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测试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特曼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3、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电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4、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奇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6、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7、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杰出的贡献的学者是()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8、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9、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的数字技巧、良好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1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A.新授课和巩固课B.研究型课程C.单一型课程D.综合型课程11、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13、()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2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14、()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A.保持B.编码C.提取D.记忆15、()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记忆C.情景性记忆D.语意记忆16、艾宾浩斯在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的进程是()A.前后一致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高原现象17、儿童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作“八口”,这说明儿童()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C.记忆能力不深刻D.思维能力有欠缺18、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由()于1922年首创。A.斯金纳B.桑代克C.霍尔D.赫尔19、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A.经验B.问题表征C.线索D.功能固着20、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A.西蒙B.比奈C.瑞文D.斯坦福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素质教育特征的有()A.注重选择功能B.注重淘汰功能C..培养创新精神D.面向全体学生E.促进全面发展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A.主体B.学习者C.组织者D.领导者E.:教育者3、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广阔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特性E.准确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策略有()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组织策略D.监视策略E.精细加工策略5、为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关爱相结合,教师应()A.严而有情B.严而有理C.严而有恒D.严而有变E.严而有方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E.民主性原则7.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享有的基本权利有()A.管理学生权B.获取报酬权C.教育教学权D.文体娱乐权E.进修培训权8.班级文化的特点有()A.凝聚性B.趣味性C.教育性D.制约性E.自主性9.我国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有()A.自主学习教学法B.合作学习教学法C.探究学习教学法D.目标教学法E.程序教学法10.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A.教科书B.粉笔C.黑板D.计算机E.网络教室3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2、教育目的应当反映社会要求,应与人自身发展需要辩证统一。()3、在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课程内容不再反映阶级的要求。()4、范例教学“主体与客体统一”。主体是指教师,客体是指学生。()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自然学科的教学。()6、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是同一概念的两种称谓,都是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7、检查评定学生成绩题目难度越大,越能区分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8、对小学生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点的教育只是要求奠定他们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点的基础。()9、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是说服法的具体形式。()10、“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之一。()11、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12、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13、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14、“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最优的”、“最理想的”、“最好的”意思。()15、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四、简答(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3.简述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4.简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意义5.《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则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一道题,10分)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六、论述(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8分,第2题7分,共15分)1.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2.试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4参考答案:一、单选1.A2.A3.D4.C5.A6.B7.A8.B9.B10.B11.C12.A13.A14.A15.D16.B17.A18.D19.D20.B二、多选1.CDE2.CDE3.BCD4.ACE5.ABCE6.ABCDE7.ABCE8.ACDE9.ABC10.ABC三、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四、简答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表现在:(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再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5.(1)过错责任原则;学校在无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或自身受到不法侵害的,可以适用该原则,即是学校在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情况下推定学校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2)兼顾公平责任原则;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它情况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分担责任。五、案例分析(1)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案例中这位教师第一堂课中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第二堂课上,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是教师合理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2)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直接把难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摆在学生面前,5学生一下子被问懵了,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作答之后再一步步的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3)案例中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作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是打兵乓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成功的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成功的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收好了很好的效果。(4)新课程强调教师对待自我上要做到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途径”。案例中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把第一次上课当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课在相同的环节处理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充分运用了反思性教学的体现。六、论述1.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2.(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