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老师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专项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4、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夫大国,难测也,。(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2(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写长勺之战的概况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3)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八)文学史常识《曹刿论战》选自_《左传》_,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_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_左丘明_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_齐师伐我_”。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徧:(同“遍”,普遍)(2)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2分)3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十年春,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A:前一个“师”为”军队”,后一个“师”为“老师”;B:前一个“属”为“一类”,后一个“属”为“连接”;C:前一个“安”为“养生的东西”,后一个“安”为“怎么”。)2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每题3分,共6分)(l)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均用原句答)2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4分)(l)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访察,但也要根据实情来对待。(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D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答:语言描写议论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答:.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1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4答: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8、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战略上深谋远虑,作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A.又何间焉(间:参与)B.弗敢加也(加:虚夸或虚报)C.神弗福也(福:保佑)D.彼竭我盈(彼:彼此)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C)。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以塞忠谏之路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0.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C)。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21.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句(A)。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22.选出对曹刿请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B)。A.曹刿的乡人想让他参与这件事。B.高官厚禄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C.庄公请求他参战。D.曹刿自己想参加这次大战,以谋取功名利禄。2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B.本文第二段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26、第一段主要使用了记叙__的表达方式,通过_语言_描写和_动作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27.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长勺之战__,发生的时间是_鲁庄公十年_,地点在_长勺_。(3分)28.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1、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2、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3、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5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4、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二、简答1、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3、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4、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5、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目的:判断敌情。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7、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