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鸬鹚在我国的分布及行为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鸬鹚在我国的分布及生活习性金树理指导教师姓名:龚大洁学校:西北师范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科专业:生物科学目录摘要................................................................................................................31.繁殖习性..................................................................................................................42.生活习性.....................................................................................................................53.生活分布.....................................................................................................................64.人工饲养.....................................................................................................................65.药用价值.....................................................................................................................7参考文献.......................................................................................................................7摘要鸬鹚(Phalacrocorax)是世界各地极为常见的大型水禽,它善于潜水,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全球。中国有5种类型,鸬鹚(又称普通鸬鹚)、斑头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和黑颈鸬鹚,它在我国北方为常见的夏季候鸟,每年3~4月来此产卵,繁殖后代。本文主要对鸬鹚的繁殖习性,生活习性,生活分布,人工饲养,药用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关键词鸬鹚;繁殖;生长;习性;价值鸬鹚(Phalacrocorax)为鹈形目(Pelecaniformes),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鸬鹚属(Phalacrocorax)的鸟类,是世界各地极为常见的大型水禽,除南北极外各地均有分布。鸬鹚在世界有30种,我国有5种,为普通鸬鹚(P.carbo)、斑头鸬鹚(P.filamentosus),黑颈鸬鹚(P.niger)、红脸鸬鹚(P.urile)和海鸬(P.pelugicus)。鸬鹚在我国遍及全国,但以东南沿海各省为多,我国常见的为普通鸬鹚。因为它生来喜欢吃鱼,所以人们称它“鱼老鸦”。鸬鹚的全身几乎都是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只有两颊和喉部是白色,但繁殖期的亲鸟,头部和颈部还披有白色羽毛(如图1)。鸬鹚的四趾之间都有蹼相连.称为全蹼足,是长期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果。鸿鹅为候鸟,即春季在某地殖,冬季迁飞到另一地越冬。其中繁殖地为我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中文学名:鸬鹚别称:鱼鹰﹑水老鸦二名法:phalacrocorax界:动物界1.繁殖习性鸬鹚在我国北方为常见的夏季候鸟,每年3~4月来此产卵,繁殖后代。鸬鹚营巢环境的随机性很大,有的在岩崖上筑巢(如青海湖鸟岛有一个全部由鸬鹚组成的鸬鹚岛),有的在高大的树上营巢,沼泽地里则在芦苇丛中营巢。鸬鹚是集群营巢,有时可见到几十对鸬鹚在一棵树上共同营巢。鸬鹚多数沿用原来的巢,在旧巢上建立新巢,也有少数重新建巢。巢的底部和边缘是用树枝、芦苇编织而成的,巢的内部有杂草和藻类,编织的较为紧密。在巢的外部和基部沾上了一层白色粪便,使鸬鹚的巢容易与其它鸟类的巢区分。鸬鹚的巢呈浅碗状,没有任何的遮蔽物,并且没有补巢行为,巢的内径为334mm,外径860mm,巢高906mm。鸬鹚产卵期是3~5月,产卵的时间是清晨四、五点钟,隔一天产一枚卵,每期产4~6枚。鸬鹚的卵一般为灰绿色或灰蓝色,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成灰白色。鸬鹚是雌雄共同承担孵卵,当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卵,一边产卵一边孵卵,所以幼鸟出壳的时间也不一致,孵化期为28天。在雌雄鸟孵化期间,雄鸟守护在巢边,保护雌鸟正常孵卵。当雌鸟外出觅食时,雄鸟立即进入巢中继续孵卵,待雌鸟觅食飞回后,雄鸟出巢。鸬鹚属于晚成鸟,当幼鸟出壳时,全身裸露无毛;头和皮肤都呈粉红色,嘴角白色,嘴的基部黄色;眼泡灰黑色,未开裂,腹部很大如梨状,翼很小呈灰色;跗蹠部皮肤较厚,呈黄色,体重在45g左右。鸬鹚幼鸟较为安静,一般不离巢,2天后眼晴睁开,第5天时全身绒羽丰满起来(腹部及翅内侧除外),7~8天后就可以在巢中站立,10天时肩羽和飞羽轴长出,并开始放樱,14日龄尾羽长出羽壳,体羽放樱,18日龄全身绒羽脱落,开始在巢外活动,3周后羽毛覆盖全身,外貌接近双亲。鸬鹚的幼鸟在亲鸟的哺育下.11天以前生长得并不快.体重平均每天只增加33g,而11~21天,幼鸟生长非常快,此阶段为幼鸟的快速生长期,平均每天增长131g.超过21天以后,生长变得缓慢,平均每天增长18g(图2)。鸬鹚幼鸟的食量也是与日俱增的,11天的幼鸟,平均每天食量约50g,到21天每天食量增至300g左右。此时亲鸟的喂食次数也由原来的4~5次猛增到20多次。鸬鹚幼鸟在取食时,与其它种类的幼鸟不同,而是把嘴伸入亲鸟的咽部,从亲鸟的食道中取出半消化的鱼体,这种独特的取食方式,增加了幼鸟对食物的利用率。由于鸬鹚从产下第一枚卵起就开始孵卵,一边产卵一边孵卵,因此当最后一只幼鸟破壳而出的时候,第一只幼鸟早已独立生活。当亲鸟带着食物返巢时,第一只幼鸟总是先得到食物,结果,经过亲鸟半消化的食物,大部分都被第一只幼鸟所食,这是幼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观察,幼鸟的平均成活率低于60%。2.生活习性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野生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所以,在我国南方和印度的江河湖海中能见到渔民们驯养的鸬鹚在帮助渔民们捕鱼。渔民们放出鸬鹚之前,先在鸬鹚的脖子上套上一个皮圈,这样,就可以防止鸬鹚将捕获的猎物吞下肚子。鸬鹚捕到鱼后跳到渔民的船上,在渔民的帮助下将嘴里的鱼吐出来。鸬鹚很贪食,一昼夜它要吃掉3斤重的鱼。一条35公分长,半斤重的鱼它能一口吞下。3.生活分布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全球。中国有5种:鸬鹚(又称普通鸬鹚)、斑头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和黑颈鸬鹚。东南沿海各省常见。鸬鹚广泛分布与亚欧大陆及非洲大陆的江河湖海中。人们常见的是江河中的普通鸬鹚。其实,鸬鹚的种类也很丰富。它们虽然都属于鸬鹚,但是相貌和习性各有特色。生活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加拉帕哥斯鸬鹚和广泛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鸬鹚都是十分有特色的品种,其中繁殖地为我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4.人工饲养人工驯养环境中的鸬鹚,除每天定时入水捕鱼外,喜栖于朝阳通风的环境中休息。适于在不结冰的环境温度中生活。饲料以小鱼、黄鳝及猪肠为主食,每只每天饲料量800~1500克。换羽期适当增喂豆类食品,如豆腐等,每只每天300~400克。每天下午喂食1次,食后多立于栖架上休息。饱食后的鸬鹚不宜运动和使役捕鱼。驯养鸬鹚用于捕鱼,可自雏鸟60日龄开始,跟随鱼船同已驯熟的成鸟入水练习。约150日龄后,大部分经过驯养的鸬鹚都能顺利掌握捕鱼的本领。经过人工长期驯养的鸬鹚,其飞翔力较差,多数个体不习惯于长时间的高飞,可以较熟练的识别同群的鸬鹚或所栖息鱼船。用于捕鱼的鸬鹚,需用绿绳或稻草在其颈部系以活套,也可用金属环套在颈部,防其捕鱼后吞食。每次捕鱼后,主人取下衔回的大鱼。还需要喂给小鱼以资奖励,促使其再次下水捕鱼。驯养鸬鹚捕鱼,多掌握在每天上午空腹时,每次入水捕捉40~60分钟,捕后立于船上休息40~60分钟后再次入水捕鱼。一般每天可3次入水捕鱼120~180分钟,鸬鹚入水捕鱼时多咬头部或鳃部。通常每次独自捕捉的活鱼体重500克左右,最大时也能独自捕到重达5000克的活鱼。超过5000克的鱼,也能捕到。但需几只或十几只的鸬鹚共同合作,以及驯养人协作方可完成捕获任务。据有关资料,曾有一群十数只鸬鹚合力捕捉到体重15千克以上的大型鳇鱼。据渔民经验,雄性鸬鹚体型略大于雌性,其捕鱼能力也优于雌性鸬鹚。驯养得当的个体,平均每天每只鸬鹚可捕获鲜鱼15~25千克。若水域及鱼源均理想,也有每天每只鸬鹚捕鱼35千克的最佳记录。鸬鹚捕鱼的使用时间可达10年以上,曾有捕鱼28年的记录。饲养长寿记录可达40年。人工驯养中鸬鹚,于每年1月份开始求偶交配,交配中行为多在岸上。每隔1~2天产卵1枚,卵形椭圆,卵壳青绿色或纯白色不等。在一个繁殖期1只雌鸟产卵7~15枚,最强个体喂养得当,也有产卵多达40~50枚的记录。每次产卵时间常在19:00~24:00时不等。卵重为48~59克,卵的大小为39~41毫米×62~66毫米。卵用抱巢的家鸡代孵,孵化期26~28天,初生雏鸟,双眼紧闭,全身裸露,体重约40克,可在3~4~7日龄睁开双眼。5天后生出绒绒雏羽。初生雏鸟人工饲喂剁碎的鱼虾及混有少量豆腐的粥样饲料,每天每只饲喂6~8次,每天每只总饲料量约50克;25日龄的雏鸟,每天每只饲料量增至250~360克。约经45日龄,体羽生齐;50~60日龄雏鸟可独立离巢和自行取食。5.药用价值鸬鹚肉【性味】《纲目》:”酸咸,冷,微毒。”【功用主治】①《雷公炮炙论》原叙注:治体寒腹大。鸬鹚烧存性,为末,米饮调服。②《纲目》:”治大腹鼓胀,利水道。”【宜忌《品汇精要》:”怀妊不宜食。”【名家论述】《纲目》:”鸬鹚,《别录》不见功用,惟雷氏《炮炙论》序云:”体寒腹大,全赖鸬鹚。”窃谓诸腹鼓大,皆属于热,卫气并行于血脉则体寒。此乃水鸟,其气寒冷,而利水。寒能胜热,利水能去湿故也。”【功能主治】利尿。主治水肿。参考文献[1]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209.[2]张孚允.杨若莉.中国鸟类迁徙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19.[3]侯韵秋.楚国忠.戴铭.环志鸟的重要回收信息[J].中国鸟类研究简讯。2007.16(1):7[4]庞秉璋.渔用鸬鹚[J].野生动物,1982(1):40-41[5]张宗高.捕鱼能手———鸬鹚[J]野生动物,1984(1):52[6]佟屏亚.驯养鸬鹚捕黄鱼[J].化石,1989(1):10-11.[7]何宝庆.日本的鱼鹰[J].野生动物.1987(4):44[8]柳劲松,工俊森,费殿金,等.鸬鹚繁殖习性和恒温能力发育的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1994(5):19-21[9]柳劲松.鸬鹚的繁殖习性及人工饲养[J].生物学通报,1997,32(1):41-42[10]张同作,赵亮,李来兴.鸬鹚雏鸟的生长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