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是怎么炼成的——旧日海高级将领晋升的路径=viewthread&tid=1872338#lastpost国务顾问1、江田岛期数由于日本旧陆军、旧海军建成初期就有很强的门阀特点,甚至号称“长州的陆军,萨摩的海军”,明治时期陆军高层将领全部出身于长州,而海军高层将领则全是萨摩的。由于长州和萨摩历史上长期有矛盾,所以日军旧军队中海陆军矛盾也非常激烈,甚至到了彼此互相视为第一大对手,以至于超过敌国的状态,这一点,对日本二战战败有着相当重要的因素。为了改变这一弊端,无论日本旧陆军还是日本旧海军,为了打破门阀制度,采取了一切以军官在基础军官学校的毕业成绩和届数来排资论辈决定军官任职和晋升的几乎变态方法决定军队人事安排,以此消灭陆军、海军内的“山头主义”。对日本军官来说,他们在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兵学校的毕业排名和毕业届数,几乎决定了他们一辈子。你一辈子能有多大成就,能到那个级别,能任那个职务,在毕业时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对于每届的最优秀学生来说,决定他们任职的首要因素就是江田岛期数,下面就拿开战时的联合舰队作例子:===============================1941年12月1日(战前编成)第1舰队司令高须四郎中将第2舰队司令近藤信竹中将第3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第4舰队司令井上成美中将第5舰队司令细萱戊子郎中将第6舰队司令清水光美中将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第11航空舰队司令冢原二四三中将南方派遣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中将===============================近藤信竹、高须四郎都是35期,南云忠一、冢原二四三、高桥伊望、细萱戊子郎、清水光美都是36期,小泽治三郎、井上成美都是37期。很明显可以看出,当时联合舰队的年功序列排序是36期当道,所以唯二两个35期的分别担任最重要的以战列舰为主的第一舰队、以重巡洋舰为主的第二舰队司令。36期的分别掌管航空母舰为主的第一航空舰队、岸基航空部队为主的第十一航空舰队、在菲律宾作战的第三舰队、在北方警备的第五舰队、潜艇部队为主的第六舰队,在关岛作战的第四舰队和在马来亚作战的南遣舰队实力最弱,则由37期的小泽治三郎、井上成美担任,虽然在舰队司令之中是最差的,但在37期中也是佼佼者了(与此同时,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是32期,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是28期,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是32期,与联合舰队平级的几个镇守府司令是33到35期)。次年成立第八舰队,按期由38期的山川军一担任;同年,作为主力舰队的第三舰队司令,开始由37期的小泽治三郎出任。1943年成立第九舰队,由39期的远藤喜一担任;同年,作为主力舰队的第二舰队司令,开始由38期的栗田健男出任。由此可以很明显发现日本海军内部,主力舰队、一般舰队、次要舰队司令之间年功序列,按照江田岛期数一轮轮排下来的明显次序。直到日本战败,日本水面舰队司令的起板价还是39期,而且就原忠一、伊藤整一、志摩清英、远藤喜一等几个,只有岸基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才有少数资格特别老或者后台特别硬的40期任司令(如任过军令部第一部长及两次出任联合舰队参谋长的福留繁、贵族醍醐、黄金假面宇垣缠等),因此我一直对“山口是山本公认的继承人”深感疑惑,怎么可能让40期的当32期的继承人?历史上,接替山本的2任联合舰队司令都是33、34期的。连37期的小泽当联合舰队司令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连晋升大将都不敢,按照年功序列的规定,山口直到战败,估计连舰队司令都当不上,很有可能还停留在主力舰队的战队司令一级上。2、吊床号江田岛期数决定的只是每届最优秀学生的任职次序,而吊床号则直接决定了军官们是否能达到这个层次。如果你毕业时吊床号居前,则你必然能当舰队司令甚至能晋升大将,只不过遇到比你早毕业的前辈你需要让一下,晚几年而已。而如果你吊床号不靠前,则就决定了你基本不可能当舰队司令,遇到吊床号靠前而期数比你后的后辈,你也必须让位,甚至因为他的上位,你还必须提前退役给他腾位置。目前日本的公务员也采取这一制度,同期考入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如果同一届中有人当上了局长、常务次官这类高级职位,其他人都需要辞职离开。俞天任先生的《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中对这个问题举过2个例子:一是1930年伦敦军备会议以后日本海军大裁军,有不少大佐一级军官提前退役,就按照吊床号区别待遇,如果吊床号靠前,则让你先晋升少将后再退役,这样面子和退休金都保住了,如果吊床号靠后,就对不起了,直接让你退役,既没面子退休金也少了很多,而且大家都认为公平合理,谁让你当年不用功来着?二是1945年小泽治三郎当上了最后一任联合舰队司令,但小泽治三郎的吊床号太低,只有45,日本大本营按照惯例,让吊床号26的海兵校长小松辉久、吊床号37的大凑警备府司令后藤英次退役,吊床号21的南东方面舰队司令草鹿任一、吊床号41的南西方面舰队司令大川内传七脱离联合舰队序列,直属海军大本营指挥。3、担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日本旧陆军有陆军大臣、总参谋长、教育总监等三大要职,日本旧海军也有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担任这三大要职的条件除了排资论辈已经轮到你这个期数,你的吊床号也居前两个必要条件外,还必须看你的任职情况。除了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之间互相转任外,能提升这三大要职的,除了老资格暂时退下来的军事参议官外,就只有横须贺、吴连个最重要的镇守府司令(1942年南云卸任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回国任佐世保、吴镇守府司令,许多人不明就里以为他是因为在圣克鲁斯一战损失太大被56赶走,其实他是晋升,镇守府司令和联合舰队司令平级,高于其他所有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二把手(第二舰队司令)、海军省的二把手(海军次官)、军令部的二把手(军令部次长)。其中,大正4年加藤友三郎出任海军大臣8年后,其后16任海军大臣,全部是军事参议官、联合舰队司令、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吴镇守府司令4个职位出的。同期的8任海军军令部部长,也全部是军事参议官、海军大臣、联合舰队司令、吴镇守府司令4个职位出的。联合舰队司令则来路杂点(毕竟地位比海军大臣和军令部长低),同期15任司令,除了海军大臣出任的一任外,横须贺镇守府司令5个转任最多,海军次官3个,第二舰队司令3个,吴镇守府司令2个,军令部次长1个。所以,要当上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你必须担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吴镇守府司令、海军次官、军令部次长、第二舰队司令5个职位中的一个,而且只有前两者可以出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担任后三个只能当联合舰队司令,不能直接出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当然,还有一条熬资格的路,那就是成为海军公认的最高层人物,因为一时没有位置先让你担任军事参议官,不过这条路也几乎走不通,因为军事参议官没有一个能转任联合舰队司令的,只能出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而且历史上转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的军事参议官,在当军事参议官前,除了一位皇族外,都无一例外当过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以及能直接转任上述三大要职的5个最重要职位。曾有朋友问,29期的米内光政卸任联合舰队司令后为什么是28期的海军大臣永野修身担任,然后又直接交给32期的吉田善吾,故意绕开30、31期。其实答案很简单:30、31期的没有一个当时在这5个职位上,只能由28期的顶上。等到永野修身要卸任时,仍然没有30、31期的在这5个职位,而32期的吉田善吾担任第二舰队司令正好满1年,也只有他能担任联合舰队司令了。4、晋升大将刚才说到担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吴镇守府司令、海军次官、军令部次长、第二舰队司令5个职位中的一个,就有资格出任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不过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毕竟人数有限,不可能担任过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吴镇守府司令、海军次官、军令部次长、第二舰队司令都能当上海军大臣、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三大要职。不过同样有安慰奖,晋升海军大将的,除了三大要职之外,也基本上就是担任过这5个职位的人。例如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11任军令部长中,有4位元帅7位大将;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20任海军大臣(扣除重复任职的共15位),2位元帅13位大将;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16任联合舰队司令,3位元帅12位大将1位中将(小泽本来可以晋升大将,推辞了);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大正4年后一共30任(扣除重复任职的共28位),其中一半即14人当过海军大臣、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等三大要职,其余11位晋升大将,仅3人中将退役;吴镇守府司令就差一点,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28任司令(扣除重复任职的共27位)中,仅8人当过海军大臣、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等三大要职,其余11位晋升大将(其中追晋1人),有8人中将退役;28位军令部副部长,6人当过三大要职,15人晋升大将,7人为中将(其中小泽能晋升而不晋升,1945年5月后上任的2个还没轮到晋升的时候,还有1人任内病死,实际上就3人是中将退役);22名海军省次官,10人当过三大要职,7人晋升海军大将,仅5人为中将(其中1945年5月后上任的2个还没轮到晋升的时候,实际上就3人是中将退役);33名第二舰队司令,14人当过三大要职,12人晋升大将,7人为中将。以上8个职位可谓晋升大将的热门位置,相比之下,其他位置就差多了。镇守府中,除了吴、横须贺,其他镇守府差得更远,佐世保镇守府算好的,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30任司令中,仅5人当过海军大臣、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等三大要职,其余11位晋升大将,有14人中将退役;舞鹤镇守府江田岛毕业生担任的34任司令中,前后2个阶段差距巨大,大正9年前的10任,有2人当过三大要职(均为海军大臣),7人晋升大将,1人为中将;其后24人,仅5人晋升大将(而且都是因为转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第二舰队司令之类要职才能晋升大将的),其余都是中将退役。在几个舰队中,就第二舰队一枝独秀。其次是第一舰队:第一舰队一般都是联合舰队司令兼任,分开的时间不长,一共有14任司令,其中4人当过三大要职,8人晋升大将,仅2人中将退役(一个是江田岛2期的有马新一;一个是清水光美,因为陆奥号自爆沉没被撤职,大将无望了);第三舰队是负责对华作战的,前后一共15任司令,巧的是,1937年之前的7任,5名晋升大将,1937年后的8任,除了一名战死追晋大将外,没有一人晋升大将。这和我国抗战坚决,日军对华作战每况日下息息相关;其他的4、5、6、7、8等等舰队,成立的时间很晚,许多舰队司令还没熬到资格,因此也没有晋升大将的希望。其他的海军高级职位,晋升大将的希望更是渺茫了。而且晋升大将,完全是按照江田岛期数来排的。等上一届能晋升大将的人都晋升了,再轮到下一届。而且如果是批量晋升几个的,往往基本是某一届的,再加上一个下一届最优秀的,也是放个信号“这一届的人这次没有晋升已经没有希望了,你也自己有数了”,往往就是暗示这一届的中将们可以准备退役了。排资论辈下来,到1945年,36期的已经全部晋升完,轮到37期的最优秀者井上成美。37期之后的,除了战死后追晋大将的,没有一个能够晋升的。以至于37期的小泽治三郎按理说能够晋升大将,他也坚决推辞,真实理由就是怕按照惯例期数和吊床号比他高的,在他晋升大将后都必须退役,这下海军就要更迭一大批舰队司令和高级军官,当时的日本海军,实在是经不起这番折腾了。5、追晋大将有许多海军中将,江田岛期数还没轮到,吊床号也不够高,能力也平平,一般是绝对晋升不到大将的,不过他们也有一条代价巨大的道路通往大将军衔:战死后追晋。根据日本的制度,军官因战事阵亡(含在战场上战死、兵败自杀、战伤不治的“战病死”等),一律可以追晋一级(许多人制作战死中国的日军将领录,其中有许多少将都是担任大佐联队长时被我军击毙后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不受资格的限制,例如莱特湾海战中瑞鹤号舰长贝冢武男1944年10月15日刚刚晋升少将,25日战死距离晋升少将仅仅有10天,照样追晋中将。有些资格老的军官,还能享受追晋二级的优待,比如大和号末代舰长有贺幸作,1940年11月晋升大佐,按照惯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