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之經營管理‧商業銀行定義與業務‧商業銀行之流動性‧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商業銀行財務狀況評價‧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理論‧商業銀行之創新業務商銀行的定義與業務定義:依銀行法第70條,以收受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供給短期、中期信用為任務業務:收受支票存款、收受活期存款、收受定期存款、發行金融債券、辦理短期、中期、長期放款、辦理票據貼現、投資公債、短期票券及公司債券與股票、辦理國內外匯兌、辦理商匯票之承兌、簽發國內外信用狀、保證發公司債券、辦理國內外保證業務、代理收付款項、代銷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及公司股票、辦理與前列業務有關之倉庫、保管代理、其它商業銀行之流動性法定應提準備金:四大功能,分別為(1)充當貨幣政策工具(2)銀行流動性來源(3)為央行為銀行提供服務所應收取之代價(4)使銀行從事資產擇之限制準備金內容包括庫存現金,存放央行及存放同業。存放央行之準備金帳戶一般皆為甲戶(可隨時存取但不計息,約佔準備金的六成)、乙戶(非調整時不得提取款項,年息約2.5%)法定流動比率指流動資產佔總存款淨額之比率(總存款提扣除央行國庫局之存款淨額)。現行比率依規定為7%,可認定之流動資產為超額準備金、銀行互拆借差、國庫券、可轉讓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本票、公司債券、金融債券及央行核準之定存單或儲蓄券存放比率係放款總額佔實際存款總額,一般而言,應在75%-85%,合作社依法不超過78%。存放比愈高,通常意謂商銀增加額外放款的能力愈低。例如存款1000億,自有資本為100億,若存款準備金平均值為150億,流動資產70億,辦公室50億,則可放款金額為830億。存款流動比率係指活存佔企業及個人存款總數比率,比率愈低表示(1)金融深化,儲蓄性金融資產增加(2)銀行將因定存資金增加使得穩定資產來源上揚(3)可能因股市獲利不佳,故存戶多將活存資金轉為定存日本為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為主及資金中介角色,資金主要來源:存款、借入款、淨值(1)存款—原始存款(係指存戶以現金或支票存入的存款,亦可稱為所有存款資金創造之源頭)、引申存款(系指銀行在其融資或投資業務中所自行創造的存款、亦即利用原始存款加以運用的部份,引申存款的增加即是貨幣給額直接增加的部份)來源存款(可分為企業個人與政府)企業及個人存款:支票存款、活期存款、餐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幣存款。綜合存款請見附註資金來源—政府存款政府存款是指銀行斂收政府稅收規費之公庫收入款或來自政府機關之存款。對銀行而言,此款有充實行庫資金之用,通常歸類為暫存款。借入款由於貨幣市場發達,銀行亦利用金融市場取得金又挹注短期資金需求,融通方法大致為銀行本票墊借、重貼現、擔保放款融通、短期融通及專案外幣融通淨值資產扣除負債後之餘額稱之,其結構包括銀行股本、盈餘、未分配盈餘及公積金部份功能:可供作銀行扮演資金中介功能或有不足為放款需要時之融通,同時亦具有保護客戶存款安全效果銀行償債能力與淨值高低有關,相關淨值的討論如下:淨值討論降低對銀行淨值比例的要求銀行增加行如金融債券的長期債券,以增加其貸放能力增加股票或可轉換債券的發行削減銀行的盈餘增加銀行的盈餘一般以資本適足率為規範,此為國際清算銀行之巴塞爾規定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準備金、放款、投資)準備金:指銀行的流動性,由現金資產(第一準備金)及流動資產(第二準備金)組成第一準備金:庫存現金、待收票據、央行與他行之存款第二準備金:國庫券、銀行承兌票據及短期有價證券依銀行提列準備金之數額就性質區分為實際準備、應提準備、超額準備、自由準備準備金目的之轉變:由保障安全轉移成中央銀行在控制貨幣數量的強力工具存款準備率之標準:按存款種類、按銀行位置、按存款規模決定之存款準備率之幅度:支票存款25%、活期存款25%、儲蓄存款15%、定期存款15%、各種其它負債25%,未來可調降以有效降低銀行經營之成本放款資金來源代表銀行經營成本,而資金運用則是獲利的管道,由於為保持流動性而提列準備金,此種為不生利資產,故資金運用就必須靠放款與投資的經營銀行放款基本原則:安全性原則、流動性原則、獲利性原則、合法性原則、成長性原則放款之種類依放款形式:放款、貼現、透支依有無擔保品:分別擔保放款及無擔保放款依放款用途:商業放款(短期)、資本放款(中長期)、證券放款(股票質押)、房地產放款、消費者放款(現金卡)放款程序徵信調查:同樣根據五C來判斷價格條件:基本放款利率(關鍵利率),指對信用極佳的大企業極短期放所收取的利率。而利率加碼則是行庫依其資金供求決定利率的調整幅度,通常銀行以浮動利率方式約定放款之管制為避免銀行為求經營利而忽視放款風險,故在放款產的品質及額度上,訂定了嚴格的限制條件,主要在品質方面限制防止關係人不當借款,其次在授信額度之管理,主要是防止銀行資金之偏集運用,造成放款風險過度集中投資影響銀行投資的因素主要(1)基本因素原則,如安全性、流動性及獲利性(2)經濟景氣的榮枯(3)政府財收支之配合(4)貨幣政策的配合投資上以自用之不動產及高流動、高安全性之有價證券為主投資管制上要是限制銀行投資資產的種類及其額度(P196)商業銀行財務狀況評價—資本適足率定義:主要依國際清算銀行所屬之巴塞銀行理及監督委員會於1988規定:1992年底前,凡從事國際業務之銀行,其自有資本佔風險性資產及或有資產之比率須達到8%之水準資本適足率=自有資本淨額/風險性資產=(基本資本+補助資本-應扣除項目)/(資產負債表上資產*風險係數+或有資產*轉換係數*風險係數)=8%自有資本淨額=基本資本+補助資本-應扣除項目CAMEL標準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所建立,主要用來作為對銀行財務評價標準,共分五項,依序是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管理品質、獲利性、流動性存保公司依此標準定保險費率,而信評公司亦依此決定銀行的評等商業銀行之業務營理論演進:資產經營觀負債經營理念系統經營觀點此三階段說明商業銀行的經營由被動保守經營到主動籌集資金經營,乃至衡量權變環境因素而採系統化經營過程資產管理觀由於過去的保守態度,以存戶存款安全為主要目的的操作,因此謹守安全性、流動性、獲利性三項原則理論(1)自償性理論:主張銀行的放款經營應以短期、自償及生產性為主(實質票據學說)理論(2)移轉性理論:主張銀行的資金運用除應注意流動性原則外,要配合資金來源的期限不同調整資產內容,故市場流動性高的貨幣市場工具是最佳的投資工具理論(3)預期收入理論:強調資金運用時,應注意此資產在未來的回收能力,因此承做放款應以此債權在未來的回收狀況是否穩定為考量負債管理觀負債管理傾向於計劃做多少投資所以需要籌集多少資金,因此銀行會積極主動開發資金來源,透過金融市場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爭議點:公眾利益問題、貨幣政策有效性、銀行風險之提高缺口管理模型主要藉由考慮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間的差距,以極小化銀行所承擔的利率風險策略有三(1)零資金缺口策略(2)負資金缺口策略(3)正資金缺口策略(p203)實例說明見204頁商業銀行之創新業務愈來愈多的非傳統存放款業務來增加獲利規模,稱之為“資產負債表活動”或“或有資產項目”,例如擔保信用狀、放款承諾、放款資產證券化、期貨選擇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