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有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演进与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任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与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演进与发展1949-1952年,“破旧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3-1957年,彷徨与探索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8-1962年,“教育大革命”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63-1965年,“半途而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新中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78-1980年,“拨乱反正”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1-1985年,恢复、发展与提高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86-2000年,持续深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1999年至今,面向未来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20世纪50-60年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1、构建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3、注重加强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品德中的作用。4、适当减少学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5、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关注实践,强调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20世纪80-90年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1、确立了精英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2、在课程结构上,提高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地位,逐步建立并强化了课程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并将普通高中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课程体系,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双轨制。3、在考试评价上,高度重视甄别和选拔性评价,并强化了升学率在评价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作用。4、在办学体制改革上,通过政策扶持和倾斜,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将学校班级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1、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淡化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逐步确立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2、注重培养未来国民的共同素养,淡化纯粹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3、课程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体现选择性;在传承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4、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5、实施发展性评价,注重发挥考试评价对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6、注重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倡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任务一、如何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3、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施大众化教育。4、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如何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学生多样化的人生选择和未来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三、如何把握传统普通高中课程?1、传统普通高中课程的特点学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拥有绝对比重。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学科性。注重知识教育,即注重对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和具体知识的精确掌握。注重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精确性和快速性的考查。2、传统课程的优势有利于为培养学科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有利于传承前人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教学活动的简捷化、规范化。有利于以量化的方式组织考试与评价活动。3、传统课程的不足学科教育导致的过重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条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内容更新过缓,跟不上现实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过分注重考察死记硬背能力和唯分数至上的评价考试窒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引导了学生的片面、畸形发展。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系列、专题)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系列、专题)四、如何把握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1、设置学习领域的价值学习领域由若干价值相同或相近的科目组成。引导教育者从更高远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学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功能。2、增设新科目的目的高中新课程增设了通用技术、艺术等科目。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体现基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要求。3、设置模块课程的价值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最基本的课程设置单位。每个模块在教育价值、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有选择地学习课程提高可能。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实现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并规划人生发展方向。有助于实现通识教育、素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制度。4、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价值必修课程能够确保学生的共同素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选修课程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旨在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5、各科设计选修课程的意图充分贯彻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设计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了不同学生各自的发展需要。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4数学5数学2数学3数学1数学必修选修系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系列1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逻辑框图。选修系列2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概率。选修系列3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选修系列4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选修共同必修物理A2物理A1物理B2物理B1物理C2物理C1物理C4物理C3物理D2物理D1物理D4物理D3物理D5必修物理选修系列1选修1-1: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家用电器与生活。选修1-2: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选修系列2选修2-1:电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选修2-2:力与机械;热与热机。选修2-3: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选修系列3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机械振动与电磁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6、关于学分管理学分是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历程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学分主要是一种教学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而非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学分由高中学校认定。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学分认定机制建立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学分管理制度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了若根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个学分相当于18学时。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计2个学分。学生学习每一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为1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宜相对集中地安排课时。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对于多数科目来说,必修模块等于必修学分,但对于部分科目来说,必修模块不等于必修学分。美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系列音乐鉴赏演奏音乐与舞蹈歌唱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艺术与文化系列艺术艺术与科学系列艺术与情感系列艺术与生活系列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7、关于排课选课按照课程方案要求进行排课选课是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的主要途径。合理地排课选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水平。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