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公债简介Textheere{这张“救国公债”是1937年9月1日公开发行的,票面内容从右到左为:“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依照条例如期还本付息合给本债票为证”,在左边为“条例摘要”等字样,落款时间为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落款人分别为“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次长徐谌”。}目录一战时选择发债的原因二战时公债发行情况三战时公债发行政策的评价2019/12/30•抗日战争爆发后,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国民政府财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而克服财政上的困难,当时有三种途径:••1、增加税收••2、增发钞票3、募集公债2019/12/30•一、增加税收•增税最为稳健,不像公债,将来还要还本付息,造成未来财政的负担,更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战时需款急如救火,增税手续复杂,缓不济急,如果抽税过重,产业不堪负荷,会造成战时生产能力的破坏,战时“因沿海各口岸,为敌人封锁,战区扩大,各地工商业需要救济之不暇,遑论再行加重负担”。所以加税总是有限的。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虽已很注重税制的调整,加重税率,开征了以直接税、货物税及食盐附加税等名目的战时新税。但收效甚微,8年间,全部租税收入(不包括田赋征实),仅占战时财政支出的6%。2019/12/30•二、增发钞票•增发钞票最为容易,只需开动印钞机即可,但这也是最危险的下策,在抗战财政支多收少,亏空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引得通货不断贬值,物价持续高涨。1937年,法币的发行数额为14.1亿元,到1945年则已高达5569亿元,增加397倍。价上涨的幅率更高,1945年6月底,国统区物价为战前的1181.9倍。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破坏了后方的经济秩序,囤积居奇、买空卖空的商业投机猖獗;物价高涨之下,社会财富发生再分配,薪给阶层收入大减,落入啼饥号寒之地,失去民心,打击士气。尤为严重的是,在通货膨胀严峻的情况下,税收的改革与成长跟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1945年税收实值仅为1939年的7%,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土崩瓦解。2019/12/30•三、募集公债•战时内债介于两者之间,虽也有很多弊病,但可以兼济增税和增钞的不足;内债在战时财政上的最大作用是可以短期内筹集巨资以济急用。它作为临时财源,筹款迅速,在现代金融发达的国家,公债发行渠道畅通,往往几天至几周之内便可将大笔公债募齐。其次,内债可以调节社会的金融状况,收缩社会购买力。在金融过度膨胀、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吸收社会资金以减少货币流通量,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第三,公债可以长期平摊经济与财政负担,将战时赤字转移到将来偿还。采用公债手段筹集资金,即使数额较大,对社会生产力的损害仍较轻,并可将财政负担推延至以后的几代人共同承担。战争直接关系到国家兴亡,是民族的百年大计,后代人也有义务承担债务。目录一战时选择发债的原因二战时公债发行情况三战时公债发行政策的评价一、1937.9三、1938.5二、1937.12.1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5亿元,规定“凡个人或团体以现金或有价物品缴充救国之用者,按照其所缴数额,以本公债给予之。”该公债年息4厘,还本期限30年,本息基金由财政部于国库税收项下拨付。当时国内人士及海外胞激于义愤,莫不踊跃输将,故成绩尚佳。为健全地方财政,又发行“整理广西金融公债”1700万元,作为充实桂币准备之用。此项公债年息4厘,应还本息于中央在广西省所收盐税项下,每年提出国币120万元为基金,分22年还清。随着战区扩大,战线延长,军需需求愈形急迫。,国民政府发行“国防公债”5亿元,年息6厘,分30年还清,指定所得税全部收入为担保,用以充实军需。战时公债的发行情况四、1938年六、1939.1五、1938.7同年,又发行“金公债”,计关金1万万金单位、英金1000万镑、美金5000万元,年息5厘,还期15年,指定盐税余额为担保,用以收换金类、外币、外汇、国外有价证券,藉充救国费用。同年7月,国民政府发行“赈济公债”3000万元,年息4厘,20年还清,由中央救灾准备金及国库税收项下,拨付本息基金。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第二期战时财政金融计划案》,决定为弥补岁计不敷,发行“内债二十五万万元,拟于一年半中分三期发行。年息照国防公债例定为六厘,前二年仅付利息,自第三年起抽签还本,分三十年还清。其应付本息基金,即指定以关、盐、统各税担保内外各债之余款拨充”。战时公债的发行情况七、1939.4九、1940.3八、1939国民政府为筹办各项建设事业,发行民国二十八年“建设公债”6亿元,于4月1日及8月1日各发行3亿元,年息6厘,各分25年还清。其基金指定已办及新办之各项国营事业及其他建设事业之余利,以及盐税项下加征之建设事业专款充之。上项基金如有不敷时,由国库如数拨补足额。同时,为充实第二期抗战费用,又发行民国二十八年“军需公债”6亿元,年息6厘,期限25年,以统税及烟酒税收入充为还本付息基金。前项基金如有不敷,仍由国库加数拨补足额。此外,为调剂国库周转,还发行了短期国库证4亿元。国民政府发行民国二十九年“军需公债”12亿元及民国二十九年“建设金公债”英金1000万镑、美金5000万元,约合法币77400万余元。“两债总额共约法币十九亿七千四百万余元,略与总预算收支不敷之数相等”。军需公债按票面94实收,年息6厘,以国库收入为担保,分25年还清。建设金公债按票面98实收,年息5厘,以国库收入为担保,分25年偿清。战时公债的发行情况十、1941.2十二、1942.5十一、1941.5国民政府于1941年2月底发行“军需公债”及“建设公债”各12亿元。前者按票面十足发行,年息6厘,以国库收入为担保,分25年还清。后者,年息6厘,指定以国库收入为还本付息基金,于25年内偿清。财政部会同交通部发行了民国三十年滇缅铁路金公债1000万美元,年息5厘,按票面九八发行,以滇缅铁路余利为还本付息基金。上项基金如有不足,由财政部在国库项下拨补。整个公债于25年内还清。国民政府,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公债”美金1亿元,该公债年息4厘,10年内还清。同时,还发行“同盟胜利国币公债”10亿元,年息6厘,由英国贷款英金5000万镑内拨出部分为基金,分10年偿清。国民政府还以同样目的,继续发行了民国三十二年“同盟胜利公债30亿元;民国三十二年“整理省债公债”1750万元及民国三十三年“同盟胜利公债”50亿元。战时公债的发行情况目录一战时选择发债的原因二战时公债发行情况三战时公债发行政策的评价2019/12/30•特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发行公债17种(短期国库券除外),共计法币151.92亿元,关金1亿金单位,英金2000万镑,美金2.1亿元。其中用于平衡预算、稳定物价、健全金融、吸收游资的有7种,共合法币49.92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228.22亿元的65.7%;用于充实抗战救国军费的有5种,共合法币40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的17.5%;用于战时建设与救济经费的有5种,共合法币38.3亿元,约占战时公债总数的16.8%。从上述发行公债的用途看,战时公债发行原则还是具有国防性、建设性及战时性的特点。2019/12/30•如此巨额的战时公债,对维持战时财政收支平衡,起了一定作用。•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区扩大,国家收入急剧减少,占战前国库收入绝大部分的关、盐、统三税,到1939年初,与战前相比已分别减至21%、35%和18%。就整个税项收入而言,1937年比1936年度亦减少2.7亿余元。而战时国家各项支出却不断增加,计1937年、1938年两年度一年半间,支出达32.7亿余元,比战前1936年度的11亿余元,增加21.9亿余元。到1939年4月,国库亏短已达30亿元有余。而弥补办法,即“均恃债款以资挹注”。因而在抗战前期,法币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还是比较明显的。•1941年以后,因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腾涨,法币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才越来越小。再就发行民国三十一年同盟胜利美金公债美金一亿元而言,它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制止通货膨胀是奏效的。2019/12/302019/12/30•尽管战时公债在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因为,抗战期间发行的公债,并未全部销售。据统计,到1942年8月底止,各公债券实销数与发行数之比为:1938年国防公债6.62%;1938年金公债关金债票0.01%,英金债票0.92%.,美金债票95.55%;1938年赈济公债几乎为零;1940年建设英金公债7%,1940年建设美金公债23.5%;1940年军需公债7.59%.。在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内债实际销售数为,“国币5350203560元,关金110元,英金882040镑,美金117709433元”。2019/12/30•战时公债销售不畅的原因•既与政府募债及财经政策有关,又与动荡的战争环境有关。举其要者,约有如下几点:•1、所发公债大多向银行抵押借款,在市面流通销售者少。•2、战时公债利率低,还本期长。•3、物价猛涨,也影响募集公债。•4、抗战初期,救国公债各地劝募分支会在劝募救国公债时,因急于求成,就曾出现“摊征勒派”现象。•5、残酷的战争环境影响了公债推销。总结综上所述,战时公债的发行,由于销售困难,并没有达到财政当局当时所预想平衡财政赤字的目标。相反,由于大量公债向银行抵押,银行又以此作为准备金发行大量通货,从而使战时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币值不断降低,直至一发不可收拾。2019/12/30关于国民政府战时国内公债政策的失败原因一方面是抗战时期公债发行的客观环境很差:首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国家不富强。抗战发生后,国民政府又未能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振兴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商货流通、金融灵活。工商业落后,决定了金融业的落后,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社会资金普遍匮乏,利率高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人民激于爱国热情踊跃捐输,公债要推销出去是很难的。其次,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从沿海步步西撤,局促于西南一隅。随着战区的日益扩大,公债募销地域逐渐缩小,这给国民政府的公债发行带来了很大困难。再次,国民政府债信不佳,也给战时公债的募集造成一定困难。2019/12/30•另一方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取得较好的募债成绩,虽然在主观上做了一些努力,如加强战时公债推销的领导工作、不断改良推销方法、制定奖惩规定和加强宣传工作等,但由于国民政府工作人员的畏难情绪,公债在民间的推销都是断断续续的,每遇到困难时,便转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向具有货币发行权的国家银行摊派,乃至于发展到以一纸“总预约券”的方式向银行推销其公债,而国家银行则以此为准备发行货币,公债从而失去了其最初的回笼货币、抑制通货膨胀的职能,转而成为通货膨胀推波助澜的帮凶。[王洁茹]制作谢谢观赏WPS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