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姓名:毕茜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王竹泉20090601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研究作者:毕茜茜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强.刘彦.武次冰利益相关者行为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为了检验利益相关者控制行为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控制行为对其业绩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政府、管理层、股东、股东权益保障、债权人、存款人利益保障六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采用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别进行变量分析和模型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小;缺乏约束与监督的管理层行为会导致商业银行业绩下降;控股股东对商业银行业绩有着较大的正相关影响;股东权益保障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业绩;债权人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不明显;存款人利益保障对商业银行业绩有一定的正影响,但较小.2.学位论文王佳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研究2007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关于公司治理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普遍认为作为经济核心的商业银行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巴塞尔委员会也颁布相关指引要求各国商业银行对利益相关者给与充分重视。这不仅是人们对金融危机反思的结果,而且也是由商业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商业银行在融资结构、资产交易、经营目标和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与一般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其外部负效应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由此决定商业银行除了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还必须关注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借鉴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典型——德国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出发,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关注股东的利益,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借鉴现代企业理论关于公司治理的最新成果和国外商业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是否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影响,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建立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性地提出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对策,如构建三会共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制衡机制;完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和职工参与机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3.学位论文耿福侠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研究2008本文是在对企业的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的,通过对企业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认识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的功能,企业的目标有不同的内容。在古典经济理论下企业的目标就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而目前较具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种种矛盾,这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目前在理论界对企业责任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总体来讲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利益,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以及社会的利益。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机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存在于银行,银行作为资金的调配者对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很大作用,其资金的来源又以负债为主,是一个具有很大外部性的行业,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还有很大的垄断性,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具有比其它一般企业更大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发展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或补偿。对于银行来说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银行的客户、股东、员工、政府和监管者,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本文还分析了对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对银行的有利影响,对客户履行社会责任就会得到客户更大的认同,可以巩固和增加市场占有率;对股东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稳定股价;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减少离职率;对政府和监管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使企业树立好的社会形象;这些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银行履行社会现任的必要性。在对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后,本文对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既有外部动机又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监管者对其的法津约束,以及客户选择权对其经济利益实现上的约束。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政府监督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当银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收益大于其自身成本时,银行作为理性经济人就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整个社会来说当银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大于其总社会收益时,商业银行就没有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此时只有通过政府的调解才能实现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有两种方式可以利用: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直接方式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补助等方式直接要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间接方式是指政府以税收,费用等方式从企业收入中收取一部分交由单独的部门去履行银行没有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发展弱势金融为例,通过分析得出在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比较小的时候,由社会或第三方组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要比直接由商业银行承担高,但当商业银行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直接承担社会责任能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于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机,本文引入管理者偏好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有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者对企业有较大的决定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取决于管理者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偏好,而企业有限的资源就成了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曲线,偏好曲线与约束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企业选择承担社会责任的数量。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企业收入越高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而且从长期看,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来说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另外,本文在分析了该模型存在的缺点的基础上,还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收益上,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动机进行了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既有间接成本又有直接成本,而收益不仅有企业的经济收益还有社会收益,企业在衡量了成本和收益之后,如果收益大于成本无疑会使企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承担社会责任,这也为政府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激励找到了突破口,本文认为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最终都要通过内部才能得到实施,它们在实质上是统一的。在对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进行分析后,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现实表现和社会责任披露两方面分析了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既有制度方面的不足也有银行本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以农业银行和花旗银行为代表,通过对他们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承担和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一方面是我国相对西方国家社会责任观念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银行的社会责任。通过对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外部动机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制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使银行受到充分的外部监督;另一方面,要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机制,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内部动机起作用的条件。本文通过联系我国现状,还特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一是加强“绿色信贷”;二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力度;三是加快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四是发展“弱势金融”。我国现阶段金融资源分配并不均衡:在企业分布上,一些热门行业得到了过多的金融支持,而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地域上,农村资金外流,资金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利润来源上,我国银行过多的依赖于存贷利差,而国际大银行则有更多的中间业务利润来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也只有加快业务战略调整,才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在资金源头上减少对污染环境行业的投放,加大对环保行业的扶持,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弱势金融”,强加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可以使银行在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银行而言也是利大于弊,对优质企业的竞争使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具有资金少、分散广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讲风险反而更小,而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又比大企业差,这样银行能从中得到比大企业更大的利润;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调整,增加中间业务量,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会使商业银行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以上各方面的改进对商业银行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商业银行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加了收益,减少了风险,也顺应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4.期刊论文于晓黎.纪建悦.YuXiaoli.JiJianyue利益相关者社会观与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探讨-金融发展研究2009,(10)银行作为以资金为营运对象的特殊企业,其价值是由一系列的利益相关者投入专用性资本共同创造的,银行只有对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合理的满足,才能在长期中实现价值提升.本文从利益相关者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分析了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做出的专用性投入对银行价值的影响情况,并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提升提出了建议性思路.5.期刊论文杨向科.YANGXiangke利益相关者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研究——以存款人为视角-长沙大学学报2010,24(3)完善公司结构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在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反思下,关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治理逐步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实践中,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多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进行研究.但通过对商业银行公司的特殊性及存款人参与商业银行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经济法的角度,可以建立存款人适度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机制,使商业银行公司运营风险得到适度降低,保护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6.期刊论文邱艾松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湖北社会科学2009,(5)尽管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同意商业银行应当进行信息披露,但多数理论是从商业银行本身讨论信息披露.而忽略了对有权利要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利益主体的研究.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受众.同时就信息披露受众的研究可以理清商业银行需披露的信息,有利于信息披露研究的深化与扩展.7.学位论文孔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以中国银行业为例200820世纪80年代以来,奉行公司治理导向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主流,对银行来说,财务数据仅仅代表了银行目前和历史的经营业绩,而稳健和良性治理结构则代表着银行未来的行为和价值。公司治理一般框架主要是由法律、监管、自律机制、主动承诺和业务实践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因各国环境、历史和传统不同会有所差异,银行的公司治理框架也不例外。对中国银行业来说,一方面由于银行公司治理区别于一般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没有在理论界得到完全的揭示,银行公司治理的系统性的框架仍未建立;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环境出现了较为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存在银行业改革往往领先于理论研究突破的情况,迄今为止,国内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部分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与治理目标究竟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为了系统地分析银行公司治理,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及银行公司的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