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题导则与标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模拟试题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90道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该门成绩为90分以上即为通过。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行业标准与综合性标准执行上的优先顺序为(A)。A.行业优先B.综合性优先C.按标准的严格性D.按颁布先后解析:此题是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关系的掌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2.下列属于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D)。A.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D.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析:此题考的是大家对于教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部标准的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B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AC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以下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为三类的是(A)。A.土壤环境B.地下水环境C.地表水环境D.声环境解析: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均为五类。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C)。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报告书编制解析:选项A是旧的总纲中的内容,而D中的报告书编制说法不全面。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哪些项目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D)A.所有建设项目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C.污染型项目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解析:详见“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B)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A.可能影响程度B.可能影响范围C.排污特征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解析:详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建在风景名胜区,Pmax=8.0%,大气工作等级为(B)。A.一B.二C.三D.四解析:按Pmax=8.0%,工作等级应该是三级,表1评价工作等级工作等级的调整:“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因此综合考虑B为正确选项。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B)。A.26km为半径的圆B.25km为半径的圆C.周长50km矩形区域D.边长52km矩形区域解析: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B)。A.一期B.二期C.三期D.四期解析:教材42页,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简体。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说法正确的是(D)A.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45°B.监测点周围应有18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C.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3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D.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解析:这是对监测点位置周边的环境条件的考虑。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小于30°;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最后还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B)时浓度值。A.02,04,07,12,14,16,18,20B.02,05,08,11,14,17,20,23C.01,04,07,09,12,14,16,20D.02,06,08,12,14,18,20,24解析:导则原文中的内容“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也即中间间隔两个小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调查,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A)次的距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A.1B.2C.3D.4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B)内的格点气象资料。A.30kmB.50kmC.80kmD.100km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有(D)。A.5个B.6个C.8个D.10个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十个步骤是: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确定计算点、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确定气象条件、确定地形数据、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选择预测模式、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B),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解析:详见“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16.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C)m。A.30B.40C.50D.100E.150解析: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中包括(A)。(09真题)A.污水排放量B.清洁生产水平的先进性C.污水防治措施的可行性D.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解析:判据为①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③受纳水域的规模④水质要求。1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污水排放量7500m3/d,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09真题)A.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B.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C.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D.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解析:地表水现状监测调查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污水排放量和河流规模的大小。当河流规模一定时,排放量愈大,调查的河段愈长。综合比较选B。1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C)。A.平水期和枯水期B.丰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和平水期解析:2011年考题。“一般情况下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B)为主。A.类比调查B.搜集现有资料C.现场测试D.现场调查解析:点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21.某大型木材加工厂设有原木贮木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贮木场面源调查内容可不包括(C)。(09年真题)A.贮木场原木堆放面积B.贮木场原木堆放形式C.贮木场原木运输方式D.贮木场的地面铺装程度解析:非点污染源调查内容中的“非点污染源概况调查”。此题考的是对于非点污染源概况的调查内容,其中对于这道题而言,原木是原料,应该调查的内容有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所以不包括C。22.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lkm至下游4km,河流水深10m,河宽30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流水质取样点的布设数量至少为(C)个。A.3B.6C.12D.18解析:首先考虑断面,至少应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及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污水排入处)设取样断面,因此是三个断面。①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②大、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共设两条取样垂线,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各设一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共设三条取样垂线,在主流线上及据两岸不少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③特大河:由于河流过宽,应适当增加取样垂线数,且主流线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置排污口一侧可以多一些。其次考虑垂线设置,考虑河流规划及河宽,因为是中河,河宽小于50m,所以每个断面设两条垂线再次考虑点的布设,根据水深为10m5m.因此在水面下0.5m及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点。综上可知最少点位应该是12个。2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hhsppQCCQCISE)(中的ch是指(C)。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的是(D)。(2011年考试真题)A.断面宽深比为10B.断面宽深比为10,弯曲系数为1.5C.断面宽深比为8,弯曲系数为1.8D.断面宽深比为25,弯曲系数为1.2解析:根据(1)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2)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其它简化为平直河流。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D)模式。A.一维B.二维C.三维D.二维或三维解析:详见“模型选用原则”,“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在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2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时,(A)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A.水域功能B.工程性质C.评价标准D.环境现状解析:详见“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为(B)。A.I类B.Ⅱ类C.Ⅲ类D.Ⅳ类解析:详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建设项目分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1)I类:指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