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一、辨析题1.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矛盾了。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4、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二、简答题1.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3.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4.如何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三、论述题1.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2.如何看待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试论述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4.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四、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材料1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材料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3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题1:以下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材料材料1: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地位从开放之初第32位上升为第3位,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66.3%,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发动机。1978年,中国贸易伙伴只有40多个,2006年已经发展到220多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了7800亿美元。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由1%上升到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8%。外汇储备由不到两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底1.53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世界经过增长的贡献超过10%。材料2:自1995年以来,我国连续l3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4、2007年,加拿大、美国先后对我国发起反补贴调查;而欧盟和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自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频频被曝质量安全问题,涉及食品、药品、玩具等多个领域。而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名单和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的消费者警告列表中,我国产品常常位居首位;在日本,我国食品常常接受严格的命令检查。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增至80%。如此高的依存度常常被国外舆论利用,造成“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现象,并衍生出“中国威胁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从1994年的17.1%下降到2006年的5%;我国外商投资占GDP的比重,已从1994年的6.24%下降到2006年的2.35%;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较低,制造业领域外资流入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度虽有提高,但只集中于少数行业和项目。请回答:(1)材料1说明了什么?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2)材料2反应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问题?(3)结合材料1和2,分析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以下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的材料。材料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材料2: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保持了年均9.6%的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增长速度,是改革前28年的两倍多,人均GDP增长速度是前期的6-7倍。2005年,中国GDP已达到183085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5年的约5%,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GDP达到20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7%;财政收入达到3.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倍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000亿美元。2005年,我国钢、煤、水泥产量分别为3.5亿吨、21.9亿吨、10.6亿吨,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也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4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0.79%提高到6.73%,贸易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为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因。(2)材料2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1和2,试述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五.思考题请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说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辨析题1、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2、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3.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就是按劳分配的收入。4.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5.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6.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二、简答题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论述现阶段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举措。3、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4、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三、论述题:1.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2、试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3、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四、材料分析题1、下关于经济问题的材料材料1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7%、25%、56%,1998年变为5%、20%、61%,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在1998年为38%,中国的服务业在1980年为21%,1998年33%。摘自《瞭望》2000年第11期材料2根据46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在1998年我国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中,上海市位列第一,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居11~20位的是吉林、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居21~31位的是陕西、宁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甘肃、云南、青海、西藏、贵州。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福州从原15位升至8位,山东从14位升至10位,广东从8位升至4位。位次下降的,青海从19位降至29位,宁夏从16位降至22位,甘肃从22位降至27位,新疆从12位降至17位,陕西从17位降至21位。摘自《瞭望》2000年第10期材料3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结构(1998年)单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业人员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全国18.448.732.949.823.526.7重庆29.941.038.157.615.426.9四川26.342.731.162.314.223.5贵州31.538.729.871.69.219.1云南22.846.231.174.29.516.3西藏34.322.243.576.35.718.2陕西20.541.138.458.616.724.8甘肃23.243.932.858.915.125.9青海18.940.240.961.215.123.5宁夏21.441.337.358.717.723.6新疆26.138.635.457.715.526.9内蒙古28.740.231.153.917.828.2广西30.235.634.265.710.723.6西部25.441.033.563.613.323.4摘自《瞭望》2000年第44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3,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特征。(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经展的突出矛盾以及解决办法。2、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这种按劳分配是,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劳动量的消费资料。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3、材料: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不敢想啊!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市民了!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母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给我们。村里把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6分)(2)通过该示范小区的变化,结合你所熟悉的一个农村的实际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8分)4、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城镇化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15.9%50%36.2%6280元2253元2020年11.5%29%56%18000元8000元(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的比重?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辨析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