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数学课启发式教学初探曾祥超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也随之在不断地改革,并且出现了许多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中学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出发,着重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模式,阐述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数学是中学教育无以替代的一门重要课程.课堂教学仍然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标下数学课该怎样教?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新课程中继承和创新?启发式教学作为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经典方法,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发展?值得中学教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MathematicsheuristicteachingofmiddleschoolMathematicsandappliedMathematicsGradefourclasstwoInstructor:ZhongquanHe第一章绪论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们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的、知识规律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等,再合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采用诱导启发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当然,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1、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且教师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体现他们的主导作用;2、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能的提高相紧密结合,以达到知识的有效学习。此外,在这里我们还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它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是教学观。仔细研究后,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2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探究等活动,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的状态,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已经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不难发现,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内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产生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将教育的重点放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来,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实现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纵观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并且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地论证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他还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有其重要的一面。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也认为,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思索的情境,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利用启发式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主动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很好地启发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成了当今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话题。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对在中学数学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想法。第二章中学数学课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意义和方法1、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教学宗旨1.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是中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自然学科,也是对学生的整个教育环节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但同时也是难度非常巨大的学科之一。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主要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使之养成习惯,此外,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充分有利的条件。然而,3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如何展现,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这值得我们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1.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校正,将对学生教学的重点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中来,并且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钟善基教授也说过:运用启发式的过程进行数学教学,但是我们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真正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十分不容易的,其困难就在于是我们否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经历所学知识,同时亲自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去。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以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创造新知识,创造出新的数学化思维。综上可见,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的要求更加具体,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不仅要将既定的数学知识给学生传授到位,而且还要对学生彻底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此时启发式教学是在诸多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最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具有巨大优势。所以我们必须用好它。2、中学数学课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2.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教育从课程教材方面看,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探究性、挑战性、现实性和生活情趣,并且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进行课堂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主要是以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主,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探究,进而完成启发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努力创建学生的学习意境,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里,我们要将重点落实到每个同学的身上。例如,我顶岗实习的时候在初一18班讲“有序数对”这节课时,我就先组织学生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题目是“找朋友”,游戏规则是,在教室里以紧挨门口的列为第一列,让同学们讨论要找到自己的朋友需要几个量,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需要行和列两个量才能确定朋友的位置。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给出有序数对的定义,最后请同学们列出有哪些可以用有序数对来确定例子。同学们就会发挥想象力,很自然地说出有“象棋,五子棋,十字绣,电影票,经纬度”等等。接着再组织学生讨论对有序数对的认识,以此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4能力。2.2注重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大三期间,在汤老师引导我们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的学习和研究之后,不难发现新课程标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是整个新课标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所在。由于数学的演绎证明过程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数学经论证得出的结论具有概括性和简捷性等特点,如果老师不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引导,学生将难以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进而也就不可能构建出自己的学习理论。由此看出,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知识的探索,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能力。2.3.鼓励并支持学生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创新意识往往是伴随着出现的。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主要把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思想方法作为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将是整个数学教学的最高级内涵。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精心选择有效的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和启发,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最终碰撞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的科学教学理念将在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通过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逐步转变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进而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启发式教学?途径一般如下:1、创设问题情景,是启发学生先决条件;2、启发式提问和提示;3、启发性的探索实验;4、通过讨论与议论,使学生肤浅的认识得到深化等。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由于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潜能,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真理,获得知识与能力。然而实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把握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在知识的关键性环节中,以及在学生欲明未明之时加以巧妙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还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的启发性原则指的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5的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使他们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觉能力和习惯,并逐步地会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使学生在各种启发式的引导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呢?这里主要对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讨。3.1提问启发式(1)、情境启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将每一个问题顺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获得每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加深,不断以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时,教师可引入以下问题情境:某商场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节日是在商场内还是在商场外开展促销活动,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国庆节商场内的促销活动可获得经济效益2万元;在商场外如果促销中不遇到有雨天气可获得经济效益10万元,如果促销中遇到有雨天气,则带来经济损失4万元。9月30日天气预报国庆节当地有雨的概率是40%,商场应该选择哪种促销方式?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大多说不到“点子”上。这时,教师可启发探究,寻找什么样的量才能很有说服力的帮助商家做出选择?这样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而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旦被引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有利保证。(2)、适当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议论,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解坐标平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坐标平移的理解,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平移坐标轴,使函数y=sin2x的表达式变为y=sin(2x+3);62.将函数y=sin2x的图象如何平移,得到y=sin(2x+3).然后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议论,在讨论中更正自己的错误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可以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分出正误和优劣。最后老师作出总结,揭示两者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中去,思维得到了启发,从而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启发性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地运用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