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深线客专07(004)1/18可动心轨道岔结构病害整治一、尖轨部分㈠位移不足病害病害表现:尖轨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整治方法: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直尖轨侧35#(181.2)、36#(191.9)及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如果不符合,尤其是181.2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0mm为宜;191.9处不能小,可以略大0.5~1.0,同样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特别重点检查尖轨后部(30#-34#枕)是否存在底部与滑床板是否有卡阻迹象,滑床板磨耗、明显发亮。整治方法:在尖跟35#枕轨下基本胶垫上部垫1-1.5mm的垫片,抬高尖轨以达到改善卡阻现象。3、检查整治尖轨滚轮。检查尖轨转辙部分滚轮状态,尤其是尖轨二动~尖轨跟范围的滚轮,是否与标准一致。整治方法:如果不符合标准,运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并来回操动道岔进行调试确认效果。一般情况,通过以上1-3项步骤均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4、检查整治三动密贴。如果不密贴、轨距偏小,而且电务钩头有调整空间必须进行调整。整治方法:如果电务钩头明显有调整加片的空间,就要和电务沟通调整。特别注意:电务尖轨第三动位置转辙机的最大扳动力标准为2832N,因此可以联系电务要求其带扳动力测试仪,检测其扳动力情况:如果距离最大扳动力标准还有足够空间就可以加片,而不是简单用脚踢、锤敲看沟头很紧就判断不能加片,应该以测试仪器数据来判断。另外:尖轨第一、第二转辙机处扳最大动力标准分别为712N、294N。5、检查整治尖轨1-3动范围框架尺寸和电务三个转辙机处的动程。检查二、三动尖轨密贴情况和尖轨1-3动范围框架尺寸,防止尖轨尖端~二动范围由于框架尺寸偏小、尖轨前部提前密贴到位,导致尖轨后部无法靠贴了;另外,电务动程不符合标准,也会影响尖轨密贴状况。整治方法:将尖轨框架尺寸按照标准达标,前提是将外直股方向拨正达标,再按照标准把每根轨枕的框架通过改动曲基本轨达标,同时必须兼顾直股轨距控制;电务尖轨动程不达标,要责成电务整改达标。6、检查整治尖轨硬弯和后部预弯不足。在以上整治基本到位情况下,局部还存在小轨距情况,就要考虑尖轨是否存在硬弯病害和预弯不足。检查整治方法:运用目测和一米钢直尺,对轨距有突变点前后进行观测、判断,找出硬弯点,然后使用弯轨器进行弯折调整。注意在弯轨作业时:必须要求电务将尖轨附属杆件全部拆除;弯轨作业每次弯轨操作宜小、不宜过量,可以进行多次反复弯轨,防止一次弯折量过大对尖轨产生伤损;在弯轨前必须检查尖轨表面情况,弯轨点前后有明显缺陷时不得弯轨处理;弯轨作业必须考虑轨温情况,要选择适度的气温进行。以上检查处理到位后,位移不足病害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就要考虑尖轨后部(三动~尖轨跟)是否存在出厂前预弯不足的病害。具体整治方法:通过弯轨来解决处理。弯轨作业必须要电务将尖轨上附属杆件全部拆除,弯轨注意事项同以上第6项,另外具体实施时要从三动~尖跟全部范围进行弯轨,弯轨作业时建议按照弯轨器长度的一半作为每次弯折作业点间距的控制标准,弯轨完成一遍后要检验效果,再确定下一步弯轨方案。㈡尖轨降低值病害病害表现:在曲基本轨18#枕(约为尖轨厚度50mm断面处)及以后钢轨顶面有列车碾压的光带痕迹(同时尖轨二动-尖轨尖有明显的侧磨痕迹),尖轨15#枕(约为尖轨35mm断面处)向尖端方向顶面有列车碾压的光带痕迹,在尖前易形成光带扭曲不良。另外,可以通过尖轨降低值仪器检测尖轨降低值实际情况,或者采取道尺初步检测尖轨降低值状况。原因分析:列车在转辙器部分通过时,尖轨一侧车轮踏面运行中存在从单点受力(尖轨顶面或者基本轨顶面)、两点受力(尖轨和基本轨顶面)、三点受力(尖轨顶面、基本轨顶面和尖轨作用边)的过渡问题,过渡过程中非单点受力的过渡段越长、越难保证车轮踏面和尖轨、基本轨同时提供的受力顶面吻合良好(即尖轨降低值设置不合适,尖轨顶面和基本轨顶面无法形成与车轮踏面坡率一致的轨顶坡,可能尖轨、基本轨形成的轨顶坡不在一个断面上,或是形成在两个平行平面),很容易产生不平顺状况,极易造成晃车。从不晃道岔尖轨过渡段的光带总结分析情况看,尖轨、基本对顶面共同受力段在16-17#枕范围为最优。同时,在转辙部分单点受力段(尖轨为18#枕及以后、基本轨为15#枕及以前),由于降低值设置不合适,使车轮踏面的不同半径接触到不应接触的尖轨顶面或者基本轨顶面,与轮对另一侧(在外直股运动的)车轮踏面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半径运动的情况不同步、不一致,造成轮对滚动一圈或者一定长度后,尖轨一侧车轮运动滞后于基本轨一侧的车轮,而由于轮对的刚性连接又迫使要两侧车轮要同步,因此尖轨一侧车轮的运动就呈现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并存,因而在尖轨作用边造成侧磨的痕迹和动态晃车现象。整治方法:1、打磨钢轨顶面消除不应有接触段的光带。重点对曲基本轨18#枕及以后部分顶面(直向行车碾压造成的)光带进行打磨处理(侧向有行车时要注意判别光带是否直向行车造成的),打磨后可涂抹油漆便于次日判别光带打磨效果,确定是否继续打磨;另外,对尖轨顶面15#~尖端的光带继续打磨,直至消除为止,解决尖轨提前受力问题。2、抽换轨底胶垫、降低曲基本轨顶面高度。特别针对16#-24#枕范围内的降低值进行检测,降低值过大的超标部分可以将曲基本轨底大胶垫抽换更薄的胶垫,或者运用精磨机打磨曲基本轨顶面,以达到尖轨相对升高的目的,使降低值达标。整治效果的确认除仪器检测外,对于18#枕及以后可以通过曲股顶面光带判断,特别是侧向不经常行车的可以通过是否有明显的光带判别降低值是否改善、达标,即没有明显的直向行车造成的光带就可以认为降低值达标。㈢曲基本轨弯折点矢度不良。病害表现:4#枕及前后轨距偏小、前后光带明显偏向道心形成一个凸点,而且轨距角有明显侧磨撞痕。原因分析:弯折点矢度超标(一般偏大)。检查及整治方法:自基本轨焊缝中心向曲基本轨跟部、非作用边每1947mm共定2个点,加上焊缝中心共3个点,然后在两端定点拉线检测第2个点(尖轨尖端附近)的矢度,一般矢度宜小不宜大。整治可以通过弯轨或者反复改正轨距达到整治效果(改正轨距可能会有个反复变化、整治的过程)。㈣尖轨1~2转辙机间曲基本轨光带不良。病害表现:曲基本轨6#-12#枕范围顶面光带形成与导曲线方向相反的一个曲线、光带明显偏外。原因分析:轨顶坡与车轮踏面不吻合,接触点向非作用边外偏;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曲基本轨焊接时对正不良造成扭曲,或者大机打磨在作业边侧的切削量过大造成。检查整治方法:1、通过运用精磨机打磨修正钢轨顶面轮廓,重点打磨非作用边一侧的轨顶轮廓,使光带逐步内移、消除光带的反向扭曲不良;在打磨基本轨光带时,基本轨顶面的高度会降低、相对尖轨顶面就会上升,因此在打磨曲基本轨光带时,要兼顾观察直尖轨12#-15#枕顶面提前受力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要同时打磨处理。2、重新更换曲基本轨。二、心轨部分㈠轨距偏小,心轨尖端一动附近不密贴,心轨顶铁离缝。病害表现:在无扣件段特别是98-99#枕前后轨距偏小,94-95#枕心轨离缝不密贴,个别心轨顶铁顶死。原因分析:岔心位置不正、长短心轨3个间隔铁处支距不良、长心轨尖端翼轨刨切不标准、翼轨咽喉开口尺寸非标、电务转辙机处扳动力偏小、心轨后部活动端支距扣板顶死或滑动摩擦阻力过大、心轨顶铁长度非标顶死。整治方法:1、在保证直基股轨向前提下,直内股80#~120#(前后)拉一弦,综合轨向和轨距调整。2、顶贴有磨痕顶死的需要进行打磨,道岔抄到位后,顶贴可以有0.5~1缝隙。3、106#、107#枕的双边扣板和108#、109#枕的单边扣板除顶到轨腰的面,其他均不能顶死,要保留1mm左右的缝隙,不够的则需要打磨。4、检查咽喉铁几何尺寸,不符合的需要调整。(07)004辙叉咽喉几何尺寸枕号理论值90194.59116692137.593119.1CN-6118AS辙叉咽喉几何尺寸枕号理论值901859115692128931005、检查人字尖间隔铁几何尺寸,不符合的需要调整(07)004人字尖间隔铁几何尺寸枕号理论值100164102191.9103214.6CN-6118AS人字尖间隔铁几何尺寸枕号理论值1001701022301032586、检查心轨动程(07)004心轨动程转辙器理论值一动115二动57CN-6118AS心轨动程转辙器理论值一动78二动387、在保证直基股轨向前提下,直内股80#~120#(前后)拉一弦,综合轨向、轨距、支距调整。如轨距块调整不到位,采取移枕作业。8、调整完以上尺寸,还不能调到位,如电务转辙机钩头比较松,则可以加垫片。9、叉跟尖轨不能靠的太紧,顶贴要有0.5~1mm的缝隙,可以涂润滑油保证叉跟尖轨抄动不受影响。㈡翼轨光带不良。病害表现:翼轨顶面对应心轨50mm断面后有车轮碾压的接触光带,或者92-94#枕范围翼轨顶面光带在咽喉→岔跟逐渐向非作用边外偏,与前后明显顺接不良。原因分析:翼轨厂制加工尺寸非标、心轨降低值超标,导致翼轨光带不良。整治方法:进行钢轨打磨作业,消除对应心轨50mm断面后翼轨顶面的光带,对心轨50mm至尖端(92#-94#枕)的翼轨光带外偏情况进行修磨处理。道岔故障、原因、整治措施提速道岔故障处理和预防(一)、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1、道岔转换卡阻主要反映为道岔转换杆与钢岔枕间碰卡。2、道岔不密贴主要反映在单股行车的道岔上,原定位时道岔密贴,但在扳到反位时,往往扳不到位,严重的离缝30mm以上,回到定位时又造成定位不密贴。3、道岔出现红光带4、道岔表示不良(二)、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的处理1、道岔转换卡阻Ⅰ型钢岔枕、Ⅱ型钢岔枕由于钢枕宽度较小,造成转换杆件与钢岔枕的边缘易碰,且Ⅰ、Ⅱ型钢岔枕的垫板厚度不足,运营中有一部分已折断,为从根本上改善可动心轨的运营条件,宜改造成Ⅲ型钢岔枕。在提速道岔铺设时,⑴、应确保各类转换杆件与钢岔枕上滑床板、耳板、钢岔枕边缘间的缝隙大于25mm;⑵、尖轨跟端和心轨跟端应采用焊接、胶接或冻结技术,使跟端接头阻力大于1700KN,以发挥跟端后扣件的作用;⑶、道岔前后50m范围内应铺设Ⅲ型混凝土枕,并使用Ⅱ型或Ⅲ型扣件;⑷、在钢岔枕与前后Ⅲ型岔枕间采用防爬钢板或木撑,防止钢岔枕窜动;⑸、对长心轨跟端与翼轨间联结的间隔铁,应采取胶接方法联结,以增强心轨阻力;⑹、在钢岔枕处的销钉,应由钢岔枕外向内敲入,以防销钉脱出时与转换杆件碰卡。在提速道岔运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各类转换杆件与钢岔枕上滑床板、耳板、钢岔枕边缘间的绝缘尺寸。发现缝隙小于5mm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⑴、方正调整钢岔枕位置;⑵、调整转换杆件的位置;⑶、进行拉轨并及时锁定扣件。2、道岔不密贴道岔扳不动时,工务部门应检查转换部分与钢岔枕是否卡阻。如未发现卡阻,则故障一般与工务部门无关,应由电务部门解决。对于道岔不密贴,如是在各牵引点尖轨与基本轨或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则应由电务部门调整。如牵引点密靠而牵引点之间不密靠,则首先应检查牵引点的动程,对不满足第一牵引点动程和第二牵引点动程的,应督促电务部门调整,使之符合标准。其次应检查道岔框架尺寸。道岔框架尺寸经调整好后常不能保持而经常扩大,其原因是垫板和混凝土枕间联结螺栓扭力不足或弹簧垫圈失效,造成垫板外挤引起的,需通过调整框架尺寸,更换弹簧垫圈,紧固螺栓的方法解决。孔径磨旷严重的,还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