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协调发展理念的浙江新实践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要正确把握协调发展所蕴含的方法论,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善于统筹兼顾,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整体性。■补短板,有一个确立什么样的标杆的问题。我们自觉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使命,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精准聚焦找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不断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坚持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全面小康成果。注重城乡区域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联网的公用设施体系。■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现象,表面看是发展问题,根子在体制机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加快完善有利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逐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近期,浙江省委组织中心组深入学习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认识到,浙江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发展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必须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高质量、均衡性”上取得新成绩。一、全面准确把握协调发展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协调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清醒认识“木桶”效应,牢牢把握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准确理解“三个统一”,牢牢把握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三个统一”揭示了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要辩证运用均衡发展战略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既着眼于发挥优势,使长板更长更厚实,又致力于补齐短板,实现现有劣势向后发优势的转化。正确处理“三对关系”,牢牢把握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去处理问题。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要正确把握协调发展所蕴含的方法论,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善于统筹兼顾,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整体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我们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协调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解决我省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拓发展新境界。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注重协调发展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0年的2.42缩小到2.07,远低于全国2.73的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设区市与最低的设区市,人均生产总值之比从2010年的2.46∶1缩小到2.21∶1。以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为抓手,推进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脏乱差的城乡环境、低小散的经济结构,是影响浙江协调发展的瓶颈制约、痼疾顽瘴。近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打出了一套以治水拆违为重点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面清理垃圾河、黑臭河,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切实解决了城乡区域发展中存在的无序低效现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把省域作为一个大城市谋划,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省形成了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以欠发达县集体“摘帽”为动力,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浙江能否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在欠发达地区。这些年来,省委相继出台8个欠发达地区扶持政策,支持26个原欠发达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4年底,26县发展水平均已超过全国县域发展平均水平。为此,2015年初,省委作出对26县实行集体“摘帽”的重大决策部署。“摘帽”后将不再区分发达与不发达,而更关注工作的先进与落后。以全面消除“4600以下”贫困现象为标志,决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2012年,浙江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40%的比值确定扶贫标准为4600元。近年来,我们根据这一标准,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攻坚力度,切实做到发展促增收、改革促增收、帮扶促增收。到2015年底,全省全面消除“4600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做到一个也不掉队。以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切实地惠及全省人民。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全省所有县(市、区)公办学校实现零择校并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推进医学人才和城市医院“双下沉”,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两提升”,形成“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县级医院皆有专家”的良好局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同时,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实行“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有力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和优化组合。以“两富”浙江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协调发展,不仅要“富口袋”,而且要“富脑袋”。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旗帜鲜明地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化开展“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三、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深入推进浙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补短板,有一个确立什么样的标杆的问题。我们自觉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使命,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精准聚焦找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不断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全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夯实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目标牢牢锁定在第一方阵,把抓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紧紧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全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努力打造各要素综合集成、各环节紧密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链,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无论是城乡协调发展,还是区域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要把交通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实施“5411”交通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等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引领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打造“全省1小时交通圈”,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向26个原欠发达县覆盖、城市交通设施向农村延伸。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没有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协调。要全面实施美丽浙江建设行动,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入持久推进污水、洪水、涝水等“五水共治”,切实加大治气治土治垃圾工作力度,强化源头治理、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建立及时发现和处置的依法治违长效机制,整体推动平原绿色、山地造林、绿道网建设,决不把污泥浊水、违法建筑、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全力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仍然是推动浙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和重点之一。到2015年底,浙江已经全面消除了省定“4600以下”贫困现象,但低收入农户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他们的收入上不来,发展协调性就难以真正实现。要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增收渠道,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平均增幅,确保一个都不返贫。继续支持26个原欠发达县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推动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同步实现高水平小康。全力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坚持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全面小康成果。注重城乡区域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完善城乡联网的公用设施体系。注重老少人群均衡,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学前教育水平。注重政府市场齐抓,大力实施政保合作项目,用保险的办法实现民生托底。全力补齐改革落地短板。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现象,表面看是发展问题,根子在体制机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加快完善有利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逐步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杭州、宁波等四大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制定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差别化财政、人口、产业、环境等综合配套政策,塑造以海洋经济区、四大都市区、生态功能区为基本架构的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