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论依法治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论依法治国1目录摘要-------------------------------------------------------------------2一、依法治国的涵义-----------------------------------------------------3(一)法治的发展---------------------------------------------------3(二)依法治国的概念-----------------------------------------------4(三)依法治国的内容-----------------------------------------------4二、依法治国的特点-----------------------------------------------------5(一)全局性-------------------------------------------------------5(二)整体性-------------------------------------------------------5(三)目的性-------------------------------------------------------6(四)长期性-------------------------------------------------------6三、依法治国的核心-----------------------------------------------------6(一)宪法是建立民主政治的保障-------------------------------------7(二)宪法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准-------------------------------------7(三)宪法是公民权利不保障书---------------------------------------8(四)“宪法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8四、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8(一)历史证明,我国应依法治国-------------------------------------8(二)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民主的保障--------------------------------10(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1五、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环节--------------------------------------------11(一)依宪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12(二)加强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前提--------------------------------12(三)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基本------------------------------------12(四)完善监督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关键------------------------------12(五)深化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13(六)发展法学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13六、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13(一)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13(二)推进司法改革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根本----------------------------14(三)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15(四)加强监督制约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62摘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写入宪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本文仅就依法治国的涵义、特点、核心等问题阐述笔者的观点,以期对依法治国有更深入的认识。关键字:法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司法公正3浅论依法治国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通过修宪。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写入宪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就此我仅就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概念、特点等一些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依法治国的涵义(一)法治的发展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张,最早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管仲、慎到、商鞅、韩非等人提出的,尤以韩非为代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本,他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强调必须行法、执术、持势,使法、术、势三者密切结合,提出抱‘法处势则治’。形成了一整套的治国理论,规定一切都‘断于法’”。①这些论述虽包含有法制的思想,但与现代法治精神有质的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民主特别是与宪法密不可分的,几乎是与宪法同时产生的。现代法治包括资本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资本主义法治是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提出的,人民享有权力,政府受命于法,即“保障民权,限制政府”。但资本主义的“民权”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权利而已。权利永远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物质条件,维护财产关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的和间接支配权,永远是资产阶级的立法原则,这来自资产阶级自身的遗传基因,它造成了资本主义法治的先天性缺陷。然而,我们应当从其法治国家的意义中认识①侯欣一.《中国法治思想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224到“法治在于制约国家权力,民主在于存进社会运用国家权力,使国家权力按照法律制度范围操作和运行。”②社会主义法治是更完善、更高层次的现代法治。这是基于普遍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后的最终和最佳选择。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和方略,拉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序幕,谱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的新篇章。(二)依法治国的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做了高度概括:“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三)依法治国的内容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5.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②刘金国、舒国滢.《法理学教科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1756.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依法治国的特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具有以下特点:(一)全局性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实现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这一方针应成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行为准则。现代法治中老百姓的行为虽然也要受法律的约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专制政治所决定的。宪法出现在近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宪法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设定和约束国家的权力,使其不被滥用。同时,那种认为法治只是一项具体工作而不是一项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方针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有四项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远战略意义,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从实行闭关锁国转变为实行对外开放;从人治向法制再向法治过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整体性依法治国是一项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从立法到执法、司法、护法、守法、学法的系统工程。应上下呼应,左右协调,前后衔接。实行依法治国,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从中央机关及其领导成员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从中央一级的层次上实施,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实行这一治国方略成败的关键也在中央一级但是,我们不应低估从1985年前后开始的、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和深入开展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依法治理包括区域治理(省、市、县)、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内容涉及立法(还有行业与基层的建章立制)、执法、司法、护法(法律监督)、普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现在它已经超越“学法必须用法”的视角和把依法治理仅仅当做普法的一个环节的眼界,发展成为一个把依法治国方针和措施从中央推向各级地方、各行各业和所有基层单位的宏伟局面。6(三)目的性战略目标是相对于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国家作为现代一种最进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标模式,其基本标志和要求是丰富的、具体的、确定的、可预测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法治国家”概念,在以往党和政府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从未出现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强调狭义上“依法治国”是方针,“法治国家”是目标,主要意义是说明“法治国家”有其具体的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国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类型与模式,它应具有一系列现代法治原则,不应简单地将它理解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应有中国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备现代法治国家的各种共同特征;它应有自身的性质和客观规律可循,又可以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创新。(四)长期性法治国家的建成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内容与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而必然受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具体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人们认识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也须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历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其达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国大约还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长期性决定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性进程具有渐进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而操之过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三、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十六大提出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