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一、拔罐定义拔罐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古代称之为“角法”、“洗筒法”、“火罐气”。二、常用罐具(一)传统罐具1、玻璃罐优点: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最常用罐具。缺点:易于破碎2、竹罐优点:能耐高温,吸拔力强,不易破碎,适用于全身,多用于水煮罐。缺点:易爆裂漏气,不透明无法观察皮肤反应,不做刺血拔罐3、陶瓷罐优点: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缺点:体较重,不透明,易破碎,目前不常用。(二)新型罐具----气罐优点:操作方便,罐小者可用于头、面、手、脚及皮肤较薄部位。缺点:不产生热气,负压维持时间较短,仅易于留罐,不适用于走罐。二、操作方法(一)火罐法:1、闪火法缺点:但棉球酒精易少,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优点:最常用,可拔、留、闪、走罐;无燃烧物坠落,不易烫伤皮肤。2、投火法优点: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拔单罐,留罐,排罐等。缺点:易坠落烫伤皮肤。3、贴棉法用酒精棉球压平,贴在罐内壁的中部,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4、架火法用不易燃烧或不传热的物体,如小酒盅(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所拔部位,内滴少许酒精或置小块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所拔部位。此法吸附力较强。(二)水罐法1、水煮罐2、蒸汽罐(三)抽气法三、拔罐的临床应用(一)单罐:用于范围明确、局限、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如胃脘痛拔中脘穴,牙痛拔颊车穴,软组织损伤拔阿是穴,以及用于蛇虫叮咬拔毒,疮痈排脓。(二)多罐法:范围广,选穴多,可沿经脉和肌束走行。多用于神经肌肉疼痛,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及气血瘀滞病症。(三)留罐法: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多种疾病。(四)闪罐法: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病症。(五)走罐法:需润滑剂(凡士林、润肤霜等)适用于病变范围广,肌肉丰厚处,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症,肌肉萎缩等病症。(六)药罐法:拔罐配合药物,药罐并用(中药水煮罐)(七)针罐法:1、留针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症,但是不适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从而引起气胸。2、刺络罐法用于热证、实证、实寒症、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四、拔罐作用原理(一)良性物理刺激:1、机械刺激作用2、温热作用(二)体内生物学效应1、促进血液循环2、促进新陈代谢3、提高免疫力4、环节机体疼痛5、调节大脑功能6、调节肌肉功能7、双向调节效应(如大椎治疗治疗风寒感冒也可治疗风热感冒;内关治疗心动过缓也可治疗心动过速)七、适应范围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尿潴留、尿失禁。2.妇科病:痛经、月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乳腺炎。3.儿科病:发热、厌食、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4.外科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蛇虫叮咬。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带状疱疹。6.五官科:鼻炎、牙痛、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八、禁忌症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部。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11.婴幼儿。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