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困境与突破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6级班学生姓名黄琼瑜学号060105002指导教师陈燕玲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09.11教务处制浅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困境与突破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060105002黄琼瑜指导老师陈燕玲讲师【摘要】近期,随着《实话实说》的停播、《鲁豫有约》2010年改嫁安徽卫视也已经尘埃落定,这种变动似乎昭示着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状态,一时引起受众与电视人的广泛关注。如今,两大王牌栏目一前一后,一个停播,一个失宠,不仅引得大家议论纷纷,也为广大电视同仁敲响谈话节目该何去何从的警钟,改革创新谈话栏目以获得生存也成为热议话题。【关键词】困境;创新;个性;内涵;节目真实感9月底,国内媒体爆出惊人消息,在央视一套改为高清频道的变革中,原先红遍大江南北的《实话实说》,在9月25日播完最后一期节目后,将彻底退出荧屏。消息一出,舆论一哗然。曾经创下辉煌成绩并掀起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浪潮的《实话实说》,走过了近14年的历程,如今却面临这样无言的结局,不能不让人意外和惋惜。据称,停播的直接原因是收视率不佳,可是为何不佳却没有详细的解说。主持人和晶在博客上发表《别再拿收视率说事了》的文章,让这一事件背后的种种原因与困难稍显明朗。10月底,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鲁豫有约》2010年起,将落户安徽卫视。作为凤凰卫视的精品栏目,《鲁豫有约》也曾经红极一时、引得各家媒体争相模仿,但是从两年前下嫁到湖南卫视、明年又将改嫁安徽卫视的这一路走来,也是备受争议。“鲁豫雷人语录”在网络上的疯传,让大家十分质疑鲁豫的主持水平及其节目质量,不少网友质疑鲁豫的访谈水平下降,包括问题肤浅重复、节目准备不充分、临场反应欠敏锐等。而国内媒体也纷纷猜测,《鲁豫有约》不再与湖南卫视续约,是因为收视不佳,节目质量下降,不能吸引湖南卫视年轻的受众。一、困境不仅如此,在央视此次高清变革中,《艺术人生》也被调整到央视一套每周六14:05播出,单期节目时长改为30分钟。作为央视王牌栏目之一的《艺术人生》被安排到这样一个相当不利时间播出,其受央视冷落的现象引起观众争议。种种变动似乎昭示着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状态。最初,《实话实说》获得巨大成功,一时间国内电视谈话节目遍地开花,但没过几年,隐藏在谈话节目一片繁荣的表象下,问题和矛盾也伴随着谈话节目队伍的壮大而逐渐暴露出来。走过鼎盛期,眼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不仅节目数量大幅度减少,硕果仅存的节目大多数也面临着影响力大不如前的尴尬局面。这些状况折射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困境,谈话节目要实现新陈代谢,真正成熟起来,只有从当前的困境中突围。对此,笔者总结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一)跟风现象严重,缺乏个性与创新。1.模仿风与克隆现象。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众多克隆节目与少数精品节目共存,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1996年3月《实话实说》开播,许多电视观众新鲜奇特的的节目形式、内容深深吸引,2002年崔永元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之前《实话实说》在早上播出的时候,占有率能达到50%~70%,即早上看电视的人有一半是在看《实话实说》。《实话实说》这种低成本、高收视的新型节目获得的巨大成功,引起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由此掀起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浪潮。很快地,什么《有话好说》、《有话慢慢说》、《说你说我》也如雨后春笋般在荧屏上争相亮相,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单从栏目名称上看,就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些节目还是高仿品,如环节设置、演播室布景、主持人的形象等也是雷同的处理方式,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成名之后,模仿其开办的其他电视台的读报节目,连主持人也一律戴眼镜,不管近视与否。《实话实说》获得的巨大成功及其掀起的国内电视谈话浪潮说明谈话类节目逐渐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但众多克隆节目之间由于过于严重地相互模仿抄袭,给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不利影响,而样本与克隆品也很容易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其一,样本受到众多克隆品的冲击,竞争压力更大。众多克隆节目一哄而上,自然也就使收视率分流,给样本造成不小的冲击,样本如果没有继续创新以吸引观众眼球的话,很难再有被优先选择收看的优势,并很快淹没在身后的克隆一族。作为中国谈话类节目的标杆,《实话实说》曾经风靡全国,在独占鳌头几年之后,伴随着电视界更多“实话实说”的出现及崔永元的离开,《实话实说》渐受冷落,收视大不如前。原因之一是,分蛋糕的人多了,分到的量自然就十分有限。其二,缺少创新的克隆节目也难有出头之日。模仿节目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因为样本已经先入为主,抢先占有观众市场,模仿而来的节目原本就活在样本的阴影下,若没有创新,就一个卖点也没有,最后沦为彻底的克隆品。就像寓言里没有真才实学的东郭先生一样,在谈话节目市场中滥竽充数的克隆节目,经受不起市场的考验,很快就会遭到淘汰。而观众看着类似的节目,早就有些疲劳了。毫无疑问,此类节目如果不推陈出新,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停播对象。原因在于,仅仅是流于形式的模仿与克隆,很难赢得观众,不少栏目到后来就这样不了了之。2.缺乏个性与创新。由于跟风模仿,导致国内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同质化风潮,多数节目模仿远多于创新,因此节目缺乏个性,这也是制约当前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模仿有两类表现:一是国内对国外电视谈话节目的模仿,例如由美国《奥普拉访谈》借鉴而来的《实话实说》;二是国内对国内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模仿,如《有话好说》与《实话实说》,《娜可不一样》与《康熙来了》。纵观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从模仿中来的节目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大多数模仿节目并不能获得公众认可,连生存都成问题。这些模仿节目大多都是形式上的模仿,缺少自身特色,不具备独特魅力,因此很难吸引观众眼球。这种模仿,甚至连节目内容也相似,如主持人的提问方式、嘉宾说的话等。有电视人认为,所有的访谈节目避免不了“炒冷饭”的嫌疑,嘉宾说的还是那些重复多回的话,这些话若录下来,“配上钢琴伴奏就是《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成了《咏乐汇》。”[2]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要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需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好的节目从前期策划到节目实施过程,乃至主持人风格都要体现“个性”二字。旧版《鲁豫有约》以陈鲁豫清新自然的风格及倾听式采访为特点,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凤凰卫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主持人陈鲁豫亦成功当选“2000中国电视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其主持的《鲁豫有约》迅速成为访谈节目的典范,许多电视台纷纷模仿。但是,当前很多节目的结构、过程,乃至开场白、主持人都在模仿一些经典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不经意间就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从形式乃至内容上都雷同的节目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观众对谈话节目也逐渐失去兴趣。(二)节目流于肤浅,缺乏内涵。1.片面模仿,节目流于肤浅。《实话实说》带来国内谈话浪潮,各级电视台、各类节目的电视谈话遍地开花,而真正的精品很少,整体上讲,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内涵较低。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实际上是经典节目与克隆节目共处的局面。一个节目红了,很快就有很多类似的节目一哄而上,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与精心策划,只是片面的模仿。这种模仿大多是形式上的模仿,甚至连节目内容也有抄袭之嫌,因为不少模仿节目照搬模式甚至是切入角度,内容多重复,谈话并没有往深层次展开,显得肤浅,没有能打动观众的深刻内容。比如明星访谈节目,大部分都是讲述明星从艺的艰辛路程,辛酸的情感之路,明星们上这个节目讲的是这些内容,到下一个节目去也讲类似的,讲来讲去都没什么新鲜的看点,似乎都是把这些表层的东西拿出来反复炒,缺乏深层次的东西。一个新生节目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很多准备,但模仿是简单的,于是很多制作人跟风造节目,一个新的节目迅速诞生。模仿是节目生存最大的杀手,缺少真正思考做出来的节目必然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片面模仿也给电视谈话节目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其一,雷同节目在电视上大量出现,浪费了荧屏资源。其二,给观众留下不良印象,导致观众对谈话节目逐渐失去信心,最终,这些节目也很难得到生存。其三,粗制滥造的节目缺乏内涵,影响力不高。2.庸俗化倾向,节目缺乏内涵。片面模仿、一哄而上导致节目缺少特色、内涵不高,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下,一些谈话节目为追求高收视率,求得生存,而一味迎合观众,甚至不惜以牺牲节目品味为代价,用庸俗来刺激观众眼球,过度的娱乐化使节目走向庸俗。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已没有当年的风光,谈话节目有的遭到淘汰,有的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为求得生存,电视的娱乐化追求更多地渗透到谈话节目中,许多节目开始以名人明星的访谈为主,博取收视率。更有甚者,为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一些节目忘却媒体社会责任,突破娱乐道德底线,靠刺激的冲突场面、低俗的搞笑哗众取宠。例如,将嘉宾尴尬困窘的隐私拿到观众面前曝光,以不尊重人的恶意玩笑当搞笑,故意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等。诸如此类,将使节目丧失自身品位,沦为庸俗。庸俗化主要是来自于竞争压力。首先,节目同质化现象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继《实话实说》之后,谈话节目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态势更加激烈。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想分到大蛋糕更不容易了。其次,电视娱乐化浪潮使谈话节目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来袭,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在这种大背景下,传媒业也日渐市场化、自由化、商业化。我国新闻媒体虽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追求商业利益,媒体的娱乐功能不断得到认识和开发,娱乐化追求几乎渗透到所有节目形态中,形成一股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谈话类节目曾经是最主流的电视节目,但是在其他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如《幸运52》、《欢乐中国行》、《超级女声》迅速占领荧屏之后,谈话类节目的生存更加艰难。(三)节目真实感流失。节目真实感在节目中表现为说话人在交谈中讲真话、实话,荧屏里的人的情感流露是真实的。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真实程度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在允许的限度内,应尽量保持节目的真实感。由于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些节目过度煽情,骗取观众的同情心以获得高收视率,由此使节目走向虚假。说话人在台上说一些重复的套话,节目现场看起来有些熟悉的观众,节目到达某一处高潮时一致但十分可疑的掌声及笑声等,在大家相互迎合的同时,谈话节目最宝贵的真实一面丢失了。整个节目看起来就像是在作秀,于是,越来越多荧屏外的观众表现出不相信与不屑,有的立马换台。显然,这些与节目真实性相违背的行径必然招致观众的反感,导致节目逐渐丧失掉生命力。嘉宾是重要的说话人,但是很多嘉宾在节目中不敢说真话、言不由衷。早期《实话实说》的真实程度较高是公认的,但是在一期节目中,崔永元要小孩说老师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小孩说:“不能说老师的坏话。”童言无忌,这句实话也让人思考,究竟有多少人敢在电视上说出那些不耐听的实话?《实话实说》停播后,和晶面对众多对其的质疑,她在博客上提到——“网络可以隐身说实话,电视可以让一个隐身人来说真话吗?”这句话进一步点明了嘉宾说真话的困难之处。由于电视深刻广泛的影响力,强大的舆论功能,谈话人说真话有时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还有可能付出代价,说真话成本太高,很多人会选择在论坛、贴吧等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宣泄情绪,而不是在真实的电视平台上讲争议度较高的实话。谈话节目是真正的主持人节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更缺少的还是综合素质高、能引发现场共鸣的主持人。当前国内众多的谈话节目都爆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优秀、个性的主持人不多。《零点锋云》的制片人李泓荔提到,该节目没有主持人,原因之一是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国内谈话节目主持人整体素质尚需提高表现在: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不能展开深层次的探讨;没有独到的见解,挖掘谈话的功夫不深;语言平淡、甚至出现似曾相识的记台词式的说话,缺乏个性,使观众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等。2009年7月20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非常网络》访问易中天,面对两位年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