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8平衡木预警机,注意其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运-8是我国空军目前主力运输机,该机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做为我国主要特种飞机改装平台,我国以运-8为基础先后改装了预警机、电子战、指挥控制、海上巡逻机等飞机,为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研制背景空军成立之初,部分边疆偏远地区如西藏还未解放,由于这些地方地形复杂,地面部队通行困难,因此需要空中运输支援,为此空军利用缴获、起义的美制C-42等型号运输机组建了运输航空兵,空军运输航空兵组建不久就成功支援地面部队解放西藏,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由于当时西方国家的禁运,空军运输航空兵逐渐用前苏制运输机替代原来的美制飞机,1966年为提高空军运输航空兵空运能力,我国引进了前苏联安-12B型军用运输机,但此时中苏关系业已紧张,继续从前苏联引进的可能性已经较低,因此空军决定研制大型运输机,当时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方案,以苏联安-12为样机进行测绘设计,这种飞机的特点是发动机功率大,载重量大,油耗小,经济性好,由于此前有关厂所根据部队的要求,开展了前苏制飞机零配件的国产化,因此器材成品可立足国内,试制的可行性好,第二方案是以美国C-141为参考样机,自行设计,这种飞机载重量大,飞行速度快,结构工艺先进。但这个方案所需要的材料工艺国内一时难以满足,特别是缺乏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因此空军经过评估后认为第一种方案较为现实,经过努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飞机。AN-12运输机是运-8的原准机1968年有关部门向西安飞机研究所、西安飞机厂下达了测绘仿制安-12B运输机的任务,飞机编号为运输8型运输机,简称运-8,1972年完成首架运-8飞机的组装,1974年首飞成功,此后为备战、加强三线建设的需要,国家将运-8的试制任务交给了新成立的汉中的陕西飞机厂,1975年由陕西飞机厂试制的运-8机首飞成功,1980年运-8通过设计定型,并批准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运-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特点运8飞机机身为全金属硬壳式结构,机舱分前、中、后、尾四段。机身整个前段为气密舱.前段前半部是驾驶舱,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座席.驾驶舱前段为领航舱,有机玻璃机头罩便于领航员观察,运8飞机采用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双梁箱式结构,低阻层流翼型,机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组成.呈”海鸥”形,使飞机在颠簸气流中仍有良好的动态品质。运8采用前三点起落架布局,前起落架有两个机轮。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均采用低压轮胎,装有新颖的盘式刹车机构,可适应草地、雪地、沙砾地等简易跑道起降的要求。运-8的机载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包括DS-3、DF-2短波收发机、JDT-1短波单边带电台、CT-3超短波电台、JT-6A机内通话器等。导航系统为多普勒导航体制,由HZX-1航向姿态系统、BXW-2转弯仪、ZDP-1地平仪和KJ-6C自动驾驶仪等组成。还有WL-7无线电罗盘、WG-3无线电高度表、XS-6信标接收机等供远程导航用。装有HL-3自动领航仪,可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沿预定的航线飞行。DPL-1多普勒雷达、HAL-2航行雷达与HL-3、HZX-1、WL-7等配套使用,可保证飞机昼夜安全飞行。运-8是典型的军用运输机,共配备有尾炮,可以在必要时进行自卫空战。(不过由于现代空战武器,特别是空空导弹的发展,运-8的尾炮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所以从1984年起空军决定运-8取消了尾炮,称为运-8去炮塔型,这也是运-8的标准生产型。)运-8运8动力装置为四台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配用自动顺桨、自动变距的J17-G13型螺旋桨,单台最大功率312O千瓦(4250当量马力)。该发动机于1969年8月开始研制,1970年9月首次上台架运转,1973年4月首次上天试飞。1976年完成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使用。首翻期寿命已由定型时的300小时延长到3000小时。1982年涡桨-6开始改进设计,提高功率至3350千瓦.并降低油耗。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提高涡轮进口温度约40℃,并提高约2%的转速。涡轮第1级采用空气冷叶片,改进了冷却气路等。运-8是我国空军的主力运输机经过使用,部队认为运-8的性能较好,最大商载可以达到20吨,可以在载运10吨的情况下从北京飞抵全国任何一个省份机场,但其货舱是非气密型,无法完成在中、高空人员的运输,并且改装成特种机也受到限制,同时货舱舱门为内开式,打开时占用货舱空间且不能做为货桥,因此在载运车辆时十分不便,1985年陕飞提出运-8全气密型运输机的研制方案编号为运-8C,该机引进了美国洛克希德货舱门密封和空调技术,将货舱改为全气密型,并且将货舱门改变为可以兼做货桥的下开平放式货舱门,并且相应对机身结构进行了加强,1990年运-8C飞机试飞成功,1993年国家批准运-8C设计定型,同年飞机投产装备空军,运-8C是运-8系列生产数量最多的型号,也是我国空军运输机群的主力,并且该机的研制成功为运-8改装特种机和向民用领域扩展提供有用的平台。运-8C在改进过程中为保证安全性,取消了机身油箱,载油量减少近8吨,航程下降2000公里左右,严重影响了运-8的空运能力,为此曾经设想在机翼增加2个机翼副油箱,但因为机翼受力结构变动较大,技术实现较为困难而没有实施,另外运8飞机发动机功率小,直接影响飞机起飞重量和承载重量、巡航速度、爬升率等。尤其是高温、高原性能,最大起飞重量减少严重,降低了有效载荷,影响了运输效率,如从海拔超过3000米的拉萨机场起飞时,其载重只有5吨,另外运8飞机无法快速爬升到超过南方雷雨云层7000-8000米以上高度巡航飞行,因此其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运-8C代表运-8发展一个新的阶段根据以上缺点,陕飞根据部队要求对运-8C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将其命名为运-9,与运-8C相比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换装涡桨-6C涡桨发动机,配备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最大功率由4250马力提高到5100马力,耗油率下降,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飞机高温、高原条件下的飞行性能,飞机在平原地区的最大起飞重量及载货量的能力也得到较大的程度的提高。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在平原地区从61吨提高到65吨,飞机载重量从15吨提高到20吨,从拉萨机场起飞最大载重由5吨提高到15吨,为提高航程,采用了机翼整体油箱,载油量由不得14吨提高到20吨,航程由3100公里提高到5000公里,留空由不足7小时提高到10小时。机载设备换装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和发动机指示及乘员告警系统,改进自动驾驶仪,增加飞行管理系统,换装大气数据系统,配置先进的通讯、导航、气象雷达系统,加装近地告警系统和空中防撞系统以及改进座舱环境等,航电系统由ARINC-429总线进行了综合,提高了飞机任务完成能力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能。为提高运载能力,其货舱进行了加长,长度为运-8C的15.7米增加到16.2米,货舱容积增大,载运车辆等大型货物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点对于提高现代战争中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非常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运-8平衡木预警机的载机已经根据这个标准进行了改进,从公开的照片来看其已经换装了涡桨-6C发动机和6叶复合材料螺旋桨,今后改进改型各种专业机型和特殊用途的飞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运-8的大改运-9,该机和运-8平衡木的载体相近改进型运-8海上巡逻机;70年代由于国产水轰-5型水上反潜巡逻轰炸机迟迟不能设计定型,交付部队,因此陕飞开始了运-8改装为海上巡逻/反潜飞机的先期研究,1983年根据海军的要求,利用引进的国外设备,陕飞正式开始运-8海上巡逻机的研制,其主要在运-8原型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加拿大的AN/APS-504搜索雷达、LN-72惯导系统、LTN-211奥米加导航系统,国内配套的设备包括声呐浮标及音响接收处理系统、红外搜索系统、侦察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等,为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还加装了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和干扰物投放架,1984年首架飞机试飞成功,交付海军航空兵使用,填补了国内装备的空白,但该机采用非气密机体,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其探测系统也各自分离,没有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交联,因此也没有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和显示,另外也缺少攻潜武器,所以在新世纪我国又开展新一代海上巡逻/反潜机的研制,其配备的航电系统更先进,并具备多种武器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运-8海上巡逻机运-8A-黑鹰载机;80年代我国从美国引进了S-70黑鹰直升机,因此需要一种运载工具能够让其迅速在我国境内进行快速布署,特别是能够在西藏地区执行任务,为此我国在运-8的基础上发展了黑鹰载机-编号为运-8A,主要将翼后货舱加高到2.72米,1985年运-8A试飞成功,同年成功将黑鹰直升机成功运入西藏.运-8黑鹰载机运-8警戒引导飞机;80年代随着我国海军反舰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折,海军需要一种能够对大面积海域进行搜索和目标指示的飞机,并且能够协调战区内反舰平台的作战行动,这就是运-8警戒引导飞机,运-8警戒引导飞机主要加装了从英国引进的搜水2000海面搜索雷达及配套的彩色多功能显示控制台,飞机还配备了国产数据链,其功能和性能相当于美国的LINK-11数据链,LINK-11是美国用于舰艇和外部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传输,是一种应用网络通信技术构成的大容量的战术数据链,可用于飞机、舰艇和岸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在执行反舰作战中运-8主要在3000米左右高空飞行,对目标海区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反舰导弹载体,后者据此隐蔽接近目标,发起突然攻击。此外该机还具备一定的对空中目标的搜索与引导能力,在海军没有装备预警机前可以提供简单的对空警戒与引导能力。运-8警戒引导机运-8CA;这是我国为支持歼11B型飞机研制了雷达试验机,众所周知在电子设备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使用环境测试才能投入使用,而机载航空电子设备必须要在空中进行,由于新型战机往往也在试飞,出于降低系统风险概率出发,机载航空电子试飞一般在专门的试验机上进行。一般机载航电系统试验在战机试飞之前就开始了,目的在于尽快让战机实现齐装配套,也可以为提前为全状态的战机试飞员提供熟悉战机的环境。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雷达试验机可以让机载雷达的研制周期减少6-12个月。由于歼-11B的机载雷达天线尺寸较大,直径差不多有1米,我国原来的安-24雷达电子试验机已经无法满足试验要求,所以在运-8的基础上改装了雷达试验机,并且先后承担了机载雷达的调整和定型试飞任务,并且该机还是我国发动机试车台,完成了涡桨-6和复合材料螺旋桨的试飞任务。运-8CA试验机,注意机头和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运-8平衡木预警机;本世纪初我国决定自行研制空中预警机,在伊尔-76的基础改装了大型空中预警机,但这种飞机价格较为昂贵,并且我国的伊尔-76数量也有限,因此有关部门决定研制一种中型预警机作为该机的补充,这就是运-8平衡木预警机,相对地大型空中预警机,运-8平衡木预警机的机体来自国内,价格也比较低廉,因此可以大量装备,运-8平衡木预警雷达由我国38所研制,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具备较好探测能力,尤其可以在计算机控制下将能量集中在某个区域,从而增强对小型、快速目标的探测能力,除了加装雷达及指挥引导系统外,运-8平衡木预警对载机也进行了大量的改进,采用涡桨-6C发动机及复合材料螺旋桨、机翼整体油箱,其整体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首架飞机于2005年试飞成功,已经交付部队使用。除了平衡木外,我国在运-8的基础上还研制一型采用圆盘雷达天线的预警机,该机采用机械扫描雷达,性能低于平衡木,主要用于出口,据外电报道,该机已经到巴基斯坦进行了性能展示,而巴空军已经表达采购意向。运-8平衡木原型机,注意其四叶螺旋桨运-8电子战飞机;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经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通过电子战可以有效的阻止对方利用电磁频谱,让对方不能有效获得、传输和利用电子信息,干扰其指挥控制体系和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以运-8为基础的电子战飞机有多种,包括类似美国RC-135的两侧带有大型天线阵列的空军型,有类似前苏联安-12P的海军型,这些飞机的装备,大大提高我军电子战能力。运-8电子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