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教学例1: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1)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路程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教学例2:(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数量1234567……总价8.216.424.632.841.049.257.4……(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x/y=k(一定)(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看书P40例2。(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三、课堂小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四、课堂练习:1、P41做一做2、P43~44练习七第1~5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观下图表,回答问题:时间(时)1234567米数2244668811132154上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时间和米数是()的量。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1、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2、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3、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4、订《小学生世界》报份数和总价;5、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5、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三、练习:1、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⑴、圆周长与圆半径;⑵、圆面积与圆半径;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四、小结: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五、作业: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的: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2、教学P42例3。(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A、学生讨论交流。B、引导学生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五、课堂练习用反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的步骤,并能正确地解答;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例解法的优越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2、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举例说明?二、新授:例:一艘轮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观察:⑴、题中有哪几个量?⑵、从题中可见哪个数量是一定的?分析:想:因为速度×时间=路程,由于6小时与5小时航行路程相同,可确定行驶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所以两次航行与时间的乘积相等。解:设每小时需航行X千米。5X=20×6X=1205X=24(检验)答:每小时需盘航行24千米。1、改条件:“5小时到达”为“每小时行32千米”,应怎样列式?2、试一试。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分析:⑴、从已知数量可知,哪个量是一定的?⑵、可利用比例解题,也可利用一般方法解题?三、巩固练习:张诚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2页,13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26页,几天可以读完?(多种方法解)四、小结:练习课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练习反馈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教学过程:一、根据关键句联想:1、人体血液的体重的比是1:13;2、药与水的比是1:200;3、黄瓜与青菜的种植面积的比是5:8。二、基本练习:一种药水重3003千克,药与水的比重是1:1000,需水和药各多少千克?(改药与药水的比重是1:1001)三、提高练习:1、甲乙两队共修一条长1500米的路,甲队有35人,乙队有15人,按各队的人数据分配任务,问两队各应修多少米?想:按人数分配,考虑人数比:35:15=7:3。把全长1500米按7:3的比例进行分配。2、有50个人支修路,一条路长750米,另一条路长500米,如果按路的长度进行分配人数,这两条路各应分配几人?想:按路的长度分配,就是按750:500=3:2的比例进行分配。四、综合练习:思考题:(求出发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看每人中的发数)(315发)五、作业:综合练习部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2、教学补充例题出示表1路程(千米)5102550100时间(时)1251020表2速度(千米/时)1005020105时间(时)1251020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判断:(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被除数—定,和成比例。(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巩固与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不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能正确解答;2、通过练习,引导总结,用比例解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1、生产的洗衣机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2、每天生产洗衣机的台数一定,生产总台数与天数。3、小明从校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4、《小星星报》单价一定,份数和总价。二、练习:1、一只手表3.5小时慢2.1秒,照这样计算,每昼夜要慢多少秒?⑴、照这样算“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一定?⑵、用比例方法解?⑶、用一般方法怎样?2、一种钢丝,20米重5千米,称同样的一捆钢丝重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千米?分析:用比例解:⑴、观察哪个数量是一定?⑵、用正比例解还是反比例解?列出不同方法解。3、把2米长的竹竿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子长是1.8米。同时量得附近电线杆的影长是5.4米,这根电线杆长是多少米?(用比例解)⑴、先判断哪个量成比例;⑵、成什么比例;⑶、列出比例式(或称方程)。上题用比例方法怎样解?有几种不同的列式法,为什么?三、提高练习:1、煤厂有煤600吨,运输队4次共运走120吨,照这样算,运17次后还剩多少吨?分析:你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⑴、用比例方法:确定不变量①、解:设17次后还剩X吨。(每次运的吨数不变)1204=600-X17②、解:设17天运了X吨。(每次运的吨数不变)1204=X17⑵、用一般方法解:①、600–120÷4×17②、600–120×(17÷4)想一想:有什么不同的方法解题?板演,并分析.练习拓展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从甲城到乙城,速度和时间有如下关系:速度(千米/时)615203060时间(时)104321上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的()一定,速度和时间是()的量。2、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25元一只的排球6只或30元一只的小足球5只。⑴、算出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⑵、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有什么关系?⑶、把球的单价和买的只数用等式表示出来?二、判断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是成什么比例关系?⑴、书本的单价一定,本数和总价;⑵、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步行的速度的时间;⑶、前进的路程一定,四轮的直径和滚动的转数;⑷、化肥的数量一定,每公顷的施用量和施肥的公顷数;⑸、每人的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量;⑹、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⑺、总产量一定,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说一说判断,并说理。三、举例:1、反比例的例子。2、A、B、C、三种量的关系是B×C=A。如A一定,那么B、C成()比例关系;如B一定,那么A、C成()比例关系;如C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