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视角看中国——观《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国》有感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观赏完四大文明古国纪录片,对我冲击最大的并不是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这三个相对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古文明,而是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我所归属的也是最为耳熟能详的中华文明。不得不说,科教频道、国内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习惯于站在本民族的视角来自我评判中国的历史文化,当日本NHK电视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为客观地审视中华文明时,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且不提NHK电视台对中国的说辞是客观公正还是略有偏颇,这部纪录片所刻画的贫穷积弱、好战嗜杀、以及对生态不尊重的中华民族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伤害到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非但如此,在纪录片里,汉族不仅被绝口不提,反而从商朝开始就屡屡犯边、被汉族驱逐至西北地区边缘化的少数民族——羌族却抢夺了汉族的一贯形容词被冠以“勤劳勇敢”的民族。这和我们以往所认识的地大物博、疆域辽阔、万邦来朝的泱泱华夏存在着天壤之别。华夏民族即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中人数最庞大的民族也是古往今来掌握中国政权时间最长久的民族,在历史上或远征或招安或驱逐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确实让许多汉族人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自豪感,古往今来我们将周边少数民族称呼为“蛮夷狄戎”,民国时期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等等都能印证了这一点。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少数民族与汉族在中华文明的创造上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少数民族政权同样为数不少,如促进民族融合的北魏孝文帝所代表的鲜卑族北魏政权,铁蹄征战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所代表的统一的元朝政权,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雍乾三位帝皇所代表的清政权。由此可见,并不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才是中华文明的正统,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凭借着自己的创造力在为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明政权建立时并没有否认元朝的存在,这不仅是为了彰显皇位来源的正统性——元灭宋,明再灭元,更是一种承认并尊重非汉族政权的大气胸怀。在明太祖北伐的檄文也说“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民抚养无异。”著名武侠小说家、政治评论家金庸先生在其几十年的小说写作历程中也反应了其思想从强烈的汉人正统观念到各民族平等的升华。例如他最早创作的《书剑恩仇录》将乾隆皇帝依照野史写为汉人子孙,到了他后期创作的作品却塑造了契丹血统的民族英雄萧峰这样令人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这正如他在《天龙八部》中阐述的那样:不管是宋人,还是西夏、吐蕃、大理、契丹,只要一心向善,即是好的。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人文理念来看,我们都应该明白:民族成见并不可取,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本就该置于同一片天空下被一视同仁的对待。羌族——这个古老而悠久的民族,在殷商时期的人口曾一度和汉族比肩,也对商朝政权的稳定造成过不可小觑的威胁,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了3000多年,当汉族已经发展为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民族,现如今只有30多万人口的羌族却依旧在西南山区偏居一隅。我认为,中华民族应当继续秉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互相帮助同舟共济。虽然在几千年的岁月中,我们彼此之间有战火纷争和积怨,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当摒弃成见,互相扶持。要知道,百花齐放才是文化的春天。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冠以“古”字的国度,因为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历经千年灾难与战火洗礼却依旧生生不息从未断绝的灿烂悠久的文明,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之幸也是世界文化之幸。当我们对纪录片中因相应科技发展落后要到他国去检验我国文化遗产而唏嘘不已时,我们是否能将这一份悲痛化为自强不息的动力让中华民族终有一日能笑傲于世界文化之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