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我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学,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行)》为依据,明确新课程改革方向,落实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确立新课程理念,以新课程理念解读新课程内容,以新课程教学思维实施新课程;结合我县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累与总结新课程实验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文化。二、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层级关系。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其核心目标是:掌握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沟通和跨学科融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针对语文教育现状,应该重点落实积累、感悟、应用三个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拓展文化视野,实现跨学科领域学习。分述如下:1.积累:大量阅读优秀作品,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形成较高层次的语感。2.感悟:包括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前者指向审美能力,后者指向批判思维,二者和谐发展。3.应用: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熟练地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文字。4.拓展:领略多元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实现跨领域学习迁移,提高人文素养。三、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为5个模块,模块间为递进关系,教学有先后顺序;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为5个系列,14-16个模块,模块间为并列关系,教学无先后顺序,每个模块2学分。要求如下:·必修部分:学生修满必修课程5个模块,获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选修部分:学生从5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有继续选修需求的学生,可再任意选修3模块,共可获得24学分。选修课程中选修的4个模块和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一同作为重庆市普通高中语文高考统一内容。四、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5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从不同角度综合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2.选修课程突出课程的选择性和发展性。有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选修2);2新闻与传记(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选修5)。每个系列2-4模块。五、教学要点必修课程侧重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选修课程侧重选择性和发展性,延伸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模块综合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内容,循序渐进。阅读与鉴赏:阅读不仅指向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要注意通过阅读充实精神生活,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从长远的目标看,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生活方式。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尝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此外文言文阅读,要重视积累和文化传承。要在鉴赏中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文学类文本,侧重品味鉴赏,指向审美体验;阅读说理类文本,侧重思考领悟,指向理性思辨;阅读实用类文本,侧重信息搜集与处理,指向跨领域学习和生活应用。总之,借鉴文本表达的形象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在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方面均衡发展。·现代文和古典白话文阅读: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内容,明确主旨;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文言文和古典诗歌阅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此外,古典诗歌阅读还要注意体味古诗的特殊韵律、意境与意象。·朗读和背诵:朗读是有效的阅读手段。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通过朗读清晰地表达文本内容,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背诵是积累的必要手段,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阅读方法与阅读效率: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一般现代文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0字。·阅读视野与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化品位。除文学作品外,还包括哲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著述。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领域的著述,每学期1部,累计阅读量不少于150字。·阅读习惯养成:养成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和生活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本身。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普遍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充实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提升人生境界。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除了指向语言应用能力,还指向人的心灵世界。要学会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要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写作是生活的记录和心灵的倾述;交流是沟通手段,是现代生活的需求。写作:·内容: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结构: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语言文字:形成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推敲、锤炼语言,3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表达方式:掌握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素材积累:通过有意识的生活观察积累素材,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素材。要树立写作的阅读意识,开展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思维能力: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理性精神:尊重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理性精神。·写作习惯:养成随时记录生活和阅读随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展示和相互评价写作成果。·写作速度与数量: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作文每学期不少于6次,3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口语交际:·交际心理: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仪态大方。·交际礼貌:尊重他人,善于倾听;说话文明、得体;有风度。·语言表达:语音标准,表达流畅、简洁、生动,应对敏捷;借助语调和语气,增强口语交际效果。·形体面貌:借助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效果;有个性色彩,有风度。·讨论: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晰地加以陈述。·演讲与辩论:观点鲜明,材料鲜活、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抓住要害,恰当地应对和辩驳。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其教学指向各有侧重:文学类(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指向鉴赏陶冶;应用类(包括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指向实际应用;文化论著类,指向探索研究。·诗歌与散文:重视作品鉴赏,不必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倡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小说与戏剧:其教学要点与“诗歌与散文”大体相同。此外,提倡通过把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本,以及组织戏剧表演等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新闻与传记:阅读典范作品,进行写作实践。掌握调查、访问、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生活。·语言文字应用:阅读规范的应用文,进行写作实践。掌握应用文的文体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阅读语言文字著作,注意观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搜集相关资料,探究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初步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参与社会生活。·文化论著研读:阅读文化论著,初步掌握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注意开发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考察、发现文化现象,进行专题探究。通过口头、文字、图标、图片以及音像资料展示探究成果。3.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各学科领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指向现实生活。·课程资源: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科领域普遍采用。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4行研讨、交流,形成成果并展示。·组织形式: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开展活动。六、教学实施(一)教学建议要确立“教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学习者,并且是课程的第一学习者”的理念。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体验和独立思考实施教学。这意味着教师首先接触的是教科书,而不是教学参考书。教师的学习体验是施教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要素,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进行课程预设和课程生成;教师切忌在自己还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先看教学参考书,在教学中照搬教科书。提倡教师写“下水文”或参与学生的演讲辩论。总之,教师要和课程同步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注重积累、感悟、应用。语文教育首先是母语文化教育,其基本目标是:理解和运用民族的语言文字,体认和传承民族文化。其次包括多元文化沟通。要对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整体把握。每个教学单元(教材单元、篇章、课节)的目标不必面面俱到。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的阅读和表达体验应该成为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方法目标的重要依据。·知识和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目标要明确,能力目标要具体。·过程和学习方法目标:强化学习体验过程,促进课程生成过程;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情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和表达主题,渗透人文精神。2.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须明确,教材不是课程本身。文本仅仅是语文课程的语言材料,表达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和表达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反之,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特强调如下几点:·语文课程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解读和表达来负载人文内容的,要警惕脱离文本解读和语言表达空泛议论的教学倾向。·有选择地使用教科书文本。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哪些篇目是应该由教师指导精读的,哪些篇目可以由学生自读,哪些篇目仅供浏览,哪些篇目是应该舍弃的。·就一个单元而言,要明确哪一篇应该侧重理解立意谋篇,哪一篇应该侧重揣摩语言;或二者兼有。·就一篇课文而言,要明确哪些段落应该细心研读,以至于熟读成诵;哪些段落可以略读、浏览。·从关键词、句入手解读文本,通常情况下不宜采用串讲方式。·必须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前提下施教。·每一次表达交流活动,要侧重一个方面的训练,不可泛泛。3.教学手段在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适当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精心设计板书,并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进行修正。·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教学情景,开发课程资源。·不可用媒体手段取代板书和文本阅读。54.学习方式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教材文本的取舍,并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补充阅读文本。·综合考虑班额、教室空间等因素,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但不可以以此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有计划地开展和语文课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整个高中阶段要有整体规划,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活动过程。每学期至少1次,高一、高二阶段累计不少于4次。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学习50%左右的课程内容。5.教学时段与课时、学分·每学期分为2个教学时段,每段10周,期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时段授课36课时,完成1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高一——高二期中:依次进行必修课5个模块的教学。·高二上学期期中——高三上学期:开设选修课,共4——6个模块。·高三下学期:高考复习。6.关于选修课程选修课必须保证开课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