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姓名:王亚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扈文秀2007030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作者:王亚南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罗杰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识别、归因与管理2007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大体可以概括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很早就引起了商业银行的重视,到目前为止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操作风险虽然存在已久,但直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测算操作风险的方法和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后,操作风险管理才正式进入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视野。而中国的银行业在逐渐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对于操作风险无论是认识还是管理上都处在刚起步阶段,要实现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必须解决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归因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本文充分借鉴国际上操作风险研究和实践的优秀成果,从比较研究学界及业界对操作风险界定的各种观点开始,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操作风险主要计量方法,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着重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归因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在借鉴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框架要求和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对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本文着重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归因和管理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观点:1、对操作风险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准确识别操作风险,鉴于国际上对操作风险研究起步较晚,有必要厘清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本文比较了各种组织和学者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总的看来,除去“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都属于操作风险”这一与操作风险度量的自上而下法(Top-dOwnApproach)思路相对应的定义外,几乎所有定义都采用了风险来源的视角,强调内部操作,将未预期的外部事件也列入操作风险。但与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不同,这些定义不只包括操作或事件带来的损失,还将银行信誉、银行自身策略的失误也列入操作风险,不利于对操作风险的量化。因此,出于便于操作风险识别、量化和管理的目的,本文认为巴塞尔委员会给出的操作风险定义较好地概括了操作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并以之为基础按四种不同的风险来源将操作风险相应分为四类,即操作流程的缺陷、人员因素、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每一类别都涵盖具体的损失事件类型。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既使得该定义包含的内容更接近完整,又出于量化操作风险的考虑,排除了难以进行量化的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兼顾了操作风险的内涵和量化操作风险的可能性。2、巴塞尔委员会给出的七大类损失事件类型从技术层面很好的给操作风险事件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大型跨国商业银行的认可,但具体到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制度层面的因素,巴塞尔委员会的操作风险分类树不适合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中国总体上不宜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精细标准来分类。在结合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因素基础上,本文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操作风险事件类别的定义,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为七大类,其中“内部欺诈”(含“违规操作”、“金融腐败”两个子类别)和“违规错误”属于人员因素;“执行、交付和过程管理”可归为流程因素,与法律流程有关,在相当程度上也与人员因素相关;“系统漏洞”属于系统因素;“外部欺诈、“实物资产损失”则属于外部事件。3、运用上述分类,本文采集1994-2005年12年间94起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样本分析,得出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五大特点:一是支行发生操作风险事件最多,大部分操作风险事件集中在基层;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最多;三是表面上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最多,但实际上中国银行的资产质量最好,导出一个有待验证的假说:商业银行所受内外监管的力度与其曝光的操作风险事件数、资产质量正相关。四是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长期隐蔽性。五是从频数或损失额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中内部欺诈最多,其次是内外勾结作案,再次才是外部欺诈;此外与系统漏洞有关的内部欺诈也明显较多。4、操作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成为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与制度环境紧密相关,特定的制度约束能最小化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但某些制度环境下人为因素这一操作风险源会被放大;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操作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制度背景相关。在获得贷款的竞争中非价格准则对价格准则的取代导致了交易费用升高,并且这类交易费用的升高不体现为银行收入的增加而是成为了租值消散。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都不能算作信用风险导致的,而应归因于操作风险。5、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操作风险高发的内在原因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管理环境、战略和政策设定、风险监测和识别、风险评估、内部控制、风险处置、风险报告和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本文相应提出七条构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使风险管理能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辅以共同的文化、绩效度量、行为激励约束方式等因素来共同优化流程。上述五个观点是本文竭力所要表达的,本文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的研究也主要是从识别、归因与管理三个角度进行的。从识别来说,在结合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新分类;从归因来说,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重新表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之风险源;从管理来说,借鉴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些许建议。本文抛砖引玉的尝试期望未来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领域能打开新局面,形成统一的操作风险定义、普遍认同的衡量标准、公开获取的数据库、成熟的控制技术和软件,赢得行业和监管的重视,打造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商业银行实际的操作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期刊论文胡剑.李伟杰.HUJian.LIWei-jie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研究理论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09,23(9)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非财务风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操作风险的定量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普及性较差.本文在对操作风险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回顾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模型的发展沿革,对新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模型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适当的风险计量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的计量和预测.3.学位论文范静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2006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在关注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防范操作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年6月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同纳入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提出了资本要求。2005年3月22日,针对我国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如何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日渐重要的议题。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运用适当的模型和方式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进而提取相应的资本金,成为关键性的内容。本文将在对国际上关于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及度量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之上,重点介绍目前较常见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并选取合适的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外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尝试寻找适合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特点的度量方法。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一般界定及相关分析。本部分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操作风险度量的相关基本理论,为后续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以及实证研究进行理论铺垫。首先是对操作风险进行界定。对操作风险内涵一致、清晰的界定,无疑是对其度量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操作风险的界定有两层含义,一是操作风险与其他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界定,二是操作风险细分。操作风险的边界不能过宽,因为过于宽泛的内涵有可能掩盖其本质特征,造成与其他风险的重叠,导致在现有风险管理技术的约束下,难以实施以风险计量为核心的定量化管理。另一方面,操作风险的边界也不能过窄,过窄就可能遗漏某些应该属于操作风险范畴的风险,导致无法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界定兼顾了上述两方面,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该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个界定有助于银行对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一切风险进行一致性基础上的全面分析与管理并最终走向融合,也为银行进一步采用现代统计、计量、模型等技术来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基础。其次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受关注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作为本文研究重点的操作风险度量,是银行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新资本协议》为操作风险度量提供了一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方法,既考虑到了发展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又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创造更为有效的度量操作风险的方法提供了空间。第三,根据数据搜集和处理角度的不同,将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进行研究,分别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常用的度量模型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第三部分实证分析提供可选模型。第二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度量研究现状分析。与国际银行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及度量的领先实践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大的差距和不同。首先,在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方面我国与国际银行业有着极大的不同。国外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执行、交割以及流程管理,就业政策及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以及业务操作引起的风险事件。其中外部欺诈事件发生的频率最高。而我国操作风险主要归因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了具有上述与国际银行业所不同的特点的原因。其次,分别对我国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和数据搜集进展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说明我国操作风险度量研究与国际银行业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第三部分采用自上而下法的收入模型,运用我国两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外部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度量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提出建议。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难点。首先是模型的选择。由第二章的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的搜集才刚起步,其数据长度还不能满足自下而上法的要求,再加上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我们也很难获得他们的内部损失数据。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原因,本文选取自上而下法的模型进行度量研究。为了便于数据的获取,我们选取两家在境内上市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其次是实证分析。本文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生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上而下法的收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两家银行1997-2005年年报的净利润数据作为目标变量的样本,以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以及上证指数一年内平均值作为解释变量。通过EViews软件回归处理后分别得到了两家银行的具体收入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两家银行的操作风险分别占各自总风险的14.833%和18.7313%,这与业界普遍认为的操作风险应当在总风险中占10%到20%的比例相吻合。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收入模型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大小。但是由于样本空间大小的原因,收入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不准确的。尽管如此,它仍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致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的方法,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损失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通过外部数据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可作为一个权宜之计。第三,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对我国操作风险的度量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1.为操作风险度量制定指导原则,一个清晰的指导原则是所有业务条线、所有业务部门中的操作风险得到有效度量的重要保障。2.建立并规范操作风险度量管理的步骤,规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