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交通大学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讨论稿)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精神,严格参照国务院学位办〔2009〕23号文件和各专业学位全国教指委的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按专业领域制订出科学、规范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基本原则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把握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定位。第一,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要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突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要与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既保持内在相对统一,又要在具体培养环节上有所侧重。3、充分征求行业意见,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设计具体的能力目标矩阵与能力实现矩阵,以此为基础制订培养方案。4、因材施教,能够根据研究生个人的才能和特长,对其课程选择、专业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5、培养方案按专业领域制定,应包括培养目标、领域方向、学制和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毕业及学位授予等。各项内容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6、同一专业领域在不同单位招收的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协商讨论确定彼此的共性及差异性,突出特点。(二)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研发能2力,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2、基本能力根据各领域的特点,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科研水平、专业技能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3、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2~4年。4、领域方向(1)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领域方向的设置,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执行。(2)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领域方向的设置原则上以2—4个为宜。5、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基础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研究相融合;突出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调研、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1)全日制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8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实验课程2学分前沿技术专题1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3说明:①.基础课是本领域研究生必须选学的课程,主要指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等课程。②.专业基础课是指本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研究生必选课程。③.专业课按该领域/方向的专业知识设置,每个领域/方向的课程设置5—7门,每门课程学分不大于2学分。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可以跨领域或跨学科在全校范围内选修专业课程。④.理论课每学分16学时;课内实践教学每学分32学时;专业实践每周0.5学分。⑤.前沿技术专题报告倡导邀请实践领域专家讲授。研究生听取至少5个,方可获得学分。(2)其他类别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依据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及相关文件执行,并参考全日制工程硕士XXXX领域培养方案的模板进行制订。6、实践要求(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个学期。(2)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填写实践日志,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4)要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经考核后给予成绩评定,确保实践教学质量。7、培养方式与方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职业背景,围绕培养其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在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中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8、论文工作(1)选题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实际意义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审定后确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所选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经导师审定论文初稿,同意提交答辩者,可向所在院(系、中心)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选定2-3位论文评阅专家,专家职务要求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家审阅后,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此外,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专业学位的水平、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意见。如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由院(系、中心)另聘一名评阅人复审;如二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不能组织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分委会确定答辩日期,审批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2名是来自实践领域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及研究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做出决定。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有效。答辩通过后,再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则授予硕士专业学位。(5)论文形式与评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学位论文形式,并制定相应的要求与评价标准。5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一览表单位代码单位名称领域代码领域名称备注001土木工程学院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课程尾号01-20085222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尾号01-20002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085203仪器仪表工程085222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尾号21-40085234车辆工程003电气工程学院085207电气工程085210控制工程课程尾号01-20004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9集成电路工程085210控制工程课程尾号21-40085211计算机技术085212软件工程085222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尾号41-60005经济管理学院085236工业工程085239项目管理007交通运输学院085222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尾号61-80085224安全工程课程尾号01-20085240物流工程008建筑学院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课程尾号21-40095300风景园林硕士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4材料工程085230生物医学工程010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35制药工程085238生物工程011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085202光学工程013外国语学院055200翻译硕士014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15测绘工程085217地质工程085224安全工程课程尾号21-40085229环境工程018艺术与传播学院085237工业设计工程055108艺术设计019公共管理学院085224安全工程课程尾号41-60125200公共管理硕士02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085222交通运输工程课程尾号81-99025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125100工商管理硕士043政治学院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2法律硕士(法学)6注:共计31个领域,39套培养方案。7黑体,小三,单倍行距黑体,小四,单倍行距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6位领域代码)研究生培养方案英文专业名称一、培养目标【黑体,小四,单倍行距,下同】按文件要求提出工程硕士各领域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字数要求150字以内)【宋体,五号,1.2倍行间距,下同】二、基本能力(字数要求150字内)三、主要研究方向本领域的2—4个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2~4年。五、课程设置【表格内文字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分理论学分实践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Ⅳ公共课第一外国语3√9143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专业实践5√实验课程2前沿技术专题1选修课910601自然辩证法概论19143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说明:研究方向以学校招生宣传为准。六、培养方式与方法七、专业实践环节该环节是指在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八、论文工作说明:按文件要求对基本能力、培养方式与方法、专业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8黑体,小三,单倍行距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及格式要求课程名称【黑体,三号,1.5倍行间距】English【TimesNewRoman,三号,1.5倍行间距】【以下内容均为宋体,五号,固定值20磅行间距】课程编号:总学分:总学时:课内实践教学学分:撰写人:教学方式:开课学期:Ⅰ/Ⅱ考核方式:开课单位:教学要求及目的1.……;2.……;3.……。课程主要内容一、……①……②……③……④……二、……①……②……③……④……三、……①……②……③……④…………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主要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2主要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出版年3主要作者.题名.期刊/报纸名,年,卷(期)/出版日期(版次)预修课程……、……、……使用专业、范围……9教学大纲实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Contemporary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Marxism课程编号:920601总学分:2总学时:34课内实践教学学分:撰写人:陈光教学方式:讲授开课学期:Ⅰ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单位:政治学院教学要求及目的1.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社会观;;2.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科学技术的重大前沿问题,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基本问题。课程主要内容一、导论:STS——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二、人类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演变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四、科学与哲学:当代自然科学的若干重大基本问题及其哲学思考五、科学与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六、科学与文化:现代西方科技思潮评析七、科学与道德:科学家的道德意识与R&D活动中的社会问题八、科学与法律:知识产权与科技发展的法律调适九、科学与人文: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吴光宗.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52高慧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9预修课程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使用专业、范围各学科点博士10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编号说明一、本次修订培养方案,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