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高中语文教育的探索,我发现它存在以下六种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束缚,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东方时空》课:让语文贴近生活我们开设了语文教学实验班,第一门课程是《东方时空》课。每天早晨的7点到8点,是我带领学生们收看《东方时空》这个节目的时间。这时,敬一丹等主持人是学生的导师,而我作为助教,每周批阅90名学生的观后感。开课三年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能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当代青年普遍患有的“责任感缺乏症”,在《东方时空》课的感染下,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开课一年后,两次时事常识抽查测试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回答“你所知道的中外国家元首及社会名流”的问卷中,第一次全班平均成绩为29分(答对一人得一分),第二次为37分。而对比班的平均成绩仅为19分。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写作新闻述评的行列。从《黄河忧思录》《绿化文化荒漠》到《巴以冲突之我见》《我看印巴核试验》,充分显示了他们对华夏兴衰、世界风云的关注。文学精品课:让语文回归审美由于诸多原因,现行统编教材的文学作品往往“上纲上线”的多,表现人性的少;五六十年代的多,八九十年代的少。教师讲来故作津津有味,学生听来强忍昏昏欲睡。美之不存,何审之有?于是,我为学生们开设了当代文学精品课:让他们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徜徉,汲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在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沐浴,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这样,就把“读死书”变成了“读活书”。这样,文学审美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了审美愉悦,更让他们“获得了灵感”,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古典诗文课:让语文汲取国粹中华民族素有“诗国”的美誉。受困于应试教育桎梏的语文教学,却历来把从《诗经》到元曲的灿烂的古典诗歌打入冷宫,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莫大失误。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实验班的古典诗歌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供学生选择。然而作为实验班的教师,既无能力也不奢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旧体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激起青年学子敢于尝试创作诗歌的勇气,培养他们乐于咬文嚼字的习惯,启迪他们深藏内心的灵性,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面向未来的语文教育,绝不能割断历史;面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拒绝继承;面向世界的语文教育,绝不能抛弃民族化。总之,语文要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就必须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学国粹。(作者系名师出版工程《名师讲语文》团队中的成员)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