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命题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注重基础,控制难度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不超过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大多数学生能合格。联系实际的试题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复杂的实际事物应作适当简化。全区测试难度控制在0.65—0.72左右2、强调能力立意,力避死记硬背(1)重视考双基,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灵活多样地进行。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等于考机械记忆,不等于把书上的话挖个空让学生一填了事(事实上,这种题送分也不一定能送到家)。也不是用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直接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简单呈现和机械组合。如果长期大量地使用死记硬背的试题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区域内的教学就会盛行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会走入怪圈。教学脱离实际死记硬背大运动量题海训练只会应付模式化试题应变能力低下以机械记忆的题送分,降低难度降低难度(2)努力减少卷中的模式化试题逐渐增加能力立意的题,稍难题尽量避免模式化试题。试题来源:选用、改编、自编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师生关注科技发展。4、从实际出发,重点关注探究能力引导教学关注探究过程,重视知识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不同的学期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上学七年级(上)期期末考后,有教师评价试卷:科学方法考查题大多考控制变量或对照实验,花样太少。三、试卷结构的设计1、试卷结构(1)内容结构试题要有全面性——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知识能力兼顾.题量与时间适切。(2)能力结构考核水平分布全卷能力立意的题分布(3)难度结构试题要有梯度性——即基础题、中等题、较难题比例合适一般分三档:0.90.60.4(4)题型结构题型和测试角度多样.客观题和主观题均衡。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计算题对策:(1)降低选择题的难度,送分题送到家。给那些体现导向性的“好题”留下空间。(2)在卷中设置分值为10分的加分题,满分值为120分,实际有130分的题。10分加分题回答正确分数计入总分,加至满120分为至。问题: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对于基础不够的学生难以“加”进去。在卷中设置分值为10分的附加分,在某大题(如简答题、分析计算题)中说明附加分的分值(如简答题每空2分,25空,其中6分为附加分,本大题计入总分分数为44分)。不指明某题为加分题。科学性探讨(3)不搞大的高难度“压轴题”。赋分:难题少给分。(4)命题过程采用难度预估技术。每选用或编一道题,都估计一下此题哪些学生会解决,什么特点的学生会失分。全卷组成后,还反复修改,还常常把一些难度吃不准的题改容易些,一改再改。体现人文关怀全卷的两个小主角是小柯和小妍(科学研究),他们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学习活动,亲切、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四、试题的编制试题来源:选用、改编、自编(一)容易题的编制由于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科命题控制难度,体现基础性。对此,不少人的理解就是一套试卷中要有足够的所谓“送分题”,以此来降低难度。送分也要送得漂亮,让整卷显得活泼,不呆板。①利用生活经验(配上图更好)②新情景下非常简单的概念判断③来自于课本上插图、实验装置及描述的熟悉场景提问④各种练习中都能见到的经典的容易题,或稍作改编(这些题基础不够的学生能得分,基础好的学生根本不需要大运动量训练就能得分)例1路桥区第一册期末试题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A、3.5毫升B、350毫升C、35升D、350升例2路桥区第一册期末试题喝了雪碧后常常要打嗝,说明()A、有大量的糖溶于雪碧中B、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雪碧中C、大量的薄荷溶于雪碧中D、有大量的食盐溶于雪碧中现在全国各地的新课标中考大多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二)难题改易例3路桥区第二册期末试题(6分)(1)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人的肉眼(填“能”或“不能”)看见红外线。(2)三同学欲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红外线的阻挡能力,实验过程如下:小柯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仍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小妍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小柯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小玖也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小柯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他们的实验结果右表:他们的研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至少写出两个具体的问题)。例4路桥区第二册期末试题(6分)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在印度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北纬3.9,东经95.9,如图黑点所示)发生8.7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先后袭击了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千米,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造成了巨大伤亡。(1)请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地震知识推测发生这次地震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2)此次地震之后,该地区又先后发生了多次余震。使用器材能完全阻挡信号的最少层数小柯纸片14小妍塑料薄膜20小玖棉布10序号时间经纬度位置所在地区震级12004年12月26日,12时21分27.4秒北纬6.8°,东经92.8°尼科巴群岛7.5级2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47.2秒北纬5.2°,东经92.3°印尼苏门答腊以西海中7.0级32005年1月2日,16时27分44.4秒北纬3.4°,东经95.3°印尼苏门答腊北部近海6.2级42005年1月2日,20时12分11.3秒北纬5.5°,东经94.3°印尼苏门答腊北部5.1级52005年1月3日,2时23分17.3秒北纬2.2°,东经126.7°马鲁古海峡5.4级62005年1月3日,3时35分21.0秒北纬5.3°,东经94.2°印尼苏门答腊北部4.7级注:震级数字越大,地震越强烈从表中你可获得哪些关于地震及其余震的信息?请写出二条。(1)(2)例5路桥区第二册期末题(属选用题)小明和小红坐在教室里两个相距不远的座位上,一束阳光照射到教室的一扇玻璃窗上(如图所示)。小明说玻璃窗很刺眼,小红却说这扇玻璃窗不刺眼。你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吗?请作图简要说明。例6路桥区科学第四册期末试题太阳光经色散会形成美丽的七彩光带。请你叙述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个色散现象或描述一个可观察到色散现象的实验。示例:让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可观察到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经(填“反射”或“折射”)而成的。(三)中等题和稍难题的编制1、做有心人,留心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试题)例7路桥区第一册期末试题这个学期,接连下了两场雪。(1)雪是水的_______态,它属于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小妍同学说“下雪的时候不觉得怎么冷,化雪时好象更冷一些。”你认为这仅仅是她的心理作用还是确实化雪时气温较低?请说说其中的科学依据。(3)两天后是星期六,小妍乘汽车去看望奶奶,在路上,看到山南边的雪已融化了,而山北面却仍有好多白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妍的爸爸刚从气温为—30℃的哈尔滨看冰灯回来。他说,看冰灯时他感觉鼻孔里有硬硬的东西,用手一摸,原来是小冰凌!关于小冰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C、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D、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例8路桥区第三册期末试题教室里有四盏日光灯,墙上只有一只开关。合上开关,灯全部亮;断开开关,灯全部熄灭。当一盏灯的灯管变黑时,合上开关,这盏灯不亮而其它灯仍然亮。关于灯和开关的连接,判断正确的是()A、四灯串联连接B、四灯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C、四灯并联,开关接在干路上D、四灯并联,开关接在其中一个支路上例9路桥区第三册科学期末试题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引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A、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B、乘汽车上山时不断地有人放出“肠中之气”C、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非常硬D、在山顶喝了大半瓶的纯净水,盖好瓶盖后带下山,瓶子瘪了耗牛的“底盘”比家乡的水牛底例10路桥区第三册科学期末试题小妍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她感到耳朵有点疼,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_______。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象无垠的雪原!这时,舱内屏幕显示:高度10800米。地面阴雨绵绵,高空中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屏幕上还显示,外面温度为—15℃,你推测为了客舱内旅客舒适,飞机上还应有什么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运动的角度考虑,飞机飞得这么高有利于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路桥区第二册科学期末试题假期里,小妍终于到上海体验了乘坐磁悬浮列车的全过程。车开动了,只见屏幕上显示的速度不断上升,直至431千米/小时,随即又逐渐减小。(1)车厢里有人惊叫:“431千米/小时!这么快啊,我们现在比超音速飞机都快了!”你认为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科学素养的养成)(2)从起点站龙阳站到终点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千米,行驶只要7.5分钟,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3)为把车厢“悬浮”起来,轨道必须对车提供一个什么方向的力?若车的质量为2×104千克,请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与重力平衡的力。联系实际设计试题,尽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命题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操作起来不太容易。因为:①问题既要来自于实际,又要适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不容易找到;②找到了这类问题,由于实际问题比较复杂,为了适合于学生,需要作一些简化,稍不留神,就容易顾此失彼。解决方法:(1)多留心,多观察生活,忌闭门造车。科学教师应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怀着好奇心,遇到一些现象追根究底。人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人的天性。一个小孩趴在地上追寻蚂蚁的行踪和一群科学家寻找新的粒子都是探究活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考察中,处处都有好素材。(2)要编制出联系实际的好试题,需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向精通某实际问题的人员请教、查阅资料或者动手实验。2、课外书籍中有大量好题材研究性学习、理化生课外小实验例12路桥区第四册科学期末试题我们试着做一个游戏: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硬币的上端阳(填“合拢”或“分开”)。这是因为硬币被,且两个硬币的上端(填“异”或“同”)名。3、把课堂中暴露的问题编成试题例13路桥区第三册期末试题有这么一道题:在导体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导体的电阻多大?当两端加12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又是多大?小柯解答如下:第一次R=U/I=4V/0.5A=8Ω;第二次R=U/I=12V/0.5A=24Ω。同学小妍说,这是错误的,因为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第二次阻值应不变。小柯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有点搞不清:第二次也是根据R=U/I计算的呀!你认为第二次公式R=U/I还适用吗?_______________。小柯的第二次计算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者曾到一个学校上课,上的是一节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复习课。我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测试生活中的一些液体是否导体。学生设计的方案有两类,已突破了课本上用小电灯测试的方案,但是,用电流表测试的方案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发生了短路。我觉得同学们能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因此就在课堂上让他们在交流方案的基础上作评价和改进。根据这一真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