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文章来源:中立诚会计师事务所更新时间:2007/11/276:39:46[摘要]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劣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脑袋产业”与“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一个产业,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环节或部门,如果把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那么,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地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更多地从事的是“脑袋产业”。民营制造业非专业化现象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其自身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的能力差,不是不想专业化,而是还不够资格为其他企业配套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问题。比如,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逐步把中国当作它们的全球采购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供中国企业选择,关键是民营企业有没有相应的能力。跨国公司采购一般从网上进行发包,要求对方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要求对方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资格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的交货时间,以及特殊的产品定制要求等。一、我国民营企业制造业的现状(一)制造业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分别考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中的制造业情况。截至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202.85万户,注册资金18212.24亿元,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总产值12316.99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1484.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5亿元,其中,制造业为68.48万户,注册资金5000.9亿元,从业人员1220.58万人,总产值1023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0.5亿元。制造业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33.76%,注册资金的27.46%,从业人员的44.98%,总产值加营业收入的42.99%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8.26%。可见,制造业在私营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其重要性和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大体相当,特别是在从业人员和总产值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对私营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对私营企业制造业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现考察一下私营企业制造业占私营企业工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的情况。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包括工业和建筑业,而工业又可以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三小类。而私营企业分行业中没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这是因为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目前属于限制或禁止民营企业进入的自然垄断产业。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在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9.25、76.41%、87%、85.48%和83.94%;占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7.51%、97.84%、96.45%、97.33%和95.88%。总体上说,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在85%左右,占工业的比重则在95%以上,这两个数据都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私营企业制造业几乎和私营工业是同义语。再通过对全国个体工商业分行业基本情况和制造业在个体工商业中的份额情况比较,发现制造业的地位仅次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排第二位。根据计算,制造业分别占个体工商业总户数的11.25%、注册资金的17.14%、从业人员的历.85%、总产值的22.35%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54%。相对来说,制造业在个体工商业中不如在私营企业中重要,但是,制造业占个体工商业第二产业和工业的比重分别在90%左右和95%以上,可见,在个体工商业中,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个体工业基本上就是指个体制造业。(二)民营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我国民营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机制灵活,能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由于民营制造业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风险与利益对称、激励约束机制到位等诸多体制和机制优势,使得它们能对市场变化作出敏感反应,及时调整企业产品品种、结构,更新技术、工艺、设备,甚至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产值增长的速度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2)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大多数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人数多,不但有力地缓解了我国劳动就业的压力,而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通过产品出口。“三来一补”、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通过比较优势进一步获得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格兰仕微波炉、格力空调等。但是,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或末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底,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1423个,工业总产值27220.91亿元,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8.5%。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36218个,工业总产值8760.89亿元,只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18%。考虑到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比较高,一般也在95%左右。和私营企业制造业在工业中的产值比重大体相当,可以肯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较民营企业制造业占优势。另外,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数据,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142754个,注册资本28902956万美元,而私营企业制造业624230个,注册资本38880763万元,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少于私营企业制造业,但是,总的注册资本却是私营企业的6.16倍(以1美元=8.28元人民币计)。因此,民营制造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及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在单个企业规模上,2001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为8663万元,而私营企业的平均产值为2419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6倍;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规模为202.4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1676.4万元,而私营企业制造业平均注册规模为62.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6.9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劣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脑袋产业”与“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一个产业,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环节或部门,如果把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那么,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地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更多地从事的是“脑袋产业”。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耐克公司的研发在意大利、制造在中国、市场营销则在美国。并且,作为制造环节的躯体产业,又可分为核心部件制造、一般部件制造和组装,而这些不同段位,需要不同的技术水平。总体上讲,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的是从事一般部件制造和组装,而发达国家制造业更多地从事核心部件的制造。二、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的意义(一)民营制造业是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现在各地区普遍认识到,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而要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就更离不开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企业。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地区经济活力;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化建设,促进竞争和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的繁荣。总之,民营制造业是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1年,私营企业总户数超过10万户的省、市有6个,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江苏(22.55万户)、广东(21.09万户)、浙江(20.88万户)、上海(17.64万户)、山东(14.47万户)和北京(12.41万户),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市,其中一些省、市还提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可见,私营企业的繁荣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其中,民营制造业是促进地区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民营制造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防止外资企业垄断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国有经济继续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企业必然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著名经济学家吕政认为,处在一般竞争性制造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共22个制造行业中的37010个企业都可以改为国有参股或非国有企业产那么,这些国有企业制造业退出后的空间由谁来“填补”?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完全由外资占领,则意味着我国的一般竞争性产业领域将逐步转化为外资控制型经济,虽然外资经济在我国境内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等,但也有一系列经济的。非经济的甚至超经济的负面效应,对我国经济安全将构成严重的挑战,显然,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积极鼓励其参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填补”国有企业退出的空间,对于抗衡外资企业垄断我国经济具有非常紧迫和现实的意义。(三)民营制造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2001年,全国出口创汇私营企业1.64万户,比2000年增加3700多户;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913.47亿元,比2O00年增加172.51亿元,增长23.28%;个体工商业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55.92亿元,比2000年增长6.88%。这其中,主要是制造业的贡献。可见,民营制造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目前它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但是由于民营制造业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力地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它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不可小觑的生力军。另外,尽管民营企业目前对外投资还没有明确的合法渠道,但是,已经开展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其成功率往往高于国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黑马”。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政策引导得当,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生力军。三、民营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技术来源主要依靠仿制,技术创新能力弱。据调查,在企业自主专利和技术发明方面,78.37%的企业没有任何专利或发明,拥有一项的占10.39%,2-5项的占8.39%,5项以上的只占2.21%。模仿创新是企业主要的创新战略。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再创新战略的位居首位,比重为44.84%,而采用模仿、追随和领先战略的比重分别为24.69%、22.42%、27.59%。调查显示,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资金,其次是缺乏技术开发人员、开发成本高和信息不足。调查发现,有研究开发部门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9.35%;47.46%的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企业人数的比例在5%以下,5%-10%的占31.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由此导致的后果是:(1)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企业只有依靠恶性的价格竞争手段来维持生存;(2)不能产生左右该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行业技术标准为他人所控制或制定,对本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忧患;(3)那些依靠仿制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产品出口时,更容易成为他国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牺牲品,如我国温州打火机出口到欧盟时,就遭到欧盟“CR”标准的狙击;又如,我国DVD出口时,被要求向美、日、欧等国有关企业支付技术使用费和专利费,严重时这些国家拒绝进口该类产品。(二)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差。目前,我国私营制造业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的规模仅为62.3万元,约为外资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的1/27。同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私营制造业还不到私营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这说明我国私营制造业绝大多数是微型企业,连称得上是小型企业的都很少;更谈不上中型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