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二○一一年二月i目录1.专业基本情况............................................................................................12.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2.1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基础....22.2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基础............................33.试点规模及学制........................................................................................9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115.本科阶段培养方案..................................................................................115.1培养目标和要求..............................................................................115.2培养模式..........................................................................................125.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135.4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136.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76.1组织保障..........................................................................................176.2条件保障..........................................................................................196.3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206.4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216.5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237.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23ii7.1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237.2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247.3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25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27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阶段培养方案.......................................................................................33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3611.专业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是在老一辈著名力学家王龙甫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自1986年本专业开始招生时起,以著名力学家王龙甫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就确立了坚决保证办学质量的基本原则,举全系之力悉心培育。由于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欢迎。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左右,有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力学、结构工程、材料、汽车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遍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院所。2006年力学实验中心获批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工程力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除本科专业外,本专业目前已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力学一级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军工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年均科研总经费在600万元以上,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力学一级学科评估排2名工作中,我校力学学科在全国参评的41所高等学校中排名第23位。其中,科学研究排名第14位,人才培养排名第20位。2.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1以我校汽车行业特色和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基础汽车产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牵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需求的巨大拉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植下,我国汽车产业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但是,相对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先进国家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在产品自主研发、形成自主品牌的能力、支撑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汽车产业要想缩小差距,改变目前“大而不强”的产业面貌,最终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对欧美日汽车产业的超越,迫切需要人数较多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个传统特色专业,由于专业在国内具有悠久历史,为我国汽车及相关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湖北省乃至黄河以南地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汽车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三大行业特色之一,长期以来,我校与汽车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办学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反过来学校也成为为行业企业输送科技成果、工程技术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源地。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于2009年获批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3汽车产品的问世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模拟,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固体到流体和传热,从静态力学特性到动态、碰撞、疲劳、断裂和可靠性,从传统材料到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应用,从设计过程到零部件的制造、整车的组装过程,等等。同时,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力学性能的测试也非常重要,包括静态应力应变、动态和冲击特性、动平衡、振动和噪声、疲劳、新材料应用的力学行为,等等。有限元分析模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正是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特长所在,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优势互补,本专业将借助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点,在人才培养上,培养具备扎实的有限元分析模拟和力学实验测试能力,能够有效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开展汽车科学研究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2.2以工程力学专业的深厚沉淀和雄厚实力为基础2.2.1学科(专业)实力较强本学科是在我校老一辈力学专家王龙甫等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创立并发展壮大的,学校1984年获得流体力学博士点,2003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点,2005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建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1994年为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再次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的学科之一。学科特色十分鲜明,主要表现在力学与材料科学、力学与土木结构工程、力学与船舶海4洋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作为科学研究基地支撑。力学学科已形成以博士生导师和年轻博士为主的5支学术梯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结构及其结构动力学。自1994年以来,重点针对两大方面开展研究:其一,智能材料的功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力学行为;其二,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与智能控制。前者包括:智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智能材料的力热电磁耦合效应及其失效理论、智能材料本构关系等研究;后者包括:结构动力特性的智能系统的损伤自诊断的在线信息实验方法、以及智能材料作为结构振动控制的调节器和驱动器来实现结构振动反应的半主动和主动控制,形成了以研究本征智能材料与结构有机结合的智能结构体系为主要特色和优势:在碳纤维机敏混凝土智能材料功能特性及其力学行为方面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并作为原创性成果被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等;建立了基于智能控制装置的智能主动和智能半主动控制算法,建立了智能控制装置设置位置优化的设计方法。新型材料力学。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材料向高效能、高可靠性、高灵敏度、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结构材料呈现出复合化、高韧性、高比强、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趋势。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给力学学科提出了一系列的崭新课题。我校力学学科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结合国防、航空航天、土木、汽车与能源等工程领域中的几类重要新型材料,集中了以翟鹏程教授为5学术带头人的较强的学术队伍,致力于将新材料的力学研究同材料复合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在陶瓷—金属梯度材料宏细观力学与设计理论、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力学基础研究以及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新技术的力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且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材料力学”研究方向。复合材料工艺力学。本研究方向以航空、汽车、化工、国防等工业为应用背景,致力于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低成本制造技术关键问题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包括: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力学理论;复合材料液体成型与预浸料成型工艺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质量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该研究方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防科研项目的资助,在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用流体力学。本研究方向1983年获得船舶流体力学博士点,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调整为流体力学博士点。经过25年的建设,建设了大型船舶流体力学实验基地、风洞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条件,积累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本方向的主要特色一是结合船舶工程、工业与环境等,开展船舶流体力学和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研究,二是结合数学与数理统计学开展流体力学计算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成果。岩土工程力学。岩土介质中存在着许多地质结构面以及具有多孔特性,使对岩土介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