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120例抗菌类中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研究,从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的合理程度以及用药剂量的恰当程度等三方面进行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价,以加深医生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了解,保证中药的合理应用。结果: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以后,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的合理程度以及用药剂量的恰当程度分别提高到34.12%、24.25%以及20.63%,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的水平相比实施前显著上升,前后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以及合理应用的研究,能够加深医生对抗菌类中药的了解,提高医生对抗菌类中药的应用水平,从而确保抗菌类中药的合理应用及应用效用的发挥。【关键词】抗菌;中药;药理;药性;应用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日趋严重,这导致了耐药细菌的大量生长,影响了疾病治疗的效果。抗菌类中药整体抗感染的效果较好,大部分中药在抗感染的同时还具有消炎以及解热的功效,但目前许多抗菌类中药却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因此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的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出抗菌类中药的药用价值就尤为重要[1]。笔者对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其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现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120例抗菌类中药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120例抗菌类中药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抗菌类中药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1.2方法针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认识不够、药物的联用不当以及用药剂量不合理等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分析。要保证抗菌类中药的合理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对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医院要定期对医生进行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加强教育,并制定鼓励措施鼓励医生积极进行抗菌类中药药理以药性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医生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医生在用药的时候能够根据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科学给药[2]。其次,对药物的联用给予科学把握。中药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如果联用不当则会降低其疗效。因此,医院要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并积极落实到到实际工作中;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对药物的药理、药性进行充分考虑,并以药物联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原则等为依据进行药物的使用,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抗菌类中药的合理使用。再次,科学把握抗菌类中药的剂量。应用抗菌类中药的时候,医生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研究,并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科学使用抗菌类中药的剂量,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轻药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抗菌类中药的作用。1.3统计学方法本组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当P<0.05的时候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前,医生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的合理程度、用药剂量的恰当程度都比较低,但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后,医生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的水平明显上升,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前后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前后抗菌类中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比较(%)措施实施前后例数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的认识程度药物联用的合理程度用药剂量的恰当程度其他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前12021.8912.1713.5515.61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措施实施后12034.1224.2520.6321.003.讨论3.1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充分了解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是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前提,因此医生应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及其药性的认识,才能保证抗菌类中药的应用合理,最终实现抗菌类中药的应用价值。现笔者对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以加深医生对其的了解。第一,金银花。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抗病毒、解热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病毒的作用,疏风散热之功效[3]。在临床上,金银花常用来治疗急性咽炎、胆道感染、风热感冒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如治疗风热感冒时,可使用药方金银花30g、薄荷15g、牛蒡子15g、连翘30g、淡豆豉15g、芦根10g、桔梗15g、生甘草6g、淡竹叶10g以及荆芥12g进行治疗。第二,黄连。黄莲味苦,性寒,具有的抗腹泻、抗溃疡、抗炎、抗病原体以及降血糖的作用,泻火解毒及其清热燥湿的功效较好。黄连对真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或者抑制的作用,对因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也具有较好的对抗作用[4]。临床上黄连常用来治疗温病高热、糖尿病、黄疸以及肺结核等。例如,在治疗湿热泻痢的时候,可用药方黄连10g、大黄6g、白芍20g、黄芩10g、炙甘草5g、槟榔5g、肉桂3g、木香5g、当归10g来治疗。第三,板蓝根。板蓝根味苦、性寒,抗炎、抗病毒以及抗菌的效果较好,具有凉血、消肿、清热解毒以及消斑之功效[5]。临床上,板蓝根广泛应用于温病发斑、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肝炎以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比如说在治疗急性肝炎时,可用药方板蓝根30g、栀子10g、郁金10g、大枣10g、丹参10g以及贯众15g进行治疗。3.2抗菌类中药的合理应用在使用抗菌类中药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只有对抗菌类中药给予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根据清热药作用的原理,抗菌类中药大部分易伤脾胃,且味苦、性寒。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在用药的时候应辅以适量的健胃药物,对于阴虚患者,应辅以适量的养阴药,才能取得良好的祛邪效果。要合理使用抗菌类中药,医生就要加强对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药物连用以及用药剂量的研究分析,并对组方原则、病体特征以及组方变化等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运用的抗菌类中药,才能尽可能的减小抗菌类中药的副作用,降低患者出现耐药性的几率,从而使抗菌类中药更好的预防及治疗疾病。综上所述,提高对抗菌类中药药理及药性的了解、合理使用抗菌类中药的剂量、尽量保证药物的合理联用是抗菌类中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前提,因此,相关医务人员要对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以到达合理应用抗菌类中药的目的。【参考文献】[1]肖灵芝.中药黄芩的药理和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5):377-378.[2]任茜,陈国联,李万波.秦岭白蜡树属药用植物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6):756-757.[3]陈荣庆.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0):277.[4]付先军.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J].中医药信息学,2011,18(6):26-27.[5]杨玲.HPLC-DAD法快速检测中药抗菌类软膏剂中非法添加氯霉素和水杨酸[J].海峡药学,2011,23(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