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网校祝您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朝阳区2004年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04.4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啜(chuò)泣慑(shè)服恬(tián)淡无声无臭(xiù)B.供(gōng)应瞥(piē)见蓓蕾(léi)游目骋(chěng)怀C.杳(yǎo)然砧(zhēn)板笑靥(yè)倜傥(dǎng)风流D.吮(shǔn)吸畏葸(sī)哺(bǔ)育戎马倥偬(zǒ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陨石恣意胡为卑恭屈膝湮没不闻B.屏弃委靡不振巍然屹立清彻见底C.攻讦惮精竭虑声闻遐迩风雨如晦D.剽悍擢发难数动辄得咎自顾不暇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其他国家。②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_______作出答复。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___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A.波及择要而是/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C.这篇小说题材新鲜、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北大附中网校祝您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土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寔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已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晋书·王导传》卷六五)[注]①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②吴会:地名。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有兴复之志潜:暗地里B.帝亦雅相器重雅:很C.宜有以匡济者匡:辅助D.皆江南之望望:声望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北大附中网校祝您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B.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C.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D.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陈留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同胞兄长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B.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了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这是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五大法宝。C.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整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D.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室。凡军国大计,他都积极筹划,司马睿也把他当成知交,对他言听计从,当即付诸行动。第Ⅱ卷(共120分)三、(18分)11.请用“//”给下边的文字断句。(3分)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12.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一②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晚唐郑谷评价此诗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以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诗人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流露出了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颔联写潮落浪止、风息帆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恢弘阔大的江上夜景。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中,“残”“旧”二字交代了诗人行舟于岁暮,而“日”“春”二字又透露着春天的气息。D.尾联两句,写诗人客旅江南,思乡心切;于是便寄望于北归的大雁,能替自己捎去寄往洛阳的“乡书”。E.“青山”、“绿水”、“归雁”,诗中的诸多意象都展示出了浓浓的春意,美景衬悲情,眼前的美好景色深深地触发了诗人的情思。②这首唐诗与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思乡的佳作,但二者表达的感情却有着明显差异。请就具体诗句,加以比较,分析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感情。[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北大附中网校祝您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肠人在天涯。14.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词的句子。(4分)①在诗人李白笔下,水,永远魅力无穷:天姥之水,“渌水荡漾清猿啼”,幽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浪漫而神奇;而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却把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描写得那样雄浑壮丽。②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意境相仿。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①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②,与民族国家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建国初期,曾把“语文”③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一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15.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①和②______,①和③_______,②和③__________。16.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语文教育是_______________;文学教育是___________。17.文章结尾说“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请北大附中网校祝您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你推想并简明表述出最接近作者的解决主张。(3分)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中恰当的一项,并将错误的推断修改正确。(4分)A.晚清时期的文化环境,尽管“国学”盛行,但西方文化已在产生影响。B.“五四”时期语文特征的形成,既有政治、社会原因,也有文学因素。C.推重学习和宗教,轻视工艺的传统思想,影响着“五四”时期的语文。D.文学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不用分析结构语法。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祈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