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抚远县浓桥镇中心校邰义春农村小学生感到作文难是一种普遍现象,老师一让写作文,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在习作课上总是东张西望,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这种现象使老师也感到头痛,觉得提高作文成绩困难重重。探索一条唤起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成了广大教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要我写”到“我要写”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下列做法是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教师要写好“下水文”为习作引路。让学生写作文,教师先写范文,带头“下水”,为学生树立习作的榜样,这样做可以强烈地影响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作兴趣,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笔写作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个不爱写作的教师是教不出爱作文的学生的。”确实,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多尝试与学生一道,写下水作文,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长期坚持下去,教师的写作会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使“下水文”发挥应有作用是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教师在写“下水文”之前,要认真研读了教材上的习作要求,明确“下水”的目的,针对训练重点来写;写好“下水文”之后,要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不能只在课堂上把“下水文”一读了之,要把“下水文”放大起来指导学生怎样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达到写出自己的作品来的目的。另外,小学教师“下水文”是写给小学生学习作范文用的,由于老师与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理解也不相同,所以要尽量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去写作。太过于“成人化”的语言学生接受不了,会使学生觉得习作难写,对学生不但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用儿童话的语言去写作,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范文亲切自然、可学可用;老师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在内容、选材上就必须符合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也应是本学段的学生已掌握或刚刚学过的。比如,学生刚学过的总起分述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或者倒叙的开头方法,或是插叙的表达方式,写下水文时要适时引用。这样写出来的“下水文”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真真正正地将读写训练点落在实处。这样让学生在听读了“下水文”之后,能够产生写作欲望。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就是写他们身边的事,并不难,让他们乐于去写。二、教师要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中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界定,明确了写作是个体生命的精神现象,不应该异化为对学生外加的一种负担;写作是个体抒写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而不应该异化为应试教育的得分手段。在这样的引领之下,在写作中,要让孩子“以我手写我心”按照自己想法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切身感受到的统统写出来。因为他们所写的都是他们用心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都是他们自然感情的表白,这是极为难得的。常见有些学生课下侃侃而谈,作文时却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受拘束,思维敏捷;而作文时,由于条条框框很多,顾虑重重,反而写不出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可以把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只有“以我手写我心”,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去领会写作的真谛,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很自然大家普遍感到容易多了。三、教师要让学生注重阅读和积累素材。素材是学生作文的原料,没有素材,学生写作时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写作素材少的可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多阅读来为作文积累素材。因为“阅读是未来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读和写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在阅读过程中,要随时积累语言材料。“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素料。摘抄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而阅读和摘抄的过程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摘抄能帮助记忆,帮助练字,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写日记的形式来积累素材。“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可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一句说一句,不限字数,不限文体,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样可使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放开思维,说自己想说的话,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日久天长,学生便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了。四、教师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作文佳境。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室这个小课堂,要尽量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把作文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习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件简单的事,孩子们知识面还狭窄,视野不够宽阔,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作文佳境。如写景作文《公园的一角》,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他们大多数没有去过公园,没有亲身的生活感受,怎么能写出来。教师最好能以自然为师,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中进行习作,这样会达到更佳效果。我校的蒋老师在上作文指导课《公园的一角》时,利用简笔画再现场景画面来创设情境,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五、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抓好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可见,叶老是赞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写完作文就算完事,剩下的修改、讲评就都是老师的事了。更可悲的是,不管老师花了多少时间,费了多少精力精批细改,可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顶多看看分数和评语就算了事,下次作文时,错字仍是错字,问题还是问题,教师的辛勤劳动变成了无用功。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评改的本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评改初探》一文中推行的评改步骤:①教师重点评改②师生共同评改③学生互相评改④教师最后把关。很值得我们采纳。他以学生为互评互改作文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作文产生问题的原因,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潜能。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评价,他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得当,学生知优点和不足,能激励学生乐于作文,从而写出优质作品。显然,通过具体可行的多次评改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习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在评改中会指导别人怎么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再者同学们都有机会看到或听到其他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自然会引以为戒。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以上途径应该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活水源头”吧!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又有了写作的“活水”,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水到渠成写出优秀的作文来。