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来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布时间:2012-01-292011年1月13日,为配合2012年市两会顺利召开,“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委农工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石柱介绍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的“1+6”先行先试新政策和批复的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为科技北京建设和首都发展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地位更加突出按照首都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中关村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企业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预计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全年实现总收入19278亿元,同比增长20.9%,2008年金融危机后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速。企业实现技术收入2970亿元,同比增长20.2%。计算机和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对首都“十二五”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示范区新创办生产型和研发型科技企业近4000家,数量比往年增加近千家。由大学科技园、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组成的各类孵化机构超过100家,孵化总面积超过13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0余家。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者,形成了系列创业、天使投资等创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了区域创业水平和层次向高端化发展。在创新创业热潮带动下,示范区创新投入和产出快速增长。2011年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超过750亿元,增长近20%。专利申请量达到1.9万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万件,增长约30%。新创制标准211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89项。企业做强做大明显加快。中关村针对不同阶段企业发展需求,集中政策资源,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十百千工程”和“瞪羚计划”,在人才、项目、土地、金融、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示范工程、重大工程等方式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军队采购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达到50亿元。2011年,示范区新增总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140家,总数达到1550家,其中,百度、凡客、中国普天等近百家企业收入比去年翻一番;新增过十亿元企业约50家,新增过100亿元企业约10家。二、体制机制先行示范,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更加显著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同意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中关村迈出了新一轮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统筹优化全市创新资源的新机制,推动首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始终走在最前面。创新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下设8个具体办事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参与平台工作,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重点围绕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共同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联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集中办公、主动受理、联合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依托创新平台,北京市与科技部等6部委分别建立了部市会商机制,与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海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六项新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加快协调推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中央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6项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激发了科研单位、企业和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政策引导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目前,示范区实施股权激励单位近500家;500余家企业享受了税收试点政策,910家企业的4868个项目通过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1235个重大项目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1364家企业递交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报材料,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贯彻落实示范区条例,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以示范区条例贯彻落实为核心,优化完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市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释义》编制工作,从立法背景、工作现状、政策措施等方面,逐条、逐款对条例予以解释,已正式印刷出版。加快制定配套文件,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完成修订和新制定32项配套政策文件,完善了示范区条例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了示范区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优势持续增强围绕国家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依托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培育产业集群,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依托部市会商机制,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加大对我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北京市单位承接重大专项约占全国50%,获得中央经费约11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项目61项;科技部共支持科技计划、条件平台和研究中心项目1600余项,建立了“直通车”的项目报送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项目165项;确定了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约75.4亿元。统筹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项目300余项,安排统筹资金共100亿元,资金支持模式实现了由各部门独立支持向多部门统筹协同支持转变,支持方式由补助、贴息向股权投资、共享知识产权等方式延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芯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全球首套商用液体安全检查系统、国内首款双核1.5GHz智能的小米手机、TD-LTE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多系统多频率高性能导航定位SoC芯片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惠及首都民生和产业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挥领军作用,策源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中关村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约占全国的40%,其中80%辐射到京外地区。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围绕首都打造战略发展高地,研究制定了优化“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两城两带”的空间规模和布局规划,通过研究制订产业指导目录、建立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政策措施,逐步调控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编制了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组织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建设了37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特色产业创新园项目,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实施产业化。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15家中央企业项目已开工建设。推进南北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协调推进落地重大项目157项。四、核心创新要素优化聚集,人才特区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全国按照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中关村积极聚集整合核心创新要素,加快建设人才特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力聚集创新人才和科技金融资源,为首都世界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人才特区建设开局良好。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支持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特区,中组部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支持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13项特殊政策,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行动计划。中关村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申报和中关村“高聚人才”认定工作。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467人,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8.2%,227人入选了“海聚工程”。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梳理了人才特区各项政策办理流程,建立了全程跟踪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及项目进展的工作机制,开展了校企人才互动和双向兼职试点。积极推动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建设,已确定首批入驻企业。加快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预计到2013年将建成近2万套,目前第一期已启用6045套。通过建设人才特区,中关村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拥有博士学历人才1.3万名;硕士学历人才12.8万名,其中2011年新增1.5万人,同比增长11.7%。通过人才特区的引才聚才作用,进一步发挥首都人才发展优势。科技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为推动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科技部等8个国家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对中关村在国家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一致共识。以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中关村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企业上市和股份代办系统挂牌企业数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2家;其中境内创业板44家,在创业板形成了“中关村板块”。2011年新增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挂牌企业24家,累计挂牌及通过备案企业104家;试点工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推动担保融资,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科技金融保险等试点,15家商业银行设立了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推动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中关村创业引导资金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了17支子基金,合作规模累计64亿元;2011年,已披露的中关村创业投资案例300多个,投资金额约300亿元,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全国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