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综合练习6班别:初一()班姓名:学号:成绩:里水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综合练习(6)1.材料一:唐太宗常引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又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贞观政要》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材料四: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拨翟,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卷,非但人得荐士,亦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是,累朝赖多士之用。——陆贽《陆宣公翰苑集》(1)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1分)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1分)(2)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1分)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1分)(3)材料三中的“上”是指谁?(1分)“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1分)(4)材料三中的“上”是如何“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2分)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1分)(5)材料四主要反映了武则天采取的哪一政策?(1分)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与材料三“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分)(6)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唐朝前期的三位皇帝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政策?(2分)2.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分)(2)材料二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6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4分)3.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图示解析】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1)图一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2分)【图片赏析】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2分)【史料分析】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3)图六和图七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七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2分)【历史感悟】(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4.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二分别是谁?主要事迹是什么?(4分)(2)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分)(3)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4分)(4)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他们有相同贡献的人?(2分)5.读图回答问题:(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哪一年?比欧洲早了大约多长时间?最远到达什么地方?(6分)(2)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5分)(3)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发展。但中国在郑和下西洋后,为什么海上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5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里水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综合练习(6)•答案1.(1)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2)贞观之治;因果关系,唐太宗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实行新政。(3)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4)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开元盛世。(5)发展科举制度,重用人才。承上启下,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6)重用人才。2.(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3.(1)长安。(2)指南针。(3)郑和下西洋。(4)综合国力衰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1)戚继光:荡平浙江、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2)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2分)(3)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不为名利、英勇奋斗、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4)康熙、乾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5.(1)1405年;早半个多世纪;非洲东南沿海和红海沿岸。(6分)(2)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5分)(3)郑成功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利益,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明中后期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造成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断的最主要原因。(5分)里水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综合练习(6)•答案1.【解析】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及对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所以担心人民推翻他的统治,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推行贞观新政,加强国家统治,以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据以上分析回答第(1)、(2)题。因为“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链接唐玄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及出现的治世局面回答第(3)、(4)题。通过材料四中的“欲收人心”“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可知武则天重用人才,大力发展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据以上分析并链接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积极影响回答第(5)题。归纳唐朝前期三位皇帝的用人之道,可以看出都注重选拔、重用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以此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据以上分析回答第(6)题。答案:(1)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2)贞观之治;因果关系,唐太宗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实行新政。(3)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4)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开元盛世。(5)发展科举制度,重用人才。承上启下,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6)重用人才。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可以判断墨子主张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根据材料二的描述可以直接判断涉及的是科举制度。结合科举制度的基础知识回答第(2)、(3)题即可。答案:(1)不论贵贱,选贤用能(或尚贤)。(2)科举制度。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3.【解析】结合丝绸之路的路线回答第(1)题,其起点是长安。结合中国四大发明及影响可知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据此回答第(2)题。根据图六、七中的文字信息可判断两幅图片反映了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联系明清帝国实行的闭关政策及国势衰微来回答第(4)题。通过学习可知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往,归纳上述事件的共同影响回答第(5)题。答案:(1)长安。(2)指南针。(3)郑和下西洋。(4)综合国力衰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1)戚继光:荡平浙江、东南沿海的倭寇(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2)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2分)(3)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不为名利、英勇奋斗、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4)康熙、乾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5.(1)1405年;早半个多世纪;非洲东南沿海和红海沿岸。(6分)(2)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5分)(3)郑成功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利益,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明中后期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造成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断的最主要原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