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综合测试卷(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39分)一、选择题(18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连辟.(bì)公府鳏.(ɡuān)寡孤独刬.(chuǎn)的恁.(nèn)的B.残羮.(ɡēnɡ)冷炙冠冕.(miǎn)堂皇恓.(xī)惶盆缶.(fǒu)C.前合后偃.(yǎn)武卧啮.(shì)雪檠.(qínɡ)弓弩阏氏.(zhī)D.苌.(chánɡ)弘化碧丈人行.(hánɡ)左伊秩訾.(zī)国粹.(cuì)解析:“啮”读“niè”。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怄气前踞后恭羽扇纶巾不能框得太死B.桥礅横渡长江戳穿阴谋家在虾蟆陵下住C.涣散嘉宾满座拾人牙慧金銮殿上坐皇帝D.帐本殚精竭虑擢发难数睁着眼睛发愣解析:A项踞—倨,B项礅—墩,D项帐—账。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组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海淀内引外联,开拓进取,正缔结着旷古________:聚四海,连五洲,吞吐八方风云。②新区位于城乡________部,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混乱的地方。③台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又一次被彻底粉碎了,让他们________去吧!A.因缘结合懊悔B.姻缘接合懊悔C.姻缘结合懊丧D.因缘接合懊丧解析:“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姻缘”指婚姻的缘分。“接合”指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指发生某种关系。“懊丧”指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懊悔”指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答案:D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文明奥运,需要文明的观众;奥运文明,也在提升观众的文明。坐上比赛看台,你就是形象大使,就是一个民族过去、现在、未来文明的象征。B.党的富民好政策只有长期不变,给农民的实惠只增不减,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种好粮、卖好价钱,这样才能实现大地丰收、粮食满仓。C.“三驾马车分设,分工不分家,我们之间扯皮的事很少。”中国冶金赛迪公司党委书记戴祯庆说:“关键在于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做到相互信任,团结协作。”D.光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通过了包括四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评审,标志着中国光谷正式吹响了第二次创业的《集结号》,进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解析:B项“让农民……卖好价钱”中的三个顿号改为逗号,因为是短句间的停顿;C项“三驾马车”应该加上单引号,“说”之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D项书名号和双引号应该互换,因为句子中的“集结号”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作专有名词用。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世间,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言而无信、语无伦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B.他对人毫不同情,说话那样刻薄,让人接受不了,真是诛心之论....。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D.“英模”们在本场报告会上充满激情的演讲让每一位在场的官兵声泪俱下....,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解析:A项,语无伦次,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B项,诛心之论,指揭穿动机的评论。D项,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怒山这种极为特殊的高山峡谷中建电站,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移民问题远远小于其他人口密集的江河地区建设水电站。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C.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向记者和矿工家属们讲述了当时的一幕。D.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解析:A项表达错误,应删去句末的“建设水电站”;C项前后矛盾,既然“遇难”,又何以“幸存”?D项前后不搭配,应说成“昆明的三月是……季节”。答案:B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9分)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厥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它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7.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解析:由第一段可知,D项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答案:D8.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厥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解析:该题信息涉及第二、第三、第四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致”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答案:D9.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解析:D项信息涉及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影响”,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答案:D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辜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选自《史记·张仪列传》)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楚相亡.璧丢失B.因而数让.之曰谦让C.始吾从若.饮你D.我顾且盗而.城你的解析:B项“让”意为“责备”。答案:B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祸焉B.此在吾术中而.不悟青出于蓝而.青于蓝C.以.子之材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张仪之.来也句读之.不知解析:A项“始”分别为起初/才;B项“而”均为转折连词;C项“以”分别为凭/因为;D项“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