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山区黄河故道中泓贯通工程A标段(土建及设备采购安装)单位工程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8月25日2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泉山区黄河故道中泓贯通工程(土建及设备采购安装)自铜泉界至丁楼闸,全长5.3km,设计底宽50m、(丁楼闸—丁楼桥设计底宽30m、)底高程34.0m、河口高程37.4m、边坡1:4及1:5,丁万河口至丁楼闸段高程37.4-39.00处,两侧做砼驳岸墙;沿线拆除重建桥梁1座、穿堤涵洞3座、管涵跌水5座以及泵站1座。本工程于2013年4月1日开工,2013年8月25日工程全部完工。1.2、施工交通条件本工程施工区位于徐州泉山区。施工区附近有多条公路穿越,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石料和其他建筑材料均可由市区公路直接运达至工地,施工机械进出、机械耗料及生活用品补给也极为方便。第2章验收范围本次工程验收范围是河道疏浚工程、丁楼桥工程、砼驳岸墙工程、穿堤涵洞及小型管涵跌水及其他工程施工项目。第3章主要施工方法3.1、主要工艺措施在施工工艺上,根据本工程特点,钻孔灌注桩及梁板吊装是本工程的难点。下面分别阐述。3.1.1、施工工艺33.1.2、施工方法及步骤1、场地整理清理杂物、挖除淤泥,筑填打井平台。2、测量放线待施工场地基本平整好后,测放人员依据现场确定的建筑物轴线,测放每个桩的位置和高程,然后布设控制桩点。每个桩设四个位置控制桩,以保证灌注桩位的准确性。3、护筒埋设本工程护筒采用整体钢护筒,护筒加工大于桩径0.20m,护筒的倾斜率小于1/1000。陆上护筒采用挖埋法,依据桩位,护筒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整理,护筒高出地面30cm,埋入土内1.5m左右,使孔内泥浆高出孔外水面和地面;护筒用十字交汇法定出桩中心,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不大于50mm,护筒与孔壁间用粘土分层夯实,以防地面水流入,并能固定护筒。钢护筒埋设好以后,调整机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钻头中心和桩中心偏差不4超过1cm。4、桩机架立护筒埋设后,进行钻机的就位工作,采用GPS-15回旋钻机,钻机基础夯实,基本水平,安装钻机,钻机孔在桩位中心的正上方,钻机中心与桩位中心保持同心,以确保孔位的准确。5、固孔根据钻孔的实际情况,采用膨润土造浆护壁。6、钻孔根据土质情况,为防止灌注桩产生坍孔、缩颈现象,适当采用膨润土配制优质的泥浆,以保证孔壁不坍、不缩颈。施工时经常测定泥浆浓度,过浓影响钻进速度,过稀不利于护壁,循环泥浆比重控制在1.3g/cm3以下,每根灌注桩钻孔时连续作业不中断。钻孔时一般以每小时2~4m左右的速度为宜,这样既能保护护壁均匀完好,又有利于保持循环液钻渣含量基本稳定适量,排渣顺畅、均匀,混合液的浓度得到控制,具体操作要点如下:安装钻机时,转盘中心同钻架上吊轮滑轮同在一垂直线上,钻机位置偏差不大于1cm。正常钻进时,合理掌握钻进参数,禁止随意提动孔内钻具,操作时精力集中,掌握升降机钢丝绳的松紧度,减小钻杆水龙头晃动。在砂壤土层中钻进时选用稠泥浆、平底钻头,中等钻速的钻进规程。钻进过程中,防止扳手、管钳等金属工具掉落孔内,损坏钻头。钻孔钻进期间,护筒内泥浆面保持高出地下水面1.0m以上,当水位涨落时,加高护筒至最高水位1.5m以上。7、清孔当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且成孔质量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循环换浆清孔。清孔时,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结束时间一般为30~60min,泥浆比重在1.08~1.20之间,含砂率4%,粘度在17~20(s)之间。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1.5m以上,以防止钻孔的塌陷。灌注砼前,清孔结束后稍停5~10min,用测深锤进行沉渣厚度的测定,沉渣厚度若不满足要求,则继续进行二次清孔,直至满足规范要求。8、钻孔位置检测配备一台自动记录钻孔各断面尺寸及垂直度的仪器,对钻孔进行检查,同时在清孔完毕,放置钢筋笼之前,对全长进行检查,报监理人复查,如检查发现有缺陷,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59、钢筋骨架安放本工程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整体制作,运往施工现场后用钻机吊装入孔。钢筋笼骨架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下料,用卡板法绑扎钢筋笼,主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在加工场中完成,架立筋与主筋现场焊接,以保证钢筋骨架的刚性,防止运输变形;螺旋筋制作在加工场中先调直,以保证螺旋筋平顺。为保证钢筋笼侧向保护层(孔内定位),施工时在加强箍筋上安放预制C25砼滚珠保护层,所有加强箍筋与主筋点焊牢固。垂直定位采用3φ8钢筋吊在孔口的钢管上,并在钢筋笼上套钢管固定,防止钢筋笼上浮。10、安放导管导管连接为法兰连接,连接处保持密封可靠。在灌注砼前,导管居中插入,底口至孔底留有25~40cm的间隙,灌注时在漏斗底口处设置可靠的隔水设施(塞球或砂袋)。当漏斗中存备足够数量的砼后,剪断拴住塞球或砂袋的铁丝,使砼迅速下沉,首批灌注砼数量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经计算¢1000的灌注桩初次浇筑砼量约为3m3,¢80的灌注桩初次浇筑砼量约为2m3,灌注过程中保证导管底口埋在砼中2~6m。11、灌注水下砼(1)混凝土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施工图纸的规定;②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为18~22c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含砂率40%~45%,并选用中粗砂;③混凝土粗骨料选用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cm,且不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2)灌注混凝土符合下列规定:桩顶混凝土灌注高程应高出施工图纸规定的桩顶高程,桩顶以上部分(桩头)的长度不小于0.5m;灌注时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3℃,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50%前不得受冻。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采取缓凝措施。(3)孔内水下混凝土灌注根据本工程特点,拟采用汽车泵直接进行浇灌。①导管直径不得小于20cm,其通过能力不小于10m3/h:①导管应安置在钻孔中心,下端口应高出沉渣面30~50cm;②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入孔前混凝土应连续搅拌均匀,保证入孔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和压入空气:③采用混凝土泵灌注孔内混凝土时,保证连续供料和连续灌注:6④混凝土输送管的直径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直径选用,输送管直径为15cm。12、拆除护筒、凿除桩头砼灌注完毕后,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后,拆除护筒,清理浮渣。接桩前凿除桩头。桩头采用人工配风镐凿除,以防止产生过大震动。13、成桩检测灌注桩施工结束后28天按JGJ94-94第9.1和9.2节的有关规定,对桩体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和检测,并应将检验和检测的成果报送监理人。①灌注桩混凝土每台班至少取一组样,每组3块;每根桩至少取一组样,每组3块。②采用低应变动力法检测基桩桩身的完整性,抽测数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抽测。③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抽测数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14、废弃泥浆排放为防止钻孔及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污染环境,拟在基坑外侧建筑物基础外侧挖泥浆池,使用循环泥浆水,废弃泥浆用泥浆泵或槽车输送至监理指定的弃土区。15、桩头处理在浇筑桩顶基础底板或承台前的桩头采用人工进行局部凿除,清除表面的浮渣和松动石子,按照设计要求调直钢筋,确保桩体砼与基础底板或承台砼结合良好。3.1.3、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控制缩颈、扩孔、塌孔的发生。钻进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保持浆液面稳定。(2)钻孔过程中检查桩架情况,确保桩架水平,钻杆垂直,以防扩孔及斜孔。(3)浇注灌注桩砼前,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并检测一次泥浆性能,检测内容包括密度、含砂率和粘度等。(4)导管应安置在钻孔中心,下端口应高出沉渣面30~50厘米。(5)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求真实、及时、清晰、简要。灌注桩施工时,技术人员监督现场施工,抓好孔内情况观察及钻孔记录,整理分析砼浇筑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桩头凿除预留部分后,应无残渣松散层和薄弱砼层,否则进行接桩处理。(7)加强支架稳定、起重作业、用电安全管理,确保安全。(8)加强泥浆无害化沉淀处理,防止污染环境。3.1.4、成桩检验(1)强度混凝土的每一种配合比均进行取样制模,每台班至少取一组样,每组3块;每根灌注7桩均进行取样制模,取一组样,每组3块;(2)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动力法检测基桩桩身的完整性,抽测数不少于该批桩总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当抽测不合格桩数超过抽测数的30%时,加倍重新抽测;加倍抽测后,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30%时,全部检测;(3)单桩竖向承载力根据监理人的指示选用高压变法或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允许承载力符合施工图纸规定。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定单桩承载力的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少于2根;采用高压变动力法检测单桩承载力,对工程地质条件、桩型、成桩机具和工艺相同的基桩,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3.2、梁板吊装空心板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吊装,吊装前,首先进行梁板定位放线,检查橡胶支座是否合格。同时对被安装的空心板各部位尺寸进行丈量、外观检查,对端部等隐蔽部位提前验收,空心板的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在安装之前剔出空心板的预埋件,并用铁刷将表面灰渣、鳞锈清除干净,以保证焊接质量。现场采用2台30t吊机共同实施安装。安装从一边向另一边逐孔进行。安装前需将支座固定好,然后统一指挥,确保吊装准确安全。吊装时的吊装绳索采取大兜方式,吊点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桥板安装就位后,将板与板的连接钢筋对扳后绑扎好,准备桥梁铰缝和桥面铺装施工。第4章施工进度管理4.1进度管理本合同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单位一切工作从大局出发,尊重建设单位的意图,积极支持配合监理和设计的工作和意见,以友好、真诚和热情的态度同有关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由于受方方面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原工程开工计划日期2013年元月中旬,实际开工日期为2013年4月初,而水下验收日期不变,工期特别紧张。为保证按期完工,我部制定了赶工措施计划:1、增加机械设备(挖掘机105台、推土机18台、四不象125台)、人员投入,增加施8工班组;2、加班加点,增加班组工作,尽量加班;3、为了调动管理人员及班组的赶工积极性,与班组签订完工工期目标责任状,按期完工,实行重奖;在市水利局及泉山区建管处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在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本工程于2013年5月31日完成水下工程并通过验收;2013年8月10日丁楼桥施工完成;2013年8月10日小型管涵及其他工程全部完成;由于5月底要具备通水条件,为保证通水的情况下,项目部决定,穿堤涵洞水下部分先行施工,于2013年8月20日,穿堤涵洞工程全部完成。第5章施工质量管理5.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在工程施工中,我部一直将工程质量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建精品工程”是本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目标。工程施工中我们依据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平稳高效运行,为实现质量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质量管理体系及人员组成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检科、质检员等组成质量管理机构,质检科科室人员通过竞聘上岗,根据各专业特点,配备了相应的质检员。质检员持证上岗。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了各自的责任,进一步增强质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充分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将施工过程完全置于质检人员的控制下。2、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人员、施工方法、环境、气候等因素。在施工,我部着重进行了控制。人员:在总公司范围内择优选择作业班组,确保一线作业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施工方法:施工中编制了详细了施工组织设计,且分阶段编制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并进行了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同时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格外重视管理,以达到预期效果。环境、气候: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随时注意天气变化以采取措施保证质量。3、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检验包括施工准备检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