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案2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编号总计:32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类别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任课教师李青职称授课对象专业班级:共个班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的水平。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周振甫《论诵读》朱自清《论诵读教学》叶绍钧、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前言》《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第8期《“读”中品“味”》《语文教研》1999第10期《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的培养》备注由任课教师自行填写教学内容中的:1.授课时间(周节次);2.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或其他);3.课时安排;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5.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6.教学重点及难点;7.方法及手段;8.作业和思考题;9.课后小结。教案内容朗读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题目:朗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的水平。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教学方法及手段:1、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2、多媒体课件、录音资料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讲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宋代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训学斋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在于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为什么这么说?较之于书本上平面的文字或者默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可以更立体、更感性地感知到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独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这就是朗读带来的神奇效果。面对一个文本,应该如何朗读?朗读有什么具体要求?二、朗读要求(一)朗读的概念朗读:(三方面认识)依据文字作品进行的口语表达;朗读材料覆盖一切文字作品;由表现形式看,不依靠表演等手段介入。朗读与朗诵有区别也有联系,朗诵材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朗诵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我认为,朗诵是在朗读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教材在对朗读要求的讲解中基本是参照朗诵的要求。(二)朗读的基本要求:1、扫除语言障碍。首先排查生僻字词,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如上面一诗中“滟”(yàn)、“霰”(xiàn)、“纤”(xiān)纤(qian)夫。其次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再次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2、深入地理解文本。怎么理解文本呢?首先,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引申出“知人论世”,背景资料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注明这篇散文是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就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那么静、那么美,但是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并非只是来到荷塘边欣赏月色,而是在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情感,那么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写作背景进行探讨,1927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屠杀,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作为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他选择了“暂时的逃避”,然而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挣扎”的心迹的真实写照。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阅读文本,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其次,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感知能力,使情景再现,揣摩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情感,把握情感以后,还需要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才达到朗读的目的。(三)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思想感情是需要技巧的,下面看一下朗读的基本技巧:1、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的类型(1)生理性停顿:作品中人物说话时由于换气或语噎、哽咽、气喘吁吁、欲言又止等生理现象造成的停顿。在朗读中要给予象征性的、恰当的突显。(2)语法停顿:由整个语句的结构层次即语法关系形成的停顿。(3)逻辑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作的停顿,靠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逻辑停顿包括:并列性停顿、陈述性停顿、转折性停顿、强调性停顿。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1、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2、显示层次的停顿。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鲁迅《祝福》)例2.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3、体现呼应的停顿。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例:下面有请高主任读一下文件。4、指向强调的停顿。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5、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例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二三式)6、区别语意的停顿。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7、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停顿与标点符号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与停顿的关系密切,是确定停顿的重要依据。各种标点的停顿时间长短的一般规律是:顿号最短,逗号稍长,分号、冒号较长,句号最长,问好、叹号同句号停顿的时间相近,省略号表示话没有说完时停顿,破折号不需要停顿。不一致情况: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如: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朗读这句话时,必须在“老太婆“后作一停顿,才能将语意比较明晰地传达给听众。如果一口气念下去,中间不作停顿,则必然混沌一片,模糊不清。2、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试看下面一段话:桌子放在堂屋中央,系长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地忙说。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鲁迅《祝福》)在句中划线的地方可以不停顿,一气读出,这样处理,可以突出四婶的紧张心理——“千万不要碰”!反映出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鞭挞。训练:1、方外人法无定法而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合理停顿,不要读破句子)2、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区别语义)2、语调什么是语调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它随着语气和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升调:调子平而升高,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兴奋和号召等语气。降调:先平而降,表肯定,感叹请求,沉痛,惭愧等语气。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曲调:调子先升高而降低,曲折变化,表示含蓄,夸张,反语,讽刺,怀疑,意外,惊奇等预期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师读,生分析)①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②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③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④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基本的语调练习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一件珍贵的衬衫》)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坚《草地晚餐》)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已》)4、“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契诃夫《变色龙》)5、“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杨沫《坚强的战士》)6、……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3、重音轻重音是由音强、音长决定的。气流量大,用力,发音时间长,音则重。反之则短。重音显得刚强,常用来表达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的思想感情。朗读时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些重读的部分就是朗读的重音。如何确定重音的位置呢?重音一般分成三种: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性重音。1、语法重音(加黑点的词为重音),它是指语法结构成分所反映的重音。这种重音一般来说会自然流露。若探其规律,大致是:简单的主谓结构一般重读谓语:“天亮.了。”带宾语时一般重读宾语:“我读语文..。”凡的连带成份的,一般重读连带成份:“人们举起愤怒..的拳头。”2、逻辑重音: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意义而把某个词语加重读,它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逻辑思维而变,完全由人的意志决定,又叫强调重音。:如:“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向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大块翡翠摔成尘露和水沫。”3、感情重音,是由于情绪特别激动而造成的重音,表示极度的喜怒哀乐之情。如:“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4、节奏(速度)语句的节奏指一定时间内语词的疏密程度。鲜明的节奏能使语音表达的更具有层次性和剔透感觉。掌握好节奏技巧,一要有快慢之分,二是快慢交替进行,三是随材料内容情感需要分清主导节奏和辅助节奏。六种不同节奏类型:轻快型: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词密度大,语言速度较快,常常表达喜悦欣慰心情;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语词疏,语言速度慢,严肃,肃穆,谈心的内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