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与金融》目录CONTENTS01重商主义02绝对成本理论03比较成本理论04要素禀赋论05新贸易理论01重商主义0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经济思想货币差额论贸易差额论0101重商主义贡献03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的观点是错误的。缺陷04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02绝对成本理论0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1776年发表了代表性著作《国富论》,批判了重商主义,首次提出绝对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解释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系统全面地论证了市场机制发生发展的机理,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其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与《国富论》01•财富的定义与增长途径财富≠金银,真正的社会财富是由货币购买的货物。国民财富增长的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增加劳动数量。02•国家干预与增强国家实力的关系国家干预使一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金银大量流入,国内货币流通量增加,商品价格上涨,本国出口商品竞争能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金银从国内流出。•对外贸易的目的认为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在于金银,而是获得货物。应利用各国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对重商主义的批判0202绝对成本理论02绝对成本理论03假设条件•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充分就业;•交易对象是最终产品;•生产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和产品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1.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商品交换中获得贸易利益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效率。022.国际分工的原则是集中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产品每个国家都按其具有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对所有的参与国家都是有利的。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优势或后天即得优势有利的自然或后天优势可以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品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国际分工理论0402绝对成本理论02绝对成本理论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120170葡萄牙1801110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2.770+120葡萄牙2.37580+110国家酒产量(单位)毛呢产量(单位)英国11.7葡萄牙1.375105例证分析02绝对成本理论结论与局限性06局限性: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否则将失去贸易竞争的资格。对于两种产品都处于劣势的国家,没有资格参与贸易;对于两种产品都处于优势的国家,没有必要参与贸易。这就成为了绝对成本理论的最主要的缺陷。结论: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各国集中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样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主张自由贸易03比较成本理论0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书以比较优势原理补充与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因此人们将他和斯密并称为自由贸易学说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01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考虑两个国家两个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03比较成本理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均衡的交易对象是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假设0203比较成本理论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120170葡萄牙1801110总计22002190国家酒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单位)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00+120)/100=2.2100+120葡萄牙(80+90)/80=2.12580+90总计2.1251702.2220国家酒产量(单位)毛呢产量(单位)英国11.2葡萄牙1.1251例证分析0303比较成本理论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04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方法论上的缺陷,即以静态的短期的观点分析问题,缺乏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利益,为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服务。评价:相比于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它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想参加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做了理论上的证明。这种思想是现代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重要动力。04要素禀赋论04要素禀赋论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生产要素价格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生产要素价格指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供给。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要素禀赋01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要素充裕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要素密集度相关概念04要素禀赋论02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假定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不存在交易成本交易对象是最终产品而非生产要素假定两国消费偏好无差异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均衡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假设04要素禀赋论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的国内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一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它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1234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各国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03主要观点04要素禀赋论H-O理论核心思想(狭义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是由其要素充裕度决定的。应出口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各国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并部分地弥补由于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国际间生产要素分配不均的问题。04要素禀赋论不同国家的不同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必然会导致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均等化。这是因为在多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有差异时,国际贸易仍然会继续扩大发展,这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直到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为止。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0404要素禀赋论对H-O理论的评价05局限性:(1)理论的假设条件均为静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2)理论未涉及国际贸易中基本的分配结构是否合理公平的问题。(3)理论与当前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积极方面:(1)分析物物交换→分析货币价格(成本);(2)正确指出成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3)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从供求关系出发,分析整个国家的价格体系。04要素禀赋论1947年1951年出口进口替代出口进口替代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2,256,8002,303,400劳动(人/年)182.313170.004173.91167.81资本/劳动13,99118,18412,97713,726里昂惕夫之谜06表美国出口货物和进口替代物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与1951年的出口货物和进口替代物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需求对要素禀赋论进行验证时得出了反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2)人力资本论(3)贸易保护学说(4)自然资源学说05新贸易理论05新贸易理论1961年,英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技术差距论01新贸易理论CHECK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05新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说0201~tt新生期():高投入、高风险、高成本、生产技术不确定、产量较少。处于垄断地位。成长期():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产品在国内外普遍接受,国外需求产生,开始出口,新技术未扩散到国外,创新国仍保持比较优势。成熟期():生产技术成熟并扩散到国外,竞争加剧,产品由智能型变为资本密集型,经营管理水平与销售技巧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一般发达工业国均有比较优势。销售下降期():产品高度标准化,国外生产者规模经济大量生产,可满足本国需求。创新国失去竞争优势,出口量持续下降。让与期():创新国完全丧失比较优势变为净进口者,低工资的非熟练劳动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具有一定工业化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占优。12~tt23~tt34~tt45~tt05新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又称需求相似理论、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提出的。他认为,偏好相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越容易产生贸易。偏好相似理论03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偏好相似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05新贸易理论产品的差异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偏好相似使产业内贸易发展倾向更强产业内贸易理论04产业内贸易:指统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贸易伙伴间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部门的产品,又称水平贸易。05新贸易理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一国的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而国际竞争优势取得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并且一国的宏观竞争机制对其能否取得国家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决定作用。0505新贸易理论要素推动阶段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第一阶段投资推动阶段竞争优势源于资本要素第二阶段创新推进阶段竞争优势源于创新第三阶段财富推动阶段依靠过去长期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维持经济运行第四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四个阶段THANKYOU!《国际贸易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