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安县2010秋期小学六年级教学情况检测语文科分析报告根椐工作要求,我们对2010年秋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况检测试卷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所抽样本显示的数据与全县统计相关数据基本一致,分样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因而有较高的可信度。现将情况分析通报如下:一、试卷命题总体特点总体上说,测试卷紧扣大纲,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出题面广,题型新颖,难度适中,比较全面、真实地检验小学六年语文教与学的质量。1.夯实基础,重在细微。试题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那些易错字词、易错音,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拼音,查字典,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补充词语并选词语写话等。2.注重积累,强调运用。试题注重考查语言的积累,但绝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能正确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积累。如根据“在”和“再”运用,以及用“好厉害哟!”开头写含有表扬意思的句子。学生只有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出色地完成。3.立足教材,适度开放。试题大部分内容都出自教材,但也有开放性题目,如口语交际,既考查学生完整阅读的习惯,又考查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12题的7小题,将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蕴涵其中,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着痕迹地进行人文教育和熏陶。4.贴近生活,重在观察。试题有不少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如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试卷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不忘注重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如习作,所谓“镜头”就是看到或听到或亲身体验的一个场面,一件小事……。这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二、答题总体情况分析总的来说,这次抽测成绩比较真实,从随机抽测的100份试卷,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情况:1.基础知识较扎实,但易错字词的读音还需加强辨析。试卷3-8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得分率较高。无论是看拼音写词语,选拼音,查字典,还是补充词语,失分都不多。但是一些易错字词的读音错误率较高,如4题和8题。2.词语积累较丰富,但灵活运用欠缺。如7题把词语补充完整,这道题除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大部分学生能补充正确答案。但是多数学生不会正确运用。10题部份学生对“在”和“再”没能理解其词性,所以运用起来较难。23.敢于表达,但语言贫乏。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学生完成口语交际题时缺乏认真阅读的习惯和与情景的紧密联系,习作方面,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围绕“镜头”这一中心词,把话写通顺,基本能做到有条理地把一件事写清楚。但部分学生对“镜头”一词缺乏正确理解,且叙述语言平淡。所以作文没有满分,随机抽测的试卷中最高分为27分,大部分学生习作在20-24分之间,甚至有25个学生在20分以下,0分1人。三、答题具体情况分析1、各题得分情况汇总题型听力测试口语交际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总分题号12345678910小计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小计分值3383226476387172430100得分2.381.37.072.191.761.694.823.336.045.0131.94.5810.815.421.274.2得分率%79.243.388.373.088.184.380.383.1386.2183.583.9365.3663.6564.1570.874.22、各题得分具体情况分析及建议第一题,主要考查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并能正确书写,分值3分,得分率79.2%。典型错误:一是把“乐圣”写成“月胜”或把“圣”写“盛”、“神”;二是在听后抓主要词语,学生出错较多。原因分析:一是在听的基础上没有理解文本意思,所以将音同或音近字混淆了。二是没有认真倾听,抓住要点的概括能力欠缺。建议:教学字词时,加强音同音近的比较;教学时,多对学生进行听力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认真倾听,抓住要点。第二题,主要抓住文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广告语中的“联想”和这则广告的妙之所在进行交际,分值3分,得分率43.3%。典型错误:“联想”就是想到一件事就又想到了别的事;“联想”就是不是真的,是虚幻的……“这则广告妙之所在”就是这则广告很受人赞赏;“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灭亡……”总之,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但完全切题的甚少。原因分析:一是对广告语中的“联想”一词没有正确理解,二是没认真阅读短文,并联系短文去找出广告语的妙之所在。建议:在教学口语交际一定做到:一是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必须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离开了特定环境将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二是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3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三是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课标》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际,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它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第三题,主要考查常用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分值8分,得分率88.3%。典型错误:把“勤勉”的“勤”下面多写横;“德高望重”的“德”中间少写横;“咳嗽”“嗽”右边“欠”写成“页”;“抱歉”写成“抱怨”或把“抱歉”的“抱”写成“道”;“恍然大悟”写成“庞然大物”等出错率较高。原因分析:一是没有认真仔细地拼读,二是在书写时粗心大意,随意性强。建议:一是重视写字教学,规范写好每一个字,不能多笔少画,不能太随意;二是,看清声韵母后再认真拼读音节。高年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写字和拼音这一环节的指导,这对减少学生写错别字是有很大帮助的。第四题,主要考查常用字词的正确读音,分值3分,得分率73.0%。典型错误:把“哈.达”“纤.弱”“刚劲.”“铁铲.”选错读音的较多。原因分析:一是习惯性的方言读音;二是错误地认读声旁;三是前鼻韵与后鼻韵的区别。建议:一是加强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二是注意带声旁字词的读音;三是加强前鼻韵和后鼻韵的字词读音的练习。第五题,主要是考查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分值2分,得分率88.1%。典型错误:“羞愧不以.”“以”有的写成“自己的己”、“也”、“疑”,甚至错误把“愧”写成“魁”“魄”、“槐”;“兴致.勃勃”的“致”写成“字”甚至错误把“勃”字的“力”旁写成“反文旁”;“惹人叽.笑”的“叽”写成“饥”。原因分析:从“已”、“饥”、“愧”、“勃”字的出错来看,学生对于同音字和形近字不能准确的辨别。“羞愧不以”的“已”出现的频率高,学生没有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去找出错别字,而随意以同音字甚至是音近字代替,甚至错把“愧”写成“魁”“魄”“槐”等字形相似混为一谈了。建议:一是教学生字时加强形近字的比较;二是教学词语时把易混淆的字的字形与词义教学同时进行,让学生借助字形理解词义,又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住字形,加深印象。第六题,考查查字典和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的能力,分值2分,得分率84.3%。典型错误:“挠”字出错最多是这个字笔顺笔画。原因分析:在平时写字时没有按笔顺规则一笔一画地书写,随意书写强。4建议:不但低年级要加强写字教学,高年级也同样如此,尤其注重字和笔顺笔画规则。第七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分值6分,得分率80.3%。典型错误:一种类型是不管句子通顺和意思连不连贯,只管把两个词语放进去就算,如:“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每到书店却很兴奋,因为我只看精彩的部份,每次总是流连忘返”,二种类型是把两个词语分别造句,如:“小作者写的作文真是独具匠心”。“我和舞台就像是不解之缘”,象这类学生分别写也没能把句子写通顺。三种类型是平时注意词语的积累,但根本不会运用。原因分析:一是平时根本不注意积累语言,所以语言感悟太差,造成语句完全不通顺,意思完全前后不一。这种类型占60%以上,可老师阅卷时给的满分;二是根本没有理解题意,造成两词分别造句,所以失分较多;三是教师平时教学时只注重词语的积累,而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建议:一是教师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去体验语言的美。二是适当增加学生阅读量,对课内课外出现的带词语的语段,要让学生多读,乃至抄写,让学去体会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用词造句时,注意意思一定要通顺连贯。第八题,主要考查辨析同音字的正确运用,分值为4分,得分率83.13%。典型错误:错误最多的是“悠扬”“忧虑”“煎熬”“坚强”如:把“悠扬”的“悠”写成“优”“尤”“幽”“抑”;把“忧虑”的“忧”写成“优”“恍”“扰”“有”“犹”;把“煎熬”的“煎”写成“坚”“艰”“尖”“前”“剪”或把“煎”的“灬”写成“刀”字底;把“坚强”的“坚”写成“竖”。原因分析:一是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同音字的运用;二是不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建议:在教学生字、生词时,教师注意把音、形、义教学同时进行。尤其重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分与运用。第九题,考查课文背诵默写的积累以及古诗文、经典名句的积累、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分值为7分,得分率86.21%。典型错误:这道题是3个小题,出错频率最高的是1小题中的后两个填空,“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有的把“微波粼粼”写成“波光粼粼”“波涛粼粼”“一望无际”,或者把“微”写成“威”,把“霎时间”的“霎”写成“刹”;3小题对古文的理解,不能准确、完整地写出意思,还有9%是空白。全题有3%是零分。原因分析:字形掌握不牢固,必背段落、古诗词、名句重背不重写,意思会背但不重理解,因此不会灵活运用,加上平时的教学太“粗”,所以出错就多了5建议:一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和要求理解的古诗词、名句,一定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完成,二要重视积累的质量,古诗词、名句、名段不仅会口背,还要指导学生用心背,有些还应通过默写等方式予以强化,让学生熟记于心,脱口而出,一辈子不忘。第十题,考查句式的改写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分值为6分,得分率83.5%。典型错误:错得最多是“在”和“再”运用,有三种错误,一种是只管用进去,不管对与不对,如“我在小明家做作业,这天我再一次做作业。”或“爸爸对自己的朋友在多的事情也比不上再见上一面,”二种是知道两词的意思,但不会正确运用,句子意思也表达不清,口水话多,如:“今天我有朋友在我家来,她走时我说再见。”“有个买面的人说,有人在家吗?老板出来了问他什么事,他说我再要一碗面。”三种是完全不运用。其次是2小题的换个说法,把反问句改成述句,有部分学生把“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这山中的一切,谁不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是“我的好朋友,哪个不是这山中的一切。”原因分析:在教学时,一是教师没讲清楚“在”和“再”的词性和用法,二是教师讲了,学生没有真正领会和运用,练习得太少。三是句式的换个说法,最基本的规律没有掌握。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在”是一个介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它必须跟在名词或名词类的词后构成介宾短语,然后充当句子的状语成分,常与地点时间等名词相连,比如“在冬天,黑熊是很少出来觅食的。”还有一个用法是在干什么,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比如“山在思索,水在唱歌,我的心在翱翔。”“再”是一个副词,,修饰着动词,表示重复或第二次.一般是放在动词前做状态,如“下次再说吧!”,“再”有的时候也可以表示程度,比如:“花再美也有凋谢的时候。”那么在连续使用这个词时一定得注意词性,如:“我在这个学校读了两年书,觉得这里的一切我都不喜欢,所以,不想再在这个学校读书了,想转到别的学校去。”第十一题,此题有4个小题,侧重考查学生对课内阅读的掌握情况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包括对词汇的积累,课文的诵读与记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对文章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分值为7分,得分率65.36%。典型错误:出错最多的是2、4小题,一是标点符号不能正使用,出错最的是部份学生一个标点也不会打;二是4小题,回顾课文,你想对那位最有声望的教授说什么?学生不会回答;另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