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0章原子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子结构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几率与几率密度有何区别与联系?答:电子的运动与其它的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动性,粒子性和不确定原理,因而不遵循经典力学定律。电子运动的状态是用统计规律来描述的。几率是统计电子在核外某一空间出现机会大小的术语。几率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几率。它们的关系是:几率=几率密度×体积。几率又常用电子云图来形象描述,电子云图中小黑点密集的地方,表示几率密度大的区域,黑点稀少的地方表示几率密度小的区域。2.什么是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怎样解释同一主层中的能级分裂及不同主层中的能级交错现象?答:在多电子原子中,不仅有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还有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在研究电子与核之间的引力作用时,人们把电子之间的排斥力看作是对核电荷引力的抵消,屏蔽效应就是指电子对核电荷引力的减弱作用。量子数n相同。但l不同的电子,它们的径向分布图不同,l值较小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出现较大的几率,l值较大的电子在离核附近的区域出现较小的几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钻穿效应。电子离核出现的几率越大,电子的能量就越低,因此可以说钻穿效应使电子的能量趋于降低。因此,量子数n相同,但l不同的电子发生了能级分裂,其能量大小为:EnsEnpEnd…,钻穿效应还可引起不同电子层间的能级发生交错。如E4sE3d,E5sE4d。3.写出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并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解:原子序数:24元素名称:铬元素符号:Cr基态原子电子结构式:[Ar]3d54s1六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分别为:nlmms3101/23111/231-11/23221/232-21/24001/24.已知M2+离子3d轨道中有5个电子,试推出:(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Ar]3d54s2(2)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4s2),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是7(4s23d54p0)(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ⅦB族。5.按斯莱脱规则计算K,Cu,I的最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及相应能级的能量。解:K原子电子层结构:1s22s22p63s23p64s1σ4s=8×0.85+10=16.8Z*=19–16.8=2.2E4s=–13.6×2.22/42=–4.11(eV)Cu原子电子层结构: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σ4s=18×0.85+10=25.3Z*=29–25.3=3.7E4s=–13.6×3.72/42=–11.64(eV)I原子电子层结构: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σ5s=6×0.35+18×0.85+28=45.4Z*=53–45.4=7.6E5s=–13.6×7.62/52=–31.4(eV)6.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写出17号、23号、80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解:17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23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80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2或[Xe]4f145d106s27.画出s,p,d各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图,并说明这些图形的含意。解:ψn,l,m=R(r)·Y(θ,Φ)(R(r)称径向波函数,Y(θ,Φ)称角度波函数)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Y(θ,Φ)与主量子数无关,图形如下:x+S轨道xyzxyzPz轨道Px轨道Py轨道xyxzzydxydxzdyzxyxydx2-y2dz2d轨道的角度分布图8.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它们的可能取值是什么?解:(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电子运动最大几率的区域离核的大小,n越大,离核越远,对于类氢原子,n的大小决定了电子的能量:2213.6ZeVn,对于多原子电子,2213.6ZeVn,n的取值范围是:1,2,…,n(2)角量子数l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电子运动区域在空间的伸展形状,l=0称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l=1称p轨道,为亚铃形对称的,l=2称d轨道,为花瓣形对称的。l值的取值范围是0,1,2,…,n-1。(3)磁量子数m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电子运动区域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它的每一个取值表示一个方向,取值范围是0,±1,±2,…,±n。(4)自旋量子数ms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电子运动的自旋方向,它有两个值:+12,–12。9.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n=2,l=1,m=0(2)n=2,l=2,m=–1(3)n=3,l=0,m=0(4)n=3,l=1,m=1(5)n=2,l=0,m=–1(6)n=2,l=3,m=2解:合理的:(1),(3),94)不合理的:(2)l=n不合理;(5)︱m︱1不合理;(6)ln不合理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应如何改正?(1)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p电子是走∞形的;(2)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3)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4)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三条轨道。解:(1)不正确,s电子运动的轨道是球形对称的,一圆周,p电子的轨道是亚铃状对称的,不是走∞形。(2)不正确,主量子数为1时,只有1s轨道,再说,轨道没有自旋相反的,只有电子的运动方向有自旋相反的。(3)正确,n=4时,有4s,4p,4d,4f等16条轨道,因此可以容纳电子数32。(4)不正确,n=3时,3s轨道一条,3p轨道3条,3d轨道5条,共有9条。11.将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基态激发到2s或2p,所需能量是否相等?若是氦原子情况又会怎样?解:对于氢原子或类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量子数有关:2213.6ZeVn,所以氢原子的2s和2p轨道能量是相同的。氦原子就不同了。它是多电子原子,存在有屏蔽效应,主量子数相同时,EnsEnpEnd。12.通过近似计算说明,12号、16号、25号元素的原子中,4s和3d哪一能级的能量高?解:12号元素电子排布:1s22s22p63s2,当一个电子激发到3d轨道上时,该电子的屏蔽常数为:σ=1123213.612111.513deV当一个电子激发到4s轨道上时,该电子的屏蔽常数为:σ=0.85+10=10.8524213.61210.851.124seVE4sE3d16号元素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4,当一个电子激发到3d轨道上时,该电子的屏蔽常数为:σ=1523213.616151.513deV当一个电子激发到4s轨道上时,该电子的屏蔽常数为:σ=5×0.85+10=14.2524213.61614.252.64seVE4sE3d25号元素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54s2,3d轨道上的电子屏蔽常数为:σ=4×0.35+18=19.423213.62519.447.43deV4s轨道上电子的屏蔽常数为:σ=0.35+13×0.85+10=21.424213.62521.411.04seVE4sE3d13.根据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指出下表中各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有无错误,并说明理由。元素KLMNOP1922303360222228108889818201822318122解:正确的电子层电子排列如下:元素KLMNOP19223033602222288888881818181425228219号元素最外层排列9个电子错,原子最外层最多只能排列8个电子。22号元素L层排列10个电子错,L层只有2s和2p等4个轨道,最多容纳8个电子。30号元素的排列是正确的。33号元素的次外层排列22个电子是错的,原子的次外层最多只能排列18个电子。60号元素的O层不能排列12个电子,因为它的N层4f亚层能量较5d亚层低,电子应先填充4f电子。14.说明在同周期和同族中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其原因。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少,这是因为从左到右,随核电荷的增加,相应增加的电子都在最外电子层区域之内,因此核对电子的引力作用处于主导作用,即核电子受核的引力增强,帮半径减少。同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加。这是因为,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相应增加的电子都在更高的电子层上,因此受核的引力减弱。所以原子半径增大。15.说明下列各对原子中哪一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高,为什么?S与PAl与MgSr与RbCu与ZnCs与AnRn与At解:电离能大小比较:IS〈IP,同周期,电子层结构:P[Ne]3s23p3;S[Ne]3s23p4,P的4p轨道电子半满,是洪特规则的稳定态,所以电离能较高。IAlIMg,电子层结构:Al[Ne]3s23p1;Mg[Ne]3s23p0,镁的3p轨道为全空,是洪特规则稳定态,因此电离能较高。ISrIR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变小,核电荷数变小,核电荷数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引力增强,电离能增大。ICuIZn,同周期,核电荷数Zn较大,因此Zn电离能较大。ICsIAn,Cs为碱金属,An为锕系金属,锕系金属电子填充在内层,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较大,故电离能较高。IRnIAt,同周期元素,Rn为稀有气体,外层为最稳定的饱和结构,所以电离能较大。16.电子亲合能与原子半径之间有何规律性的关系?为什么有些非金属(如F,O等)却显得反常?答:电子亲合能一般随原子半径的减少而增大,因此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增大,自下而上增大,但处于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由于原子半径太小,亲合电子时电子间的排斥力较大,因此它们的亲合能反而比同族的第三周期元素小。另外,处于洪特规则稳定态的原子,如P3结构的第Ⅴ主族元素,在周期元素中,它比左右元素的原子亲合能较小。17.什么是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在同周期、同族元素中各有怎样的变化规律?答:电负性是表示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电负性增大,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右上角的F元素,最小为左下角的Cs元素。18.若磁量子数m的取值有所变化,即m可取0,1,2,…,l共l+1个值,其余不变,那么周期表将排成什么样?按新周期表写出前20号元素中最活泼的碱金属元素,第一个稀有气体元素,第一个过渡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及名称。答:如果m的取值为0,1,2,…,l共l+1个值,则:第一周期n=1,l=0,m=0,将有1个轨道,2个电子,因此第一周期有2个元素。第二周期n=2,l=0,1,当l=0时,m=0,有1个轨道,l=1时,m=0,1,有2个轨道,共有3个轨道,可容纳6个电子,因此有6种元素。第三周期也是6种元素。第四周期最多可容纳12个元素,(4s23d64p4)。最外层最多可容纳6个电子,次外层最我可容纳12个电子。前20号元素中最活泼的碱金属应是第15号元素,它的电子层结构是1s22s22p43s23p44s1。第一个稀有气体元素是第2号元素氖。它的电子结构是1s2。第一个过渡元素是第17号氯元素Cl,其电子结构为1s22s22p43s23p43d14s2。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