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券的革命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都是两种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久的穹窿石屋。拱券技术发展史:1.古爱琴海文明时期、2.古希腊,古罗马时期、3.中世纪时期、4.文艺复兴时期。1:狮子门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该门由独石建成门柱,门宽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门上过梁是块巨石,重达20吨,中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角形的石板,三角形叠涩券中嵌入一块雕着双狮的三角形的石板浮雕。双狮刻工精细传神,狮子门因此而得名。2:古罗马时期的拱券主要有三种形式:a.筒形拱是一个拱券成直线延伸或连续铺开,形成一个隧道形或筒形拱顶,这样的拱顶提供了两道平行墙之间的曲线屋顶,能够结合起来形成拱廊。b.交叉拱则是两个筒形拱顶相交叉,两个长度形状相同的拱顶相交形成十字拱,长度不等的两个拱相交则形成一字拱,交叉拱也称为棱拱,交叉拱的重量由四角的墩子承担,取代了罗马建筑中承重墙的作用,使空间形式有更多的变换。c.穹窿是拱旋转一圈形成的结构。一种建筑的构造,又称穹顶、拱顶、圆顶,常指宽大的厅堂上空所修筑成圆球形和多边曲面的屋顶盖,有的中央留有圆洞供采光用。它是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造型特征。内表面呈半球形或近乎半球形的多面曲面体顶盖,古代多用砖、石、土坯砌筑。拱券的施工问题在古罗马时期得到解决,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古罗马人对拱券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古罗马所特有的全新的券柱式结构,还包括连续券、巨柱式、叠柱式这些创造一新的建筑形式。券的基本结构包括:券心石、券顶、券石、券肩石、券底、券背、圆心、起券线、券底石。万神庙的修建成为了罗马建筑美学上的高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穹窿建筑,是一切伟大穹窿建筑的典范。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这不是一个人的设计,而是一位天使的设计。”万神庙穹窿的跨度达43.3米,而这个巨型穹窿的唯一支撑则是16个筒形拱顶,再通过拱顶把重量传递给了8跟墩子,罗马人把穹窿象征成天际,穹窿中央有个直径为8.9米的圆洞,象征着如日中天的神的照耀,从功能上讲,这个洞口解决了万神庙的采光问题。穹窿的高度与墙个高度基本一致,使圆形大厅显得比例和谐完美,整个室内浑然一体,空间内部视野开阔,雄浑博大,空间的整体性也显得完整,给人予宇宙无限博大之感。3:中世纪是指欧洲四世纪开始的封建社会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漫长一千年的封建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帆拱运用的杰出典范,它的穹顶高15米,直径32.6米,通过帆拱架在4个7.6米宽的墩子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它们的侧推力又各由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的各两个墩子抵挡。室内的光照处理十分生动,阳光透过彩色玻璃使室内氛围趋于神秘梦幻。室内空间也是更加高敞宽阔,四周层次井然。这套结构关系明确,层次分明,期中拱券技术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世纪的建筑形式除了拜占庭建筑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哥特式建筑了,在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最具典范的就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的产生代表着人们宗教思想的变化,教堂是人们生活的中心场所,人们在这里进行各种集会。哥特式建筑在技术上有了飞跃,形成的新型尖拱能给人以轻巧飞跃的感觉,在高度上也显得更高,为了实现这种效果,人们使用了肋状的、交叉的、四个面的拱顶。每个拱顶都有两个半圆筒顶相互交叉,沿着对角线的拱肋使得拱顶在交叉方向有了更大的强度,双圆心尖拱的骨架结构大大减轻了侧推力。尖券比圆拱显得更加轻巧,似乎有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4:文艺复兴时期大量使用了拱和穹窿的建筑语汇,不得不提的就是意大利里程碑式的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内径达42米,穹顶高20多米,建筑总高107米,挺拔显眼的耸立在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教堂,大穹顶的突破了单圆心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双圆心结构形式,能够加高拱顶高度,加大了视野的跨度。文艺复兴建筑的最大特征就是反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反对哥特式风格那样强烈的对比,将单圆心拱券,单圆心穹窿这些古典主义的手法与哥特式建筑中的尖券、尖拱、尖塔相结合,讲究统一性与条理性。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建筑采用了古罗马凯旋门的建筑语汇,圣弗朗西斯哥教堂是三开间的拱门,用壁柱分开,檐部、墙身、基础部分的三分法均在凯旋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拱券结构,作为人类建筑结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对世界建筑的发展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甚为深远。拱券结构无论在1.扩展室内空间,2.丰富内部功能,3.增强结构可靠性方面还是4.增加建筑美感上,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对于拱的恰到好处的应用对做好一个建筑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