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编号:毕节地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_毕节试验区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负责人______吴浩亮_______负责人所在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中学_填表日期___2011-4-10____毕节地区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申请者(签章):吴浩亮2011年04月10日填表说明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二、本表报送一式5份(含电子版),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5份。三、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内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县(市、区)教育局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六、本表必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七、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地址:毕节市桂花路9号邮政编码:551700联系电话:(0857)8223782Email:jys8223782@yahoo.com.cn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所在县(市、区、地直学校)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A│毕节市A.毕节市B.大方县C.黔西县D.金沙县E.织金县F.纳雍县G.威宁县H.赫章县I.百管委J.地直学校所属系统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A│中小学校A.中小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技校、幼儿园等)B.地方教育行政部门C.教研部门D.其他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承担人的电话号码。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例如:A│专著D│研究报告A.专著B.译著C.论文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G.其他经费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A│申请经费A.申请经费B.自筹经费C.不需要经费一、数据表课题名称毕节试验区民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主题词民族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负责人姓名吴浩亮性别男民族彝出生日期1959、05行政职务党委副书记、校长专业职务中教高级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无所在县(市、区、地直学校)地直学校所属系统教育系统工作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电子信箱511764819@qq.com通讯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邮政编码551700联系电话(区号)0857(单位)8304122(家庭)(手机)13658578016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谢军教研科长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黄瑛教学科长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杨勋中教一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陈勇副主任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张文明中教一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杨国中教高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理艳霞中教一级硕士研究生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闵诗中中教一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杨智娟中教高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路江明中教一级硕士研究生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张永辉中教特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赵奇志中教高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罗兴雁中教一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罗挺中教一级本科学士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曾林中教一级硕士研究生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吴恒中教一级本科学士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陈鹏中教一级本科学士毕节地区民族中学孙华中教一级本科学士毕节地区民族中学黄志云中教一级本科无毕节地区民族中学经费类别自筹如不能获得经费资助,是否同意自筹经费是预期最终成果E.工具书G.其他预计完成时间2012年12月30日—1—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吴浩亮论文《贵州民族报》2006.4.27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吴浩亮论文《中国民族教育》2007第三期民族高中办学任务与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吴浩亮论文《中国民族教育》2009.7——8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省一等奖)吴浩亮论文《贵州教育》2009.第16期努力让各民族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吴浩亮论文《毕节试验区》2010第9期浅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吴浩亮论文《乌蒙论坛》2007.第3期—2—三、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限2500字内)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民族教育,对于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繁荣更具有深远的意义。认真做好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丰富了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较好地培养了较多的人才,促使了素质教育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民族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通过开发民族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珍惜爱护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校园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由于经济的滞后,少数民族地区校园设施简陋,少数民族少年儿童音乐、美术、舞蹈等才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少数民族少年儿童校园生活显得枯燥。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与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性特点,学生喜欢,有兴趣,容易接受。可以将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既丰富了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在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对提高民族地区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少数民族集居学校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民族教育发展,起着积极推进作用。安顺市民族中学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被录取的比例逐年增长。2002年为27.4%,2008年上升到45%。许多少数民族学生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民院等理想的大学。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是创建民族特色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中,各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构建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民族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各方教育资源,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开拓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模式。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理念上达到共识,在方法上得到创新,在实效上获得发展,构建了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教育。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为民族学生开辟更多的成材之路。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加宽了,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毕业后的出路也增多了。在此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有的被推荐到旅游景点工作,有的被招进各个艺术团体,有的被选到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使他们有了一个就业的机会。开发和利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是有效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本身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使它无可选择地承担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任务。通过学校教育渠道来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最有效的,最广泛的,也是最深远的。几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增加了他们传承和抢救民族民间文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民族文化特长班或兴趣小组不断涌现,一批民族民间传承人和民族文化新星在校园升起,民族民间文化重放异彩,得到了较好传承。民族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保护这些无形的财富,不仅仅是对祖先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后代负责。充分认识民族教育的价值意义,灵活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4—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在我国,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中央政府借助行政力量的干预,以确保制度和组织上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借此表明中央政府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权利部分下放的决心。”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国家教育政策从根本上制约着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早在1951年,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的报告》中就指出:“少数民族教育必须是新民主主义内容,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并采取适合于各民族人民发展和进步的民族形式,照顾民族特点。”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教材编写方面“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同时强调“教材改革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然会促进民族资源的开发活动。第二,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动力。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利于开发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各项政策,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激励、地方课程资源发掘、深入研究拉祜族文化、考核评定、加强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教育经费的专项支出等政策。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地享有专业自主权,使“教师的知识、理解能力、价值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才能保障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第三,学校层面的规划。学校是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前沿阵地,也是开发成果验证的主要场所。我校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这项活动尚处于探索阶段,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敢于开拓创新,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校要制定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形成一定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另外,要注重开发学生资源,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程资源开发为本地发展服务。以上三种层次的规划各负其责,互相协调。国家的宏观调控给了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契机;地方政府则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给学校以具体的支持和保障;学校作为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前哨,肩负开发的具体实施,因而规划也最为具体细致。(二)资源优化,精益求精教学资源指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事物,其范围十分广泛。那么,哪些课程资源最有开发与利用价值?如何使各种课程资源的功用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对于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而言,怎样选择和优化课程资源?诸如此类的问题,属于课程资源优化的问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大多局限于教科书,农村教育更是如此。人们忽视了长期存在的丰富的民间课程资源,其缘由是显性的课程资源霸权存在。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另一个层面,是针对具体的课程目标选择与利用课程资源,即泰勒所指的“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其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二是学习经验必须使学会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三是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映,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四是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五是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课程资源优化是协调一致的,民族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以具体目标为基础,又为之服务;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的优化包含前者的成果,同时也对其加以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