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提纲——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区域的含义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1.11何为区域?如何理解?答: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讲行政区都有明确的界限。1.12区域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区别?答:主要有均质区和功能区;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是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来的,均质区主要有方言区、水田农业区、高原区、平原区等。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功能区主要有城市经济区、住宅区、商业区等。1.13区域的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答:区域的特征主要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青藏高原的整体性特征是高、寒。具体表现在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自然环境制约着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农业和城市布局在河谷是因为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水热较好。区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区域的开放性是指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资源、信息等。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1.14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中高周低。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高考学业水平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的比较:相同点:(1)两个国家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2)都处在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不同点:(1)地形: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英国是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2)气候:日本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英国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3)植被:日本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英国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4)水文: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5)矿产资源: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短缺。英国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经济发展的差异:相同点: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不同点:(1)经济发展特点:日本是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2)工业及其布局: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3)农业:日本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水稻、小麦、大豆;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4)人口与城市:日本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英国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移民。1.2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各自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答:综合地形(或地貌)、气候两大要素,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划分的,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为界。1.23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三大自然区内人类活动的差异有何不同?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地形地势海拔较低海拔较高,差别显著海拔高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高寒,风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植被森林,部分为森林草原荒漠,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土壤林下发育,淋溶性强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土层浅薄,多冻土水文外流河,多大江大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短小,以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大江大河源头;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主导因素随纬度高低而产生的热量差异随距海远近而产生的水分差异随海拔高度不同而产生的气候垂直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广泛而深刻较东部弱最微弱农业活动方式中国最主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温带草原)、灌溉农业畜牧业(高寒草原牧场)、河谷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突出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聚落密集较稀疏很稀疏交通发达水平居中不便教育和文化发达较滞后很滞后历史背景和开放程度经济重心移入、开放早经济重心移出、开放晚经济欠发达、开放更晚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结合实例,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31区域发展主要有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主要有初级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初级阶段:(1)人地关系: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特征: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较简单。(3)举例:钢都匹兹堡早期的开发就处在这个阶段,匹兹堡得益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成长阶段:(1)人地关系: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2)特征: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3)举例: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也逐步复杂化,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该城市群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市”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转型阶段:(1)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2)特征: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有的集聚效益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3)举例:五大湖沿岸工业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的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锈蚀带”。再生阶段:(1)人地关系: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2)特征:寻找对策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3)举例:“知识城”匹兹堡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2.11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的背景、其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背景: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基本协调。(4)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5)举例: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言论——人和动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理想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地理环境从多方面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2.12人类中心论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背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对立。(4)评价:片面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5)举例: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2.13人地伙伴论产生的地理背景、核心思想、人地关系、评价各是什么?举例说明。答:(1)地理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3)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和谐统一。(4)评价:该思想既承认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5)举例: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共生。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测试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2.21何为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有哪些?答: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内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22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答:(1)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2)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2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2.24如何理解公平性原则?答: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与环境;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2.25如何理解持续性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2.26如何理解共同性原则?答: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