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冯特*(1832~192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开始。护理心理学;个体:病人、护士(一)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护理心理学是交叉的边缘学科2、护理心理学是新兴的独立学科第二节护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一、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引导和技术支撑。护理心理学有别于医学心理学1)研究内容的区别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心理变异的分析、诊断;人格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心理治疗、咨询的实施与评估;各类人群的心理卫生等。护理心理学主要研究渗透于护理工作全过程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护理对象的一般心理状态和特殊表现;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修养等。2)对同一研究对象有各自的侧重点心理学医学:注重心理因素致病的机制,致力于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护理心理学: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本质,切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别于护理学对象:护理学:研究患者为主护理心理学:护士和患者二者在以下几方面各有侧重:研究重心、方法、途径、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等三、护理心理学是加速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柱学科1.符合21世纪的学科发展趋势2.缩小教育培养目标上的差距3.弥补现行护理体制的不足4.突出护理学科的发展特色5.标志护理学科内涵的不断深入第三节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患者,护士二、研究对象的特点比较特点患者护士人际结构特点庞大、松散、成分复杂的非正式群体精干、紧密、成分单纯的正式群体个体研究周期短暂、限于某阶段持久、伴随职业终身研究目标比较抽象、含糊比较清晰、具体研究途径多渠道、全方位明主题、重轴心研究实施难采样、进度慢、研究对象合作性差、随意性大易采样、进度快、组织保障有力、研究对象主动合作好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2、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的方法3、研究和应用有效交往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4、研究和应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5、研究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6、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7、研究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及培养四、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护理心理学研究原则心理学方法论原则强调把护理实践领域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关系的心理学问题,作为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注重研究个体的心理状态与特征,并以此来确定群体的心理特点与性质等。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强调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以提示各种文化因素对所研究对象心理的制约因素,并析出导致个体心理差异的文化根源。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三原则*1、无损于身心健康2、不违背主观意愿3、不泄露个人隐私(二)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观察法作为科学研究史上最原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从事任何研究都不可缺少的。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2调查法1.问卷调查:大范围人群的资料收集2.访谈调查:一对一的个别调查形式3测验法人格测验:护士和患者均可用诊断测验:主要用于患者4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除了突出“个案”二字之外,还具有以下两大特征:广集个案资料和兼用多种方法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义1、是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学的要求2、调节心理平衡,控制自己的言行3、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4、促进护理学发展第二章心理过程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知觉感觉得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感觉性:是衡量个体感觉能力的概念,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一)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差别感觉阈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到刺激物变化的最小差别量。感觉的特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补偿(一)痛觉的特征1.痛觉不存在特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主观体验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3.痛觉与情绪的联系是单极的。(二)痛觉的评估1.患者主诉法让患者自由表达自己的疼痛。2、程度评分法视觉模拟法(VAS):在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横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剧痛,中间分成十等份,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此横线上划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程度。(三)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心理性因素对疼痛的态度注意暗示情绪一、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恒常性(四)知觉的理解性二、记忆记忆传统: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信息加工理论:是人脑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类别*:形象记忆,语词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三种记忆系统的关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保存时间不超过2秒钟不超过1分钟1分钟编码形式物理特征听觉言语表象容量大小大7±2组块无限二、记忆的基本过程*(一)识记(二)保持和遗忘(三)再认或回忆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并不均衡,而是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愈来愈缓慢。注意:注意的类别*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征“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思维的类别: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影响思维的心理因素1.心理定势2.功能固着3.认知结构第二节情绪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动物和人类共有与生理需要有关产生较早(三月乳儿就有表现)有明显外露,带有冲动性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情感人类特有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产生较晚(社会交往中产生)可不外露,少有冲动性,主要为内心体验带有持久、稳定性、深刻性(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一、情绪的分化人类情绪无限纷繁的表现形式,是从婴儿先天预成的基本情绪逐渐发展起来的。二、情绪和情感的类别(一)从情绪成分上分快乐痛苦和悲哀愤怒惧怕(二)从情绪维度上分相似性两极性强度(三)从情绪状态上分心境激情应激(四)从情感上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1.在需要满足与否方面,有肯定与否定两极2.在效能方面,有增力和减力两极3.在紧张水平方面,有紧张和轻松两极4.在强度方面,有强和弱两极5.在激动水平方面,有激动与平静两极应激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危急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三、情绪的表现(一)表情动作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表情的复杂化表情的随意性文化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表情二、机体的内部变化(一)循环系统的活动变化(二)呼吸系统的活动变化(三)皮肤电反应(四)内外分泌腺的反应第三章个性个性分为: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3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结合4社会与生物的双重属性第二节人格理论1.特质理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Allport)人格特质论*卡特尔(Cattell)人格因素论*艾森克人格纬度论*把人格特质归结为3个基本人格维度内外向性: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现代五因素论2.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动力理论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18岁)3.行为主义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斯金纳(Skinner)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都拉(Bandura)社会学习论*4.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罗杰斯自我理论*需要的特征1、需要的对象性2、需要的阶段性3、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4、需要的独特性需要的种类按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个体需要的特点*1.人的需要极为丰富。2.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并支配个体的行为。3.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性需要。二、动机动机(motivation)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满足一定需要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条件有两个*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外界刺激的诱因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饥饿动机干渴动机性动机瞌睡动机心理性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三、动机冲突*当同时存在两个以上要达到的目标,由于其它原因影响不能同时达到以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矛盾、冲突的动机,当动机强度几乎相等难以取舍时,形成相互冲突的心理现象称为动机冲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四、挫折行动受阻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反应称为挫折挫折产生的原因: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挫折承受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气质的生理基础: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气质特征: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型,向性。气质类型*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1.胆汁质-兴奋型(强-不均衡-灵活型)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2.多血质-活泼型(强-均衡-灵活型)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3.粘液质-安静型(强-均衡-不灵活型)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4.抑郁质-抑制型(弱-不均衡-不灵活型)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气质的意义*气质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塑性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个体成就的高低三、性格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强度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性格的分类理论以心理活动倾向分类:荣格的类型论外向型,内向型以独立性程度分类:威特金的类型论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以职业兴趣分类:霍兰的类型论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一、家庭父母的爱抚,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二、学校课堂教育,班集体,教师三、社会实践成长的经历,人际关系,职业第四章应激与健康第一节健康亚健康: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适应性减弱、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的一种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表现疲劳乏力、心神不宁、头痛、胸闷、失眠、饮食状态欠佳,无阳性体征。产生的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国家政策,文化教育因素,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社会环境的动荡和变迁,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二:个体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个性(人格),生活方式良好生活习惯:①心胸豁达,乐观。②劳逸结合,坚持锻炼。③生活规律,善用闲暇。④营养得当。⑤不吸烟,不酗酒。⑥家庭和谐。⑦与人为善,自尊自重。⑧爱清洁,注意安全。第二节应激躯体性应激源:理化及生物因素,病理或非病理改变,容貌、身材心理性应激源:挫折和动机冲突文化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最普遍,大事件,生活事件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LCU/年<150,→基本健康/来年LCU/年→1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