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景区(景点)规划与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自然地理学、管理学、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风景区(景点)等部门或企业从事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景区服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2、知识能力规格掌握自然地理学、规划与设计、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以及绘画、景观设计、景区管理、景区规划、规划设计制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景区开发与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能胜任城市景观、风景区、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开发,以及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进行景区管理工作。3、身心素质规格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主要课程简介1、管理学基础本课程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详细地阐述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的管理职能,介绍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分析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探讨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创新思想。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掌握基本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能分析解决基本的管理问题。2、管理信息系统本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建设和应用,并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以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等。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能够确立信息管理理念,掌握综合运用知识和应用旅游管理信系统的实践能力,并将旅游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有力工具。3、旅游心理学本课程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将心理学基本原理运用于景区规划与设计、景区形象策划等实践中。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景区和谐、景区经营管理、科学合理的建立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等等有着积极的实际效用。24、旅游资源学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基本特征、分类等基本理论;分析了地文、水体、大气及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主要类型;阐述了文物古迹、古典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乡风貌、现代设施、民俗风情、饮食与购物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价值;对中国和世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论述了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及审美的意义;阐述了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5、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关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管理学科,它为工商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及其重大实践意义;市场战略的内容与制定;各种营销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常用方法与手段。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除掌握以上内容外,还要能将其运用到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从市场的角度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和论证。6、景区开发与规划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其中包括风景区资源及旅游市场的调查与评价、景区规划的方法与技术、景区空间规划、景区产品开发、景区旅游形象塑造及推广、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景区开发规划技术规范、景区景点项目筹资与施工建设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风景区的结构与构景原理、学会编制景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营销策划方案。7、规划设计制图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计算机在景区规划、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为今后独立完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当前在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掌握AutoCAD、TARCH、GPCAD基本操作和它们与其他相关软件的数据交换方法,掌握利用AutoCAD、TARCH、GPCAD辅助建筑设计、城市或景区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能。8、景区服务与管理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景区管理机制运行的规律;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景区分类管理的角度对不同类别的景区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参照的管理模式。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符合旅游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景区服务与管理实习、石家庄旅游资源调查、石家庄旅游市场调查、毕业实习。课程实验或上机: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制图等上机训练。3五、学制与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六、学生修读学分的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55.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平台课32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课46学分,专业方向及提高、拓宽课39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性环节30.5学分。学生每学期修读学分不得低于12学分,也不得高于30学分;修读学分必须按照课程的顺序,不得未修读先修读课而直接修读后续课;每个学生必须分别达到各类课程学分的下限才能毕业,各类课程学分不能相互代替。4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基础+方向”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修习类型学时数课时比例%学分数学分比例%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44022.9%3220.6%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73038.0%4629.6%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主干课专业必修40020.8%2516.1%提高、拓宽课专业选修23012.0%149.0%公共选修课程素质教育课限定选修1206.3%85.1%实践环节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必修30.519.6%课外学分合计1920100%155.5100%八、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时间分配学期教学安排入学、军训、毕业教育寒暑假及节假日教学活动复习考试毕业实习、毕业实践95周10周14周4周33周一117+12211216+12二318+1211417+12三516+121165+1142九、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