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黄向群E-mail:37628162@163.com2005.7新课程实验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新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变化二、实施新课程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情况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高二文理分科)1990年:《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993年和1995年:根据新工时制要求调整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三个板块、三级管理)2001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新课程改革目标一、新课程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几个关键的新概念模块选修一选修二学分管理成长记录几个主要的特点和变化(一)构建基于模块的课程结构(二)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三)建立学分管理的课程体制(四)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变化之一:构建基于模块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乡规划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艺术与文化系列艺术艺术与科学系列艺术与情感系列艺术与生活系列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在课程内在机制上为课程内容的更新与重组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切实的保证。模块的设置变化之二: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学生在弹性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地选择课程以及修习时间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修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学习领域144分科目必修学分(116分)(28分以上)选修I选修II语言与文学20语文10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外语10数学10数学10人文与社会21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21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8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6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23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各科目选修模块(系列)表语文:模块5英语;系列3数学:系列5思想政治:模块6历史:模块7物理:系列3化学:模块6生物:模块3信息技术:模块5通用技术:模块7艺术:系列4音乐:模块6美术:模块5体育与健康:模块7变化之三:建立学分管理的课程体制■世界上两种最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学期制(也叫“学年学时制”,强调修业年限和学习总课时,班级授课制)和学分制。■学分制分为学段学分制(如大学,四年内修满一定学分)和学年学分制。■学分管理与学分制有联系也有区别,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必须以选修制为基础,也即要实行必修与选修制。教育部澄清不准确报道:高中未实行学分制高中课程改革是用学分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是一种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只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学生选课情况,不是实行学分制度,也不是实行学年学分制。学习领域144分科目必修学分(116分)(28分以上)选修I选修II语言与文学20语文10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60%以上)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按18学时1学分计算)外语10数学10数学10人文与社会21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21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8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6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23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每个模块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共23个学分)研究性学习: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社会实践:6学分,每学年1周,可获得2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分别安排,每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今后教育内容的80%—90%应放在学习科学方法论、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通过学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选修一要求:修习课程在22个学分以上。■选修二要求:粤教基(2004)47号文:学校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选修二课程(学校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学生修习学校课程不得少于6学分。学校课程学分由学校认定。变化之四: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二、实施新课程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学校必须具有自主安排课程的能力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校必须构建新的班级学生管理平台学校必须更新评价学生的内容和方式学校必须提高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学校必须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一)学校必须具有自主安排课程的能力几个变化:旧课程所有学校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统一的,新课程要求每所学校自主安排课程。旧课程同一班级每个学生的课表都是一样的,新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选修课表。旧课程每个学期的课程基本是一样的,新课程因学生不同的选修而出现许多新的变数。如何既落实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又满足不同学生选课的要求,这是学校安排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安排课程的基本要求粤教基(2004)47号文: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学生选课表》,内容包括各学习领域开设的科目、模块、时间、教学方式和授课教师;学生根据《学生选课表》要求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在老师指导下自行填报,制订学年修习计划,经学校核准后执行。鼓励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修。学校在学生制订修习计划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管理要求制订《学校课程表》并组织实施。设置课程方案的原则1、符合国家和省的课程要求:粤教基〔2004〕83号: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省一级学校应达到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市一级学校应达到70%以上,其他高中原则上达到60%以上,选修一课程开出率暂时不能达到60%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47号文:80%以上;创造条件: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做好规划,努力实施)。每一学生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方可毕业)。高中三年的课程计划一次安排■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宜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逐步增设选修课程(文科类选修课程可较早引入),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的开设。教学周期是按学期安排还是按学段安排?粤教基(2004)47号文:为了使学生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并学科目,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应该尽量做到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授课9周,复习考试1周。每个模块修习时间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校也可以按学期安排各模块课程。按学段安排的好处: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使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设置课程方案的原则2、符合学生的愿望粤教基(2004)47号文:选修模块开设要求:25名以上学生选修,必须开设;11—24名学生选修,学校应尽可能开设;少于10名学生选修,学校可以不开设。粤教基〔2004〕83号:选修模块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学生选课比较集中的模块应尽量开设,不能开设的课程要对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创造条件开设。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方案的原则3、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校舍(教学班增加)、设备(实验、专门仪器、网络)、师资(数量——教学班增加;结构——技术、艺术课程;素质——教师开课能力)4、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要根据现实条件,制订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深圳中学高一以规定必修课为主,体育艺术选修;学生行政班即为教学班,固定班上课;有专业教室条件的,可整班走课。高二、高三以选修课为主,学生应将6个学段的课程一齐选好,保证学习计划的整体性,以后可个别调整。若选修课在每个学段都全部开出,由学生自由选择,则有可能形成大量的选课组合,需要在排课软件上模拟这种情形,找出选课制度合理准确的限制条件。广东实验中学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同时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