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百合花》茹志鹃情节线索:护送→借被子→献身→献被子。2、主题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为背景,揭示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美好的心灵,从而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人物形象:小通讯员这是一个具有抒情性特征的形象。他是一位淳朴、平凡、腼腆、热爱生活,有革命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是小说的情感焦点所在,无论是“我”的情感,还是新媳妇的情感,都是围绕通讯员展开的。但他的心理深度和性格深度其实并没有被重点刻画,他只是以一个年轻、美好的青年异性形象而进入文本的。可以说,他并不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其意义在于他和“我”与新媳妇的关系之中。3、艺术特点(1)选材:新颖别致。文学作品题材的选择和处理,既为作者的世界观所决定,又受作者生活经验和艺术爱好的制约。茹志娟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对战争的体验,不是血淋淋的战争场面,真枪实弹的战斗,而是前沿包扎所的亲身经历,因此选择此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选材可谓新颖别致。(2)构思巧妙,立意深远。小说以“我”贯穿全文,围绕借被子事件对小通信员、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作精心的描绘,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使主题深刻,耐人寻味。(3)形象描写细腻、生动。(4)细节描写真实、自然(5)浓郁的抒情色彩。简答:梁斌《红旗谱》(第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3、小说的史诗性质以大革命十年为历史背景,围绕冀中平原的伟大历史变革,着力描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人民革命斗争。(1)以朱、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冯家地主两代的斗争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阶段寻找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朱、严两家三代人的生活道路具有典型性,其斗争方式,是现代中国农民反抗封建势力,争取自身解放斗争的代表性形式。(2)塑造了众多的农民英雄形象。三代农民: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第三代:朱大贵、严运涛、朱二贵、严江涛。(3)艺术特色《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的作品。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①内容上:第一,从主题上来看,作品把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传统,与阶级斗争的时代性结合起来;第二,从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来看,着重在吸收丰厚民族心理积淀的基础上,去挖掘人物性格的内涵特质,并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长处。第三,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楔子:“老巩大闹柳树林”;一个插曲:“脯红鸟事件”;两个高潮:“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第四,礼仪风习、风光景物的描写,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②形式上:第一,擅用白描手法。主要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工笔细描与粗线条勾勒相结合。第二,结构上扬弃了章回体,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可分可合,疏密相间,似断实联的表现形式。第三,语言的通俗化。来自农民群众,又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尽可能通俗易懂,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和口语化的特点,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朱老忠: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农民自觉革命的开始。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第一,强烈的反抗性(主导性格)。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这种反抗性贯穿其一生,铸成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第二,豪爽的侠义性(传统农民英雄的特征)。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第三,历练的坚韧性。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经历,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讲究斗争策略,显得深谋远虑、沉着镇定,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柳青(二)反映新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史诗性长篇:《创业史》(第一部)3、人物形象梁三老汉:塑造得最精彩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典型。解放前,他曾经历了发家致富的辛酸史,解放后,凭借直觉感谢新社会。他的理想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的长者”。他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因此,对于梁生宝要走共同富裕的路,他反对,不支持,表现出小生产者的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同时,又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他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他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致富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涵。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所以,邵荃麟、严家炎才认为梁三老汉的形象更成功,更可贵。4、艺术特色(1)作品气势恢宏,结构宏伟,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作家试图站在历史高度,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概括新中国农民的生活道路,绘制50年代前期农村生活的全景。(2)善于把心理描写、心理剖析与典型细节的细腻描写结合起来。对人物心理流程的状写,常常淋漓尽致、入木三分。(3)常采用议论抒情的笔法。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感情色彩。(4)对比手法运用。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对比,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谌容及其《人到中年》2、《人到中年》的探索与创新。(3)艺术手法的独特表现①采用双线复合式结构。作品有两条情节线:一是陆文婷的意识流动线,另一是抢救陆文婷的现实活动线。两条线索交叉平行发展,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和意识流手法,打破时空顺序,通过主人公的幻觉、意念及他人的回想,把时顺不相连、情节逻辑不相关的片断巧妙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整体。表现为:首先,以主人公两天的现实病情为经线,简明而粗略,一般地描写其昏迷、苏醒、静思、恶化、复活的病情发展过程;其次,以主人公20年的生活史为纬线,纷繁而细密,详尽穿插其身世、学习、恋爱、工作、家庭、友情的生活面面观。②相反为用的艺术效果。二者交织巧妙、讲究,产生了相反为用的艺术效果:其一,经线明明是纵向发展的,而单个看来,则显然是表现主人公生活的一个现实横切面(两天仅是20年的一个横断面);纬线明明是横向穿插的,但连缀起来,却无疑是用意于显示主人公生活的一条历史纵贯线(穿插于两天中的种种回忆片断,构成其人生道路的历史轨迹)。其二,经线以两天写20年,是从短期的后果去追究长期的前因,有演绎的作用;纬线以20年写两天,是从长期的前因来回答短期的后果,又有归纳的作用。路遥及其《人生》《人生》的高加林形象分析。(1)高加林①众说纷纭高加林;(☆可喜的农村新人;☆“孤独的奋斗者”,《红与黑》中于连·索黑尔式的人物。)②矛盾着的高加林:首先,处于人生岔道口的高加林,自身就充满了种种矛盾;其次,高加林与社会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外因)。③高加林的“两难选择”——人生悲剧的可能与必然:爱情选择——刘巧珍和黄亚萍;道路选择——农村和城市。④高加林报复性的反抗心理——深层的精神痛苦和奋争的内驱动力。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走出了匆忙的两大步:从农村昂首阔步地跨进城市;又从城市垂头丧气地返回农村。既有自尊、自卑、自信等方面的性格因素;又有个人主义排他性的表现。被误解的人生含义:世俗爱情代替理想爱情;城市生活代替乡村生活。启示:个人人生选择中的矛盾和思考。张承志及其《北方的河》《北方的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4、艺术特点(1)浓墨描绘粗狂而瑰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勾画出一个神奇的北方世界,而且赋予北方诸河以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2)运用比拟、象征手法,对自然物予以“人格化”描写。如额尔齐斯河的自由奔放的性格,永定河的坚韧含蓄的气质,黑龙江的直取目的地的奔腾与执拗等,无不给主人公以感悟、启示和人生搏击的精神力量。、莫言及其《红高粱》2、《红高粱》的艺术特色与创新意义。3、艺术特色(1)叙述角色的陌生化。①全知全能的叙述人称;②儿童叙述视角;③溢恶的叙述姿态:“十六岁那年,奶奶已经出落的秀丽丰满,走起路来,双臂挥舞,身腰扭动好似风中招扬的杨柳”;“轿夫身上散发出的汗酸味,奶奶有些痴迷地呼吸着男人的气味,她老人家心中肯定漾起一圈圈春情波澜”。(2)写实与象征结合。满野的红高粱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写实是指它为书中许多重要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场所。①它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打埋伏,高粱地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场所;它是热烈、饱满、火红、强悍的,充满着勃勃生机,洋溢着顽强的生命力。②民族品格的多重象征性。象征,是指它红彤彤无边无际的景象,象征着雄强的有生命活力的民族精神与性格。是巨大、整体的象征,所以描写时充满主观色彩:象征着中华民族刚毅、不屈、苦难、坚忍、复仇、牺牲的品格;象征着狂放不羁;象征着英雄主义;象征着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象征是作品中的诗,是作品的诗化。象征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现代风采。(3)夸张与变形的运用①太阳。金色的太阳“齿轮般旋转”,“残缺的杏黄色的阳光,从浓云中,撕叫着射向道路”;②子弹。“子弹在低空中悠闲的飞翔”;③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得跳动,打的磁盘叮叮咚咚响”;④喇叭。“喇叭里飘出暗红色的声音,暗红色的声音碰得高粱棵子瑟瑟打抖”;⑤牺牲。“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窜一窜的龇出来”。4、小说的创新意义《红高粱》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中国化、民族化的现代派小说的出现。在《红高粱》中,莫言有意识地将西方重表现的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重再现的现实主义艺术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西方现代艺术中国化、民族化,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世界化、现代化的新路。重点-池莉及其《烦恼人生》《烦恼人生》简评《烦恼人生》简评发表于《上海文学》1987#8。小说叙述了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1)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作者采取横切面的表现方式,将主人公的各种活动和烦恼浓缩进一天,予以强化表现。这种表现手法,是一种非常现代的艺术手法。(2)对现实的关切、认同,体现出反“神性”写作特征。不同于谌容在《人到中年》里对中年人的人生负担、烦恼采取理想主义的处理方式;池莉则以一种贴近现实人生的平民化姿态,表现出关切、认同的态度,体现出“反神性”写作的特点。3、艺术特点(1)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诗人独辟蹊径,以人意想不到的比喻来形容桂林山水。他不拘泥于以实比实,而采取了以虚喻实的写法。在诗人笔下,桂林的山成了云中的神,雾中的仙,漓江的水成了深的情,美的梦。神仙谁也没见过,但那飘渺的云雾之中,影影绰绰的仙女形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诗人让我们用最深沉的情爱,和最美丽的梦境,去想象那黛色的漓江之水。(2)以情写景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人写桂林山水并没有停留于静止的描写,而是通过主观的感受,从侧面来表现其神奇与诱人。诗人把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完全融入了桂林山水之中;把自己的形象,写进了桂林山水之中。这样的构思和写法,可谓新颖别致。(3)抒发了自我、战士和人民的豪情。此诗与诗人其它诗一样,活跃着诗人的自我形象;不仅写出了战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同时表达了战士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赞颂;把建设事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比喻为美丽的“独秀峰”,数不胜数。曾卓及其《悬崖边的树》3、曾卓的代表作及其《悬崖边的树》解读。5、北岛的代表作及其《回答》解读。7、舒婷的代表作及其《致橡树》解读8、海子的诗歌代表作及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3、曾卓的代表作及其《悬崖边的树》解读。结构层次(1)极写树的不测遭遇和险恶处境。(2)以“喧哗的森林”和“欢唱的小溪”喧嚣、热闹的形象,衬托和突出树的孤独、寂寞和倔强的性格。(3)续写树的艰难境况。(4)作者以“悬崖边的树”作为一代苦难者的自况。3、诗中的形象这是一首自况诗,诗歌的主体意象是一棵位于悬崖边的树,诗人通过对这棵处境危险的书的描绘,塑造了一个有着沉重时代感的形象。它被“奇异的风”吹到悬崖边沿,却始终倔强地进行着这挣扎和奋斗,坚持不跌入悬崖下的深渊。但是,身躯却也因而弯曲变形,惨遭摧残。它由于被抛弃到悬崖的边缘而被感到孤独和寂寞的痛楚,却倔强的在孤独中倾听远方“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它承受着被遗弃的命运,从来没有放弃过爱和希望。这样的形象,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信念的寄托,也是建国后二十年间众多知识分子的缩影和写照。这首诗通过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