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第七章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辨析题: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的前列。2)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生产力。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阐述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象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些既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是同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还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辨析题: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从历史进程看,我国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得有步骤、有秩序的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成败和是非得失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中摆脱出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姓“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既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也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而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只有发展,才能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稳定。2)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才能为实现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3)稳定是前提。没有社会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我们: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即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判断:“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到了20世纪中后期,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的利益,纷纷实行开放的政策,积极利用国外的市场、资源、信息、技术和资金。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就不可能发展自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试述我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任何外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来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必须学习和吸收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与好的经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怎样理解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形成了一个好的开放格局。从1979年试办特区,1980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到1988年,设立海南省(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同时,开放五个沿江城市,十八个省会城市,十三个沿边城市,增加三十四个开放口岸,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开放;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实行开放,并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三)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谈谈如何进一步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1、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新时期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5600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过去以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后者的比重已上升到90%以上,对外贸易的效益有了很大改善。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在吸引外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外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迅速,业务遍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参与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把我国对外开放引向深入。第一,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实施以质取胜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战略,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着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的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在开放度比较大的经济中,由全球经济波动引起的经济不稳定容易对国内经济产生冲击,这使政府对本国经济进行调控的能力受到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