了,如何尽量避免并且应对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流动性风险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借短贷长”的不稳定性2)挤兑导致的突发性存款大量流失导致流动性风险。3)银行客户投资行为的变化4)银行对于利率的变化的敏感性为了透过这些原因,我们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纵观历史的警戒,我们看到有的银行没有正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从而导致经营失败,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的经营失败就是流动性风管理失误的经典案例。多亏联邦金融监管当局等帮助,改银行才渡过危机,没有走向倒闭。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陆伊利诺银行制定了有利于大规模发行贷款的计划,并且为了赢得顾客,贷款利率又低于竞争对手,由此,该行的贷款总额迅速增加,同时,此行的利润率也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平均数,然而,资产如此急剧的扩张已经蕴藏了潜在的危机。由于大陆伊利诺银行没有稳定的核心存款来源,在资金使用时候又不是很慎重,大规模的放贷后,问题贷款份额越来越大,财务报表出现了赤字。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开始流传大陆伊利诺银行要倒闭的消息,公众对此已经失去了信心,纵然美联储努力采取措施保护银行,也没有取得太大成效。直至1984年7月,美联存款保险公司接受该银行,并采取一定措施,才渡过此次危机。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全球金融业都在走向自由化、创新化、国际化,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商业银行肿产生危机甚至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态特殊性,使其成为特殊的有高风险的企业。流动性管理本质上是让银行在综合对资金供给需求多种因素的考量后,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等,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之间寻求平衡,在面对客户随时提存和贷款需求等问题上,有能力应对。银行尽可能拉高负债和资产的流动性,以此获得能消除周转困难的能力。当今形式下,我们面临很多问题:与日俱增的银行产品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市场迅速发展,银行增加使用批发市场、资本市场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信用水平以及价格风险的反应较为敏感;随着资金提供者从相对的信用中性转变为信用敏感,银行开始转向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表外战略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科技的不断创新,使提款以及转拨资金更快捷,同样加剧了风险管理的挑战;银行的核心资本来源减少,传统负债业务存款比例不断下降;大盘新股发行、股票增发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面对这样,我们更应该对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思考。1.2国内外研究现状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出现,在学术界和有关当局引发了高度关注,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一直进行着,但对于控制、管理和消除危机的主张却往往出入很大1.2.1国内研究现状姚长辉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表面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表面原因在于:1)由于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2)由于银行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深层次原因在于银行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他指出影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采取的政策、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利率变动等。徐枫在《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说到: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应采取资产流动性管理为主、资产流动性管理为辅的平衡流动性管理策略。流动性管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二级备付金的调控,第二层次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第三层次是贷款资产流动性的改善。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策略》一文中,王文华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和需求策略的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策略。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面,主要从客户提取存款的预测、新增贷款需求的预测以及周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需求策略的选择方面则主张采取储藏流动性和借入流动性的策略想平衡来达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郭京华在《试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风险及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成因多元性、承担集中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他同时还研究了如何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机制这一问题,粉饼从完善宏观体制、央行监管机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监控管理体系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对构建流动性管理机制进行了说明。童颜和丁之锁在《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一文中通过借用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和发展阶段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历史演变和现在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论证,他得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的主要因素在于: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欠发达、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流动性管理的动力机制、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不一致等。李刚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不仅应当考虑国内因素,国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略,认为国际金融界的风吹草动,可以通过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往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对中国银行的业务经营造成影响,而中国目前相关的财税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不能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保证。1.2.2国外研究现状Simons[1948],Litan[1988]等人强力提倡讲银行分解成孤立的分别类似于财务公司和互助基金的贷款和存款吸收业务。他们同时提出了“有限范围银行”的概念,认为拥有单项业务的有限范围银行不会出现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资产并存的局面,从而可以在根本上消除银行挤兑出现的可能性。PeterSRose在《CommercialBankManagement》中分别对流动性缺口法、资金结构法、流动性指标法三种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认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预期企业的季度利润、本国货币供应量的最新增长率、银行所服务经济实体的预期发展、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银行所服务的经济实体个人收入状况预期发展、零售额的预期增长、货币市场存款的预期收益等。Kashyap在《BanksAsliquidityprovides:Anexplainationfortheco-existenceoflendinganddeposit-taking》中证明确保银行稳定性和避免危机的监督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存款保险体系,认为存款保险基金可能确实消除了危机,假设其规模足够大,但是存款保险是有成本的,其最多只能导致次优配置的实现。同时,也分析了金融中介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证明银行债务就是一中可以保护信息不对称下不知情投资者的流动证券。Myers等人在《Theparadoxofliquidity》中提倡将银行分解成鼓励的类似于财务公司和互助基金的贷款和存款吸收业务,提出了“有限范围银行”的概念,认为拥有单项业务的有限范围银行不会出现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并存的局面,从而可以在根本上消除银行挤兑出现的可能性。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得现状概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把流动性管理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认真对待。1998年8月我国银行系统发生了银行贷款没钱、储户挤兑存款抢购商品的现象,这是我国银行业首次出现的流动性问题,它引起了各界对加强我国银行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1998年1月1日,取消国有商业银行指令性贷款规模管理,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步伐。近两年,金融安全问题受到格外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从存贷比率的角度看,存贷比率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这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之一。贷款被认为是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该指标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1998年以前存贷比一直保持在80%到95%,高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所要求的不高于75%的比例要求,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在总量上超负荷经营。存贷比率过高,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在总量上超负荷经营。存贷比率过高,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了很大风险,银行在继续头寸时难以及时抽出,银行就有生存的危险。自从1999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存查一直是呈持续大幅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金融体系外汇资产增长较快。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企业、居民将获得大量外汇转换为人民币的存款,这体现在银行概念上就是资产方的外汇增加、负债方的人民币存款增加。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而商业银行受风险管理意识增强、资本充足率约束等因素影响也改变了过的以来存贷款利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努力提高债券等低风险权重的资产占比,银行资产多元化成都不断提高。表2-11999-2006年金融机构存贷情况单位:亿万元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存款总额10.8812.3814.3618.3422.0425.3028.3034.00贷款总额9.389.9411.2313.9816.9718.9019.9023.40存差1.502.443.134.365.056.408.4010.60存贷比86.18%80.26%78.20%76.23%77.04%74.70%70.32%68.82%资料来源: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金融年鉴1999、20002)超额准备金率的角度虽然存查可以衡量流动性,但是由于存差对应的资金表现为银行非贷款资产,这些资产要变为可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还需要一段变现时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超额准备金对分析流动性更有意义,因为影响银行流动性大笑的直接因素就是超额准备金的大小,既可以发放贷款增加资产,又可以支付存款减少负债。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或其他投资、偿还负债等的最高限额为超额准备金数额,所以超额准备金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并且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程中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不变,但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并且在不同的银行分布会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准备金。表3一2是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化情况,从整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