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业1答案一、词汇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多大数额,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国际金本位制瓦解之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制度。是1944年在布森林协定基础上建立的以美圆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或特征: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圆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IMF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浮动汇率制:是指是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征信:其具体含义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利息: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率: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收益资本化: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事物,也能算出资本金额或价格,这就是资本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二、判断题正确:356781117其余错误三、单项1.C2.B3.D4.D5.A6.A7.C8.C9.C10.C11.B12.D13.C14.A15.B四、多项1.AE2.BCDE3.AD4.DE5.AB6.ACE7.BC8.ACE9.ACE10.AB11.ABD12.ABCDE13.BCE14.ABE15.ABCE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1)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表现。(2)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2.为什么要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见《学习手册》12页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流通中。(3)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4.汇率如何决定问题?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制度?一、汇率的决定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是由其含金量的大小决定的,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的波动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在信用货币流通制度初期,各国参照过去金币含金量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汇率主要是由纸币法定含金量的对比决定的。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因此,当前凡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等,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能引起汇率的变动。二、1994年以后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制度框架:☆银行结售汇制度与银行周转头寸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制度;☆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绩效是显著的。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了稳定,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是促进了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其次,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10多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威信,还降低了进出口交易的成本。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第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初衷相悖,一定程度的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第三,现行结售汇制造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割,迫使企业只关注国内的结售汇价,而无需理睬国际市场汇价的变动。从而削弱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5.何谓利率市场化,请结合实际谈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1)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2)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迫切要求我国中央银行放弃使用直接调控工具,而以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取而代之。但任何一种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市场化的利率是前提条件。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央行灵活有效地运用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一大障碍。换言之,管制利率是当前货币政策部分失效的原因之一。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已势在必行。不仅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方面来说,而且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方面,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上,都有必要实施利率市场化。(3)我国中央银行已经初步设计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坚持渐进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先放开农村,后放开城市;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作业2答案一、词汇金融风险:资金融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可能损失就是金融风险。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主要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在证券公司的称谓上,各国有所不同,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是投资银行,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和我国则称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不同的分类。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1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短期资金多在流通领域起货币作用,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另一个是有价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股票: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证券行市: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股票价格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的出的数值。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二、判断题正确:2341219其余错误三、单项1.B2.CD3.A4.B5.A6.D7.C8.B9.A10.B11.B12.A13.C14.D15.D四、多项1.BC2.ACE3.BCDE4.ACD5.AD6.ACDE7.BCD8.ABCE9.ABE10.ACDE11.ACD12.AE13.AC14.AD15.BCD五、分析题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经营对象是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金融机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则是货币的收付、借贷。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不同: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一般经济单位: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这种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的。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3.如何理解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