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教务处2014年4月目录1.特色专业建设点.....................................3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3.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84.精品开放课程......................................105.优质课程..........................................136.合格课程..........................................157规划教材...........................................178.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99.教学研究项目......................................2110.教学成果奖.......................................2411.教学成果推广项目.................................253特色专业建设点一、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根据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专业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鼓励校企、校地、校际紧密合作,创新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以支持在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基地、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紧密合作的特色专业建设。二、遴选名额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从全校遴选3个左右进行重点建设,每个学院限报1个,建设周期2年,建设经费6万元。三、建设内容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45.通过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每个特色专业点要根据专业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相比优势明显。四、申报条件1.特色专业应由学院先期建设,学校择优重点建设。2.在遴选过程中,重点扶持一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急需但目前培养能力明显不够的紧缺专业,包括前瞻性地培育一批未来若干年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3.在特色专业的申报过程中,各专业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总体定位,以培养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为主要目标之一。4.申报专业应通过合格专业验收或合格专业立项建设。五、报送材料《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5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建设目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我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国家战略需求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专业;参与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专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地矿等行业相关专业;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及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二、建设内容1.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6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5.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三、申报范围与条件1.申报专业必须满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二级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2.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3.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4.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四、评选数量本年度拟遴选建设3个左右校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建设点,每个学院7限报1个,项目建设周期3年,建设经费10万元。五、申报材料《滁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8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一、建设目标通过停招停办就业率低、布点较多、生源不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改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重点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我省及滁州市重大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二、评选数额本年度拟立项4个左右新专业建设项目,每个学院限报1个,建设周期4年,建设经费10万元。停招、停办本科专业数量,依据各单位申报材料论证确定,论证通过后推荐申报省级振兴计划相应项目。二、建设内容新专业建设项目应依据学院制定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专业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自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进行建设。四、申报条件1.申报新专业建设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1)能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或填补我省专业空白点,对优化我省学科专业结构有重要贡献。(2)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列入学校“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条件保障到位,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3)是近五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具有前期工作基础。2.停招、停办本科专业鼓励学院停招、停办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率低的专业,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学校予以经费资助,用于师资转型发展、实验室及实训9基地改造等。五、申报材料1.新专业建设项目:《滁州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专业建设相关支撑材料。2.停招、停办专业:《滁州学院停招停办专业申报分析表》纸质材料1份、电子稿及相关支撑材料。10精品开放课程一、建设目标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旨在推动我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二、建设内容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我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建设目标。申报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拟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三、申报范围与条件(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申报课程必须是本科课程。申报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在我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112.申报课程应已建有课程网站(或相关材料已上传至毕博系统)。课程网站应提供该课程最新的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每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价。3.课程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4.申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的畅通,在5年内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在2至3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课程要求(1)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2)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3)课程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2.主讲教师要求(1)课程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鼓励“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名家及特别优秀的“教坛新秀奖”获得者主讲视频公开课。(2)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