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师生都享受发展的快乐——永丰中学(2005——2008年)发展规划永丰中学创建于1957年,校园占地面积70余亩,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学生4500多人。学校是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信息技术幼苗培养基地、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江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上饶市先进学校,《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江西教育》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纪实,《江西日报》、《中国学校体育》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一、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1、现有的办学优势(1)永丰中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期的文化积绽、成功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校长的办学理念已经内化成永中人的自觉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制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已经初显成效,“主体型学校管理”已经彰显出来。(3)有一支团结务实、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有著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15名,省市县级优秀教师个人50多名,30多位教师分别在省市县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二等奖。(4)学校有坚实的教科研工作基础和优良的传统。前几年整体改革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如课堂教学主体性改革、分层教学、课程改革等)己转化为工作常规。(5)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策略,实施学会做人工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策略已经初显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学生已经感受到办学者的人文关怀和育人的匠心。(6)拥有独具风格的特色班级和才华横溢的特长生群体,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诸领域特色体系初具规模。2、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施新课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需继续改进,目前仍然简单、滞后。(2)教育科研没有完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校本教研仍需加强,教研组的教研功能还未充分发挥。(3)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够,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落后。(4)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还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5)师生发展性评价改革还刚刚推行,在评价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怎么样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需要不断的探索。(6)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不够,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步子慢,后进生的转化措施还没有到位。(7)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确定,但理论依据尚有欠缺。(8)成班率高,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有难度。(9)德育工作模式已构建,但如何深化德育工作,构建系统化德育网络尚须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10)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怎样才能跳出约定俗成的“程序”、注入创新活力,有待教育专家的指点和支持。学校未来发展经费紧缺。教学现代化配备不足等制约因素,有待群策群力,妥善解决。二、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指引,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南,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教研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总体工作目标努力造就标准+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学生;创办规范+特色一流示范学校。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的发展质量,关注教育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就。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呈现新的办学效益,在“做人工程、分层教学、注重美育、自主发展、多元评价”的工作特色中,彰显出“个性+完美”的学校办学特色,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然、和谐的人本精神空间的拓展,强化道德意识、宽容品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积极打造学校文化,促进教师、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四、办学理念永丰中学把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为发展而教育”,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的座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构成“校风文明化、校园现代化、质量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的爱心乐园。五、具体目标(一)建设学校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1、立足未来,面向世界,树立高起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把学校管理目标定位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的追求人文精神的宽松和谐、平等尊重的个性化管理模式,重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工作,以育人为本;育人目标,以素质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充满爱意、催人上进的育人环境。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含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成为开发生命潜力的一种力量,积极改变师生的生存方式,努力构建学校特有的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学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师生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努力实现“乐园”、“学园”理想。3、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构建“三结合”的三维立体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研究。4、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管理,实行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5、深入拓展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外延,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学校教学研一体化实际,逐步强化道德意识、宽容品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诸方面的探究和教育。以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名家名著为切入口,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6、教师形象塑造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塑造教师形象应体现先进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亲和性原则。人才培养靠群体努力,在充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习惯的前提下,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技能和能力。校园文化教育应“领风气之先”。7、进一步规划学校文化景点建设,修建文化长廊,努力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活动,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对办公室、教室进行文化环境的设计,对绿化、美化、雕塑、路名、楼名、文化设施、常用文具等进行学校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成为人文素质会“说话”的“墙”。8、坚持和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创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具有正确价值取向、人格高尚的学校精神,营造“永中人”特有的校园精神文化。(二)坚持德育为首,实施“学会做人”工程1、建立以“四化”为轴线的德育工作模式(德育内容特色化、德育目标梯次化、德育手段现代化、德育工作网络化),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特色。2、实施养成教育,提高德育效果。通过日常评比、班级管理、德育成绩评定、“一帮一”活动等,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素质教育的“六个学会”落实在学生个体的一言一行中。重视德育课程设置,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3、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孝敬教育”、“完美形象教育”、“感恩、诚信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具体德育活动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实施“学会做人”工程。4、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我“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树立整体观念,形成育人合力。5、通过德育手段,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记录典型成长事迹,形成珍贵资料,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从量化分析入手,以期达到质的提高。6、共同构建宿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网络”,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宿生管理模式,树立一面宿生管理“旗帜”。(三)树立人本意识,做好教师管理工作l、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丰富有效的人才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上。2、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永中人”形象。形象是文化积淀的结果,一个学校展示良好的形象是高品位文化的体现,学校要强化服务意识,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诚恳热情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3、共同打造互助合作、互相促进的团队精神。具有优良团队精神是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将社区、家长看作成伙伴关系,努力与社区、家长结成团队,积极创设奋发进取的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引导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护、欣赏、指导每一个学生。实施以德治教、强化职业道德建设。4、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月”,“教师自我形象设计”系列活动,征集“教师誓词”,搜集“教师禁语”,拒绝“有偿家教”。5、全面实施制度化、民主化、个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推进教师管理的科学化、特色化,探索情感示范作用,实行“主体型学校管理”。支持教师形成小队的学校组织机构。6、致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创造“书香型”学校,促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学习型的教师,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努力实施“塑师工程”,增强教师在教育市场的竞争力。7、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依靠机制创造公平。建立一套科学评价教师成效的工具和方法,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实行多元、民主平等、主体参与、自我体验的评价。(四)加强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1、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较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鼓励合作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2、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积极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采取师徒结对、课堂研究、观摩教学、校际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成立教科研攻关组,以“创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分层学习”等课题研究为龙头,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课题研究进入课堂,带动学校教科研向全面、纵深发展,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4、在教师“个个有课题,人人有档案”基础上深化科研活动,围绕教学难点设立课题,重视行动研究,要求每学期分学科集中突破至少一两个教学重难点,力争形成以教师命名的教学特色。5、重点培养一批著名优秀的教师,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筛选、培训等形式培养教学改革动机纯正、目的明确,学科教学技能精湛、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并采取“适度倾斜名师”优惠政策,招揽教育教学人才。6、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实施教师教研沙龙制度,明确主题,坚持个体研究为主,同伴合作互动的原则,主动呈现教师教学的“内心世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开展专题研讨会、微型讲座等形式多样又有效的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风格。7、正确对待教学研过程中的各类矛盾问题。要求教师从具体教学过程中升华出教育教学的一两个原则,逐步形成自己学科的教学品牌和自己的“拳头产品”,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推进教学研水平的全面提高。(五)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策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入手,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努力营造一种从他律到自律、自励的学生管理机制。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德育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在体验中自信、快乐健康成长。2、完善学生轮流值周制度及“校长助理”、“教师助理”等制度,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设立“校长信箱”,开通信息“直通车”,为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实现自我锻炼和自我育搭建平台。3、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干部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作用,让学生承担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