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8个产业振兴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1武汉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12武汉市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1武汉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9武汉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35武汉市船舶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46武汉市轻工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54武汉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62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2009〕4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电子信息等8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实现我市“工业强市”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特制订本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十一五”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806.4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25%。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139.6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29.3%。目前,我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全球第二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已经成为中国光电子产业的重要支撑。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产业整体增速下滑,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12英寸芯片和富士康等重大项目投资、量产计划推迟。2009年一季度,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5.57亿元,同比减少29.9%。前20位出口企业有近半(如武汉唯冠,瀚宇冠捷、冠捷显示)出口额锐减,反映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预计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没有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支撑,规模效益不明显;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不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四是投融资环境相对发达地区较差,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亟待完善。在看到危机和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国家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必将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从我市自身而言,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和“企业服务年”、“大企业直通车”等具体举措,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大项目纷纷启动,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环境逐步优化,有利于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二、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的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提高产业集聚度为目标,推动武汉电子信息产业带、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化解危机的同时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总体目标1.保稳定、促增长,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3%;培育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2—3家,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8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5—30家。2.调结构、抓创新,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到2011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20%提高到23.4%。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3—5个具有国际地位的知名品牌。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明显增强,电子信息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优势产业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同期水平。3.谋布局、促积聚,产业分布更加优化合理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带”(武汉电子信息产业带)、“两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园”(江北民营科技园、海峡两岸科技园等)的产业布局。武汉电子信息产业带集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95%左右的产值和企业数量,“两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合计产值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85%以上,“多园”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补充。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万亿GDP、千亿元产业”、“打造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部署,今后3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光电子、移动通信两个优势产业,壮大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与视听产品两个重点产业,扶持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两个新兴产业,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以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为重点,强化光电子、移动通信两个优势产业的行业领先地位充分发挥“武汉·中国光谷”的光电子产业基础及研发优势,抓住国家加快发展3G(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大好机遇,加强核心技术开发,突出大项目带动,强化国际合作,巩固光电子、移动通信主导产品在国内外技术、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到2011年,光电子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移动通信完成产值200亿元。继续推进光电子产业向高端发展。一是加大高端器件和集成器件的研制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光电器件、光模块、关键专用芯片等光电子专业元器件和组件。二是加强专业化协作与配套,加快大直径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快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光通信系统和设备,着力培育以软交换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设备,重点发展DWDM(密集波分复用)、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MSR(多业务环)以及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FTTH(光纤到户)宽带接入设备。四是扩大在激光加工领域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高功率激光特种加工设备。五是重点抓好长飞公司、烽火腾仓公司大直径光纤预制棒、武汉光迅光纤放大器、武汉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承载设备、武汉华工激光工业激光器及其成套设备、武汉高德红外热像仪、武汉长光科技50万线互联互通型光接入模块等项目建设。加快移动通信设备产品升级。一是加强我市重点设备制造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的互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二是提高主要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大力发展基站、基站控制器等无线接入系统设备,积极支持直放站、RRU(射频拉远模块)、3G测量仪器设备以及三种标准制式的终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引导和扶持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着力培育LTE(长期演进)等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四是重点抓好普诺移动TD—SCDMA无线接入网系统系列产品、凡谷电子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射频前端系列产品、武汉虹信新一代移动通信射频拉远设备、武汉邮电科学院LTE无线接入网设备、湖北众友TD—SCDMA增强技术终端综合测试仪等重点项目建设。(二)以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为契机,推动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和视听产品两个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关键技术和产品线,实现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与视听产品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11年,显示器件完成产值300亿元,计算机与视听产品完成产值200亿元。延伸显示器件产业链。一是完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体系,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引进国内外LCM(液晶显示模块)及液晶电视生产企业和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6代以上生产线。二是支持LCOS(硅基液晶)光机和大屏幕整机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支持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开发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激光显示等。四是支持武汉唯冠、冠捷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打造国家级显示产业园。五是重点策划引进6代以上TFT—LCD生产线项目,抓好武汉天马TFT—LCD4.5代线、武汉全真光电LCOS全高清显示器等项目建设。推进计算机和视听产品快速发展。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加快投资和量产进程,逐年扩大电脑、数码相机等主导产品的产量,推动我市成为国内大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数字电视机顶盒、NVD(红光高清播放器)、车载娱乐信息平台等音视频产品等。三是加强配套与协作,引导我市相关企业加强与富士康的配套,提高本地配套的份额和附加值含量。四是重点抓好富士康电脑和数码相机、富士康武汉工业园二期、蓝星科技车载信息系统产业化平台、武汉高科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等项目建设。(三)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提升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两个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为核心,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应用等环节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依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高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水平,力争进入全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到2011年,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突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瓶颈。一是坚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信心,积极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尽早量产。二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支持现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快速发展。三是重点发展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IP网络及系统芯片、3G系统芯片、数字电视芯片、IC卡芯片等关键产品。四是扩充完善产业链,积极引进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产品线,逐步形成集群效应。五是重点抓好武汉新芯12英寸芯片制造、武汉磐大微电子电源功率管理SOC(系统级芯片)处理芯片、七○九研究所32位高性能X86CPU(中央处理器)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的竞争力。一是快速提高产能,以半导体照明白光光源为重点,在衬底、外延片、芯片方面进一步实现产能提升。二是夯实太阳能电池制造基础,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建,迅速做大产业规模。三是加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积极建设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半导体照明产品的推广,打造国家级光伏、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和应用示范区。四是重点抓好武汉日新科技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武汉迪源光电半导体照明LED大功率芯片二期扩产、元茂光电LED外延片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四)以“两化”融合为导向,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1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信息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发展优势软件产品,重点发展国产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和制造业信息化、通信设备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在全国形成特色和优势。二是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建立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服务外包体系,积极承接海外业务。三是研究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适应我市国民经济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